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报
生物学报
《生物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遗传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生物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38

《生物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12
  • ​石进德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观察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1 mL/10 g四氧嘧啶溶液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按相同体质量、雌雄各半原则选择一组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4组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花生根茎水煮液高、中、低剂量组(30 g/kg、20 g/kg、10 g/kg)。每天分别用生理盐水、花生根茎水煮液按每只0.2 m L灌胃,连续14 d。测定空腹血糖、2h糖耐量(2 h OGTT)。结果:花生根茎水煮液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性(P>0.05),花生根茎水煮液中、高剂量组测得的空腹血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剂量增加差异性显著性也逐步提高。结论: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可能对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有一定影响,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 纤维素酶提取楮实子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488
  • ​任欢欢1,2 马花1 石鹏霞1 武泽1 王江丽1 陈泽林1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以楮实子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研究楮实子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实验(纤维素酶含量、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 H)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H等4因素,以楮实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楮实子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时间150 min、液料比35∶1 mL/g、浸提温度70℃、pH6.10,楮实子多酚提取率达到39.67 mg/g。并通过2种体外抗氧化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证明楮实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辣椒籽中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下载:76 浏览:477
  • ​张朝阳1,2 丁保平1 王铖博1,2 王珊珊1 姚健1,2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分析和测定辣椒籽中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的含量。用石油醚作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辣椒籽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并通过数据库处理,求出脂肪酸成分的百分含量。经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辣椒籽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辣椒籽中脂肪酸中主要成分为12-甲基-十三烷酸(0.93%)、棕榈酸(13.01%)、亚麻酸(10.42%)、亚油酸(43.80%)和油酸(18.66%),占检出总量的89.52%;对辣椒皮和辣椒籽中Zn、Cu、Ca、Fe、Mn 5种元素进行检测,得出5种微量元素在辣椒籽中的含量均高于辣椒皮中的含量,辣椒籽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此,辣椒籽是一种值得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资源。
  • 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481
  • ​王月琦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然而H5N1毒株难以培养收集、疫苗不适用于老人与儿童,且接种繁复,因此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制备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角度概述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疫苗类型特征、临床试验数据及审批应用情况,为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 “探究吸烟危害性”活动设计方案 下载:73 浏览:480
  • ​张渊1 罗尧2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阐述了开展"探究吸烟危害性"活动的背景及活动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而远离香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探究活动从教室扩展到校园,再送入社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小肠的天然性免疫系统 下载:76 浏览:474
  • ​席兴字 孙寅玮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又是共生菌、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宿主场所。小肠的黏膜层构成小肠的天然性防御屏障,它通过分泌、产生各种天然性免疫分子限制共生菌、清除致病菌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因此小肠又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介绍小肠中的一些天然性免疫分子,以及天然性免疫分子在控制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 中、德、英3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1) 下载:75 浏览:484
  • ​杨铭 赵萍萍 刘恩山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教材难度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团队开发出的分析工具,以中国、德国和英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广度、深度及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修订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广度及深度均居中;德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高、深度最深;英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低、深度最浅。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实验及生物技术""进化""遗传学""人体与动物生物学"模块可考虑加强相关概念的内容,适当增加生态学主题的内容深度。
  • 构建完整概念判断遗传方式 下载:67 浏览:480
  • ​刘松 《生物学报》 2018年10期
  • 摘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但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以"遗传方式的判断"专题教学为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从概念、判断和推理入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判断遗传方式,化解遗传难题,以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 指向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品质的评价 下载:72 浏览:772
  • ​邰玉韦 《生物学报》 2018年10期
  • 摘要:
    提升对实验教学品质的评价,是追求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及手段。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品质的评价主要指向:(1)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即发展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主要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3)开发有效评价工具,优化课堂内、外实验教学的评价环境,提升实验教学品质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 多刺绿绒蒿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 下载:82 浏览:472
  • ​达清璟 陈学 林管 熊娟 张庆雯 张亥贤 《生物学报》 2018年9期
  • 摘要:
    通过对多刺绿绒蒿种子透水性和浸提物活性的测定及流水、600mg/L GA、100mg/L IAA、150mg/L PEG、800 g/mL GA和0.5 mmol/L SA浸泡后进行发芽实验,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和破眠方法。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种子吸水符合一般种子吸水规律,说明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GA和S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多刺绿绒蒿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生理休眠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多刺绿绒蒿水提物对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醇提液处理组,说明多刺绿绒蒿种子中所含抑制物主要为水溶性成分;种子水提物在浓度为0.04~0.20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多刺绿绒蒿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600 g/mL GA浸泡24h黑暗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多刺绿绒蒿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且多为水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休眠特性。
  • 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5
  • ​白子上 曹湜欧 吴重玺 范家 齐和渊 《生物学报》 2018年9期
  • 摘要: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获得表达脱落酸受体蛋白PYL10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后,研究了表达时长、表达温度和诱导剂浓度对蛋白PYL10表达的影响。在22℃时加入200μmol/L IPTG时,设置变量诱导时间分别为0h、1h、2h、4h、8h、16h,结果发现诱导时长为16h时PYL10的表达量最高;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索诱导温度为4℃、15℃、22℃、37℃后发现在22℃下PYL10的表达量最高;同样,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改变IPTG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发现,在加入200μmol/L IPTG时PYL10的表达量是最高的。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生物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7
总被引次数 504
影响因子 1.10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