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包括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学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社会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78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共享发展的双重逻辑 下载:25 浏览:475
  • 李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 摘要: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其基础是"共享"理念。"共享"理念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和如何共享?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追问:共享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共享的理由和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享的方式。共建共享以自由主义的选择—责任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是共建行动(即选择—责任、付出—回报),因而要求以参与共建的方式确定共享的方式。共生共享以共同体主义的公民权利—义务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就是成员身份(即共同体—成员),因而要求具有平等身份的共同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共享。任何一个社会的共享都需要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相互补充、相互助益,没有共生共享的共建共享有可能导致贫富悬殊,部分人无法生存;而没有共建共享的共生共享有可能导致普遍贫困,社会发展动力不足。
  •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提出逻辑与政策选择 下载:23 浏览:481
  • 高帆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 摘要:
    新时代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作为该战略的首要任务。本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导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实践背景。依据这些背景,我国农村产业兴旺具有四重内涵:农村生产要素具有与其他产业大致持平的要素回报率;农村产业的创新贡献度或全要素生产率在持续提高;农村内部的产品结构更能契合居民变动的消费结构;农村产业融合形成对城乡居民需求的新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距离这些内涵指向仍存在距离,据此可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要素下乡、新型农民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各地自发实验、补贴政策完善等视角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政策建议。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连片特困区农产品流通治理研究 下载:41 浏览:475
  • 辛本禄1,2 王学娟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优先任务,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战必须结合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为培育连片特困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建立避免返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本文认为连片特困区的农产品流通治理应突破原有的"政府—市场"与"市场—企业"的二分法,推理至"政府—市场—企业"的治理边界。针对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县均特产的三种类别即特产相似区、特产综合区和特产多元区,与批发市场型、契约型、平台网络型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进行了匹配研究,并根据不同特困区域类型所面临的农产品渠道治理核心问题探讨了政府、市场与企业的治理边界。
  • 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基于CFPS2016数据的经验分析 下载:25 浏览:478
  • 刘明辉1 卢飞2 刘灿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 摘要:
    土地流转分化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农业机械化服务不仅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小农户、兼职农户进行农业作业的技术首选。农业收入作为农户脱贫的最后屏障,农业增收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执本之举。本文在理论部分剖析了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假说,进一步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2016CFP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证实:第一,土地转入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显著推动农户农业增收,且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服务对高收入的影响系数大于低农业收入农户。东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为显著,东北地区的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大;第二,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此外,社会网络关系、政府补助、集体分配土地、家庭定期存款、个体经营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鉴此,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等。
  • 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为例 下载:25 浏览:431
  • 倪浩1 刘志民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 摘要:
    为深入探索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OLS方法、优势分析法和交互效应分析法研究家庭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对家庭农场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最重要因素;网络规模和网络学习对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促进作用,预期收益与网络学习在影响农场主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据此,提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展农场主社会网络范围等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03
访问量 140235
下载量 3980
总被引次数 361
影响因子 0.76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