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与科学
城镇建设与科学
《城镇建设与科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城镇建设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96

《城镇建设与科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民系差异的广东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比较研究 下载:68 浏览:435
  • 潘莹 段佳卉 施瑛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 摘要:
    民系迁徙和发展中由于对环境选择和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的不同,都会影响并改变其聚落景观的结构与特征。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有着相对稳定的文化区划,不同民系间的聚落景观差异鲜明。基于民系差异视角对其聚落景观进行比较研究,更易找到其聚落景观特点并能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本文通过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地理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广东三大民系农业景观、聚落群形态、单个聚落格局和聚落内部建筑形制间的主要景观差异,并通过将聚落景观差异与民系文化进行关联得出三大民系主要景观差异的成因,包括民系迁徙时序、移民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生产技术和聚落宗族体制与家庭结构等方面,从而为该地区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 公众参与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实践与意义——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 下载:73 浏览:450
  • 彭程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 摘要:
    自村庄规划法定化以来,规划工作重点大多聚焦于可建设的空间与设施,对于展现村庄完整风土人情的景观空间则缺乏重视,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乡村景观空间对于村庄文脉传承、产业发展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是重要的公众型资源。在村庄规划具体工作中,以多元主体为对象的公众参与帮助形成地方文化与外部思想融合的平台,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从参与主体、参与阶段和方式、参与结果三方面解析公众参与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即:规划工作团队协同政府部门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组织方,承担宣传和引导工作;村民作为公众主体的核心,其参与有效地保留了地方特色景观,切实维护了地方文脉;就参与主体及结果而言,主体的多元度还须提升,可纳入游客、非政府组织和乡村产业相关团队,同时需要在村庄规划实施与评估反馈阶段继续跟进。
  • 基于民众反馈的寒地乡村适老宅院绿化空间指标验证探析 下载:78 浏览:479
  • 孙楚天 胡俞洁 曲广滨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 摘要:
    乡村庭院空间环境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庭院的绿化质量密切影响着空间品质。目前对于乡村宅院空间环境的评价侧重于定性评价,缺乏系统化的评估与量化方法的使用,也缺乏以民众意愿为主要参考的反馈和验证过程。本文选取寒地乡村住宅庭院绿化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民众模糊评价的反馈对评价指标进行实际验证,通过使用者视角的评价验证来直接地反馈空间现状的问题,缓解老龄化与健康环境不能共同发展的矛盾,促进健康适老乡村的营建。
  • 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74 浏览:484
  • 徐佳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 摘要: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 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区)宜居性的层次分化研究 下载:71 浏览:450
  • 桑秋1 朱家钰1 薛磊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县城建设已成为发展的新风向标。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9个省的29个县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居住舒适性、公共服务方便性、市政设施支撑性、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保障安全性、城市特色性七个方面对县城宜居性进行评价,从能力属性、保障属性、阶层属性三个方面对居民属性进行归纳,分析三个属性与宜居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居民组群对宜居性评价的差异,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宜居性已呈现分化与升级的特征,既有以保障为导向的初级县城宜居性,也有以舒适为导向的高级县城宜居性。进而,本文提出东部地区29个县城(区)的宜居性差异化发展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城镇建设与科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1
访问量 95623
下载量 18213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5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