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技术与研究
发电技术与研究
《发电技术与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电力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数据,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以及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发电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90

《发电技术与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智能化联合循环电厂建设方案探讨 下载:32 浏览:245
  • 耿海涛1 朱亚迪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在我国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能源利用与信息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能源体系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智能电厂建设的现状,融合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先进仪表等先进技术,结合湖北华电武昌热电有限公司数字化水平,提出智能联合循环电厂建设方案。通过融合全厂生产、管理和经营信息,构建一体化平台,在此基础上,从联合循环电厂基础设备层、过程控制层和生产管理层3个层面入手,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生产数据挖掘分析、管理信息融合分析等,实现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的智能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 DCCHP排烟余热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下载:32 浏览:332
  • 谭永生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排烟余热回收后的排放温度在100℃左右,仍有部分低温余热没有充分利用,提出一种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distributedcombinedcoolingheatingandpower,DCCHP)动力排烟低温余热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以10 kW内燃机冷热电联供为基础,研究了该系统可回收余热量、热泵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以及对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DCCHP系统排烟余热1.22 kW,热泵系统回收余热量可达1.07 kW,排烟余热回收率达到87.7%;热泵COP高达4.66,提高39.5%;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3.9%;同时解决了寒冷地区冬季热泵机组蒸发器结霜、低温环境下运行性能差的问题。此研究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热泵机组的联合高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泄漏原因分析 下载:23 浏览:243
  • 徐勃1 赵海1 高强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一直以来,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都是影响电厂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造成的损失最大。该文结合现场工作的实际对某电厂1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泄漏原因进行了讨论。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及显微组织观察等多种试验手段,对该受热面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对改善锅炉受热面管失效提供帮助。分析得出该末级过热器的泄漏为长时过热所致,泄漏处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碳化物,珠光体球化达5级,并存在大量蠕变裂纹。
  • 循环水泵出口蝶阀电气回路及控制程序优化 下载:12 浏览:132
  • 王志成 赵峰 张德本 黄锡宏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针对循环水泵出口蝶阀的电气回路及控制程序存在无法实时掌握、蝶阀开度及开阀的速度无法满足运行需要的问题,结合运行实际需要对蝶阀的电气回路进行优化调整,增设就地指示;并对蝶阀的控制程序进行优化,改进蝶阀开度及开阀的控制逻辑,从而保证蝶阀电气回路及控制逻辑的安全、可靠、稳定性,有效地避免因循环水泵出口蝶阀启动故障及操作不及时引起的重大事故发生。通过电气回路及控制程序的优化调整可以达到实时指导运行操作的目的。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发电技术与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8
访问量 126575
下载量 45218
总被引次数 517
影响因子 1.0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