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科学研究
交叉科学研究
《交叉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各学科之间交叉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和成果展示。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交叉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12X

《交叉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轨道交通桩板结构隔振效果有限元分析研究 下载:89 浏览:508
  • 刘晶磊1 赵倩1 李凯1 刘航1 刘杰1 郭淑磊2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板结构主动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在路基模型中设置桩板结构,为了模拟振动波传播于无穷远处,通过无限元边界与有限元边界相结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模型,把桩长、填充率及埋深因素考虑在内,研究各因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桩长增加,隔振效果越显著,处于45度角方向存在明显的振动加强区,随着距离振源增加,振动加强区均在减小;埋深对隔振效果影响显著,随着埋深的增加隔振效果加强,隔振效果增强趋势是由45度中线区域逐步向俩侧增强,埋深小会引起隔振板对波反射,影响隔振效果;填充率因素在主动隔振桩板结构中有隔振效果,但效果不明显,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其隔振效果在缓慢增长.
  • 基于节点竖向移动的正交正放网架结构形态优化研究 下载:76 浏览:507
  • 熊康栋1 杨海军1 孙国柱2 王昭越1 闫冲志1 魏志鹏1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研究了节点竖向位置对于正交正放网架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以节点竖向坐标为设计变量,以结构储存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结构允许变化空间作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数学模型.在优化方法上,首先计算正交正放网架结构的总应变能;然后计算节点应变能对竖向坐标灵敏度,通过调整节点竖向坐标,进一步减小结构总应变能,改善结构受力状态;反复迭代,直至结构形态最优.通过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正交正放网架结构形态优化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阶段结构矢跨比进行对比,得出了最合理矢跨比.
  • 寒区隧道衬砌温度场及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62 浏览:432
  • 王海龙 李玉龙 刘冬 徐志强 齐文彬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为了研究保温隔热层在冬季的保温效果,选择寒区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隧道是否铺设保温层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多年重复温度荷载下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在隧道铺设保温层后,能有效减少围岩的冻结深度,减缓围岩的冻融循环,隧道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在隧道洞口附近由于受到洞口及洞内气温影响,铺设的保温层在一定年限后不能有效保证围岩温度,无法完全阻止围岩内的冻胀发生.隧道在最大冻深时,衬砌最大压应力出现在仰拱和边墙汇交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仰拱处,且相较自重应力场,最大压应力变小,最大拉应力变大,对寒区隧道运营及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设计及性能研究 下载:89 浏览:498
  • 蒋希雁1,2 黄前龙1,2 于海1,2 王皓宇1,2 冯峰1,2 杨尚青1,2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骨料粒径、设计空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对植生型生态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及规律,进而得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最小的抗压强度为8.83MPa,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四因素中,设计空隙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粉煤灰掺量,水胶比、骨料粒径虽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显著,抗压强度随骨料粒径、设计空隙率、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水胶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强度指标下,通过性能分析得出由骨料粒径为13.2~16mm,设计空隙率为22%,水胶比为0.30,粉煤灰掺量为10%配合比制备的生态混凝土性能最优.
  • 乌审旗地区风积砂混凝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74 浏览:468
  • 董捷1 马瑶瑶1 邓建义2 李成献1 仲帅1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为研究乌审旗地区风积砂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风积砂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风积砂混凝土在强度等级相同时风积砂砂率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在风积砂砂率相同时其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乌审旗地区的风积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其在强度上均满足C30、C35、C40强度等级的要求,但其抗压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采用普通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当强度等级为C40时,风积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强度等级为C35、C30时,风积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砂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砂率为30%时抗压强度达到峰值.在砂率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的抗压强度随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增加.
  • 高速公路隧道口液态防风栅流场数值分析研究 下载:82 浏览:476
  • 张治1,2 王海龙1,2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液态防风栅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口的防侧风作用.首先建立气液耦合模型,给出了对其相互作用进行高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侧风与液态防风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流场做了分析解释,研究了不同液态防风栅喷口在相同水流初速下的挡风性能.结论如下:液态防风栅以消耗风能为主要方法,产生的加速区风速小,液态防风栅后流场气流流动较为有序,挡风耗能保证行车安全的作用明显;40mm喷口的液态防风栅能起到较好的防侧风效能,宜布设在距高速公路11m处.该研究成果为侧风灾害防治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对安装结构气动影响小、挡风墙后气流稳定的技术,对高速公路隧道口、跨海大桥的侧风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 乳化再生废旧水泥稳定碎石击实效果试验分析 下载:85 浏览:447
  • 张赛1 荣慧2 李晨辉1 韦小碧1 柳志军1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利用乳化沥青对废旧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再生,有利于节约建设资源,鉴于干密度和含水量是乳化再生废旧水泥稳定碎石(ER-OCSM)重要的控制指标,通过设计试验方案,针对不同水泥、乳化沥青含量的ER-OCSM混合料进行了标准击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泥、乳化沥青对ER-OCSM击实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极重、特重交通条件下高等级公路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为控制标准,最终分析确定了合理的乳化沥青含量,为ER-OCSM路用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交叉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3
访问量 96275
下载量 20156
总被引次数 327
影响因子 0.76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