中国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各学科发展前景和重大工程进展,以及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管理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科学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07X

《中国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全球高性能计算发展态势分析 下载:35 浏览:309
  • 郑晓欢1 陈明奇1 唐川2 张娟2 房俊民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 摘要:
    高性能计算对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经济活动而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全球众多国家都极为重视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随着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日益提升,以及摩尔定律即将失效的现实,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重心放到研发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上,引发了新一轮围绕高性能计算机的竞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美、欧、日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战略规划与项目部署,分析了现阶段高性能计算发展的挑战与相关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我国高性能计算的研制与应用进展,以及可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研究综述 下载:35 浏览:242
  • 陈建琪1 孙勇1 王晖1 张晓敏1 杨楠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 摘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其运营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振动产生机理与振源特性、振动传播规律、环境振动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认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将实测、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重视标准制定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开展综合减振方案研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实现预测的可视化。
  • 基于知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34 浏览:236
  • 刘乐琼1 毕勋磊2 叶中华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创新发展领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对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往往是针对市场环境和制度因素进行的,存在不足。本文基于技术知识论,从技术知识的特点出发,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两种形式,分析技术知识的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框架,从技术知识主体(企业)和外部环境两个层次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政策要从资金支持、激励制度改革等向构建更高效的知识网络方向转变。
  •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建设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5 浏览:271
  • 张虹冕 赵今明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 摘要:
    分别从管理体制、科研设施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工具、知识转移渠道、战略合作、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对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的建设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论述了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建设现状,发现其具有管理体制统筹高效、科研设施运营顶层设计清晰、科技成果转化及科学知识转移渠道多样、战略合作网络运转有序、人才培养多元开放等优势。据此,为推进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厘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特征;(2)以合同制管理赋予成员单位充分自主权;(3)以大科学装置高效利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4)以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基础研究持续开展;(5)以项目团队为基本单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6)以灵活的用人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7)以知识传播和技术转让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 基于PLS-PATH方法的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绩效边际效应测度与分析 下载:47 浏览:248
  • 张乐勤1 陈素平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 摘要:
    探索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绩效影响效应,对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资源利用绩效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就科技创新等驱动因子对资源利用绩效边际贡献进行测算;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及通过其他因素产生的间接影响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城镇化、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与资源利用综合绩效间呈典型高度正相关,而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综合绩效呈典型负相关关系;(2)科技创新对资源利用绩效直接效应低于间接效应。基于研究结果,从高度重视产业结构在资源利用绩效提升中的"木桶"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3
访问量 180623
下载量 49862
总被引次数 862
影响因子 1.63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