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研究
土壤研究
《土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499

《土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50 浏览:446
  • 李晓亮1 吴克宁1,2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条路径,耕地占补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阐述了乡村地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存在的问题,探索在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满足各类用地需求的路径,强调耕地占补平衡要由数量、质量平衡向产能、生态占补平衡转变,达到为乡村振兴助力同时保护耕地的目的,明确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要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契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县域为各约束性指标的控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情况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对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方式的改进,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 河北张家口季节冻土温度水分时空演化相关性研究 下载:16 浏览:310
  • 庞丽丽1,2 董翰川1,2 冯建华1,2 李康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河北张家口属于季节性冻土区,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体结构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相关性对于分析土体结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国产智能化墒情监测设备,在张家口坝上与坝下过渡带选择一个典型坡面为研究区,采用垂向分层监测方法,对土壤进行温度和含水率观测,历时一个水文年。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探究季节性冻土不同土壤层温度、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纵向空间不同土壤温度梯度、含水率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典型坡面0.6 m以上土壤层,受大气温度影响,并相对于大气温度变化滞后。0.75 m以下土壤层全年温度高于0℃,最大冻土深度为0.6 m。斜坡面以下0.3 m、0.75 m处含水率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变化规律一致,但影响因素不同;斜坡表面以下0.45 m和0.6 m温度的变化对于土壤层含水率的变化影响较小,且不同层位影响程度不同。
  • 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 下载:65 浏览:401
  • 沈洪运1 解雪峰1 濮励杰1,2 朱明1 黄思华1 阚博颖1 魏文杰3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著,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三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
  • 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及土壤生态特性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349
  • 魏蔚1 宋时丽1 吴昊1 张丽2 管永祥3 李运生4 戴传超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还田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施加含有植物内生真菌的复合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该菌剂对还田秸秆的降解作用,对土壤生态以及后季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能够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在前30 d时效果最显著,尤其是木质素的降解,两种复合菌剂处理组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比市购秸秆腐熟剂高117.36%和242.70%;施用菌剂会显著增加小麦生长早期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增加小麦生长早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小麦成熟后土壤中的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小麦返青拔节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收获小麦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也有所增加。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土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9
访问量 178952
下载量 60598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0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