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检验医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检验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002

《国际检验医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粪便人β-防御素检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82
  • 郭静 金娟 孙慧清 康文清 张耀东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粪便人β-防御素1(HBD1)和人β-防御素2(HBD2)在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NEC早产儿(NEC组)以及38例排除NEC的早产儿(对照组)入院首日、确诊后2 d及出科当日的粪便标本,分析NEC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HBD1和HBD2含量的差异。结果 NEC组入院首日及确诊后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EC组入院首日、确诊后及出院科当日的粪便HBD1、HBD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EC组重症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NEC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NEC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 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公式的建立 下载:92 浏览:498
  • 王强1 卢小岚2 汪光蓉3 蔡艳娟2 杜琴2 张茂鑫2 张国元2 王东生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其校正公式。方法在72份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添加对应的冻融红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NSE浓度的变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生儿溶血样本的NSE校正公式。根据自身Hb变化对NSE结果的影响推算出变化常数。将变化常数校正的NSE结果与HiCN法校正公式校正的NSE结果进行比较,评价HiCN法校正公式的可行性。对HiCN法与仪器法的Hb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建立针对仪器法的NSE校正公式。结果 7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结果变化常数为(23.70±3.62)mg/g Hb。以ΔNSE血清为Y、ΔHbHiCN为X,血清NSE浓度变化与Hb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23.17X(r2=0.8122,P<0.001)。采用自身变化常数获得的NSE校正值和采用相关方程获得的NSE校正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HiCN法与仪器法的Hb结果高度相关(r2=0.992 4,P<0.001)。HiCN法和仪器法新生儿血清NSE检测结果的校正公式分别为NSE校正=NSE测定-23.17HbHiCN和NSE校正=NSE测定-23.60Hb仪器+13.22。结论溶血对血清NSE检测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校正公式计算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以帮助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
  • VAP检测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新进展及应用分析 下载:85 浏览:477
  • 梁纯子 朱满 涂建成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如脂蛋白残粒(RLP)、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HDL2、HDL3)以及颗粒浓度,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sd-LDL-P)等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指标型别和数量上的改变与CVD风险和治疗选择密切相关。垂直梯度离心(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血脂检测原理,能较为完整地分离血浆脂蛋白颗粒,并对其内部的胆固醇水平、体积、密度和型别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价和治疗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测数据,弥补了传统血脂项目的空白。过去20年,北美地区在VAP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及临床资料。文章简要介绍了VAP在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和颗粒检测方法学上的特点及其在CV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新进展。
  • 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71 浏览:494
  • 马奕1 曹文俊1 孙兴怀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首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青光眼主要病理特征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虽然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变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已发现若干与原发性青光眼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机制,如机械压迫、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调节异常。近年来,关键通路和分子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实验研究也发现了若干与青光眼病变机制相关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群,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使其成为未来临床诊疗的靶点。文章通过回顾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携带blaNDM-1碳青霉烯类耐药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机制研究 下载:91 浏览:515
  • 李巍1 艾芙琪2 马逸珉2 王蓓2 田月如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雷极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表型、耐药机制、传播方式及同源性。方法对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筛选、NP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质粒可移动性及复制子分型分析。结果 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哌拉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0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为88.23%。PFGE同源性分析显示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中有15株为ICU主要流行株;质粒分析显示blaNDM-1存在于~160 kb接合性质粒上,复制子Inc分型为A/C型,质粒携带多种耐药基因,除对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敏感外,介导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头霉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高水平耐药。结论携带blaNDM-1的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难度较大。
  • EB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和EBV DNA载量分析 下载:87 浏览:502
  • 荣婷婷 王维维 王娟娟 章黎华 沈立松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104拷贝/m 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 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97
  • 于建秀1 钱雷1 徐东晖2 刘光亮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 摘要:
    目的检测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4例反复喘息婴幼儿(喘息组)和34名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c9细胞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IL)-9 mRNA及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mRNA转录水平,LUMINEX 200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9、IL-4、IL-33、IL-17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2.01(0.67,4.52)%]较对照组[0.76(0.21,1.46)%]明显升高(P<0.05),PBMC IL-9 mRNA和IRF4 mRNA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Tc9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1,P=0.002;r=0.504,P=0.002)。喘息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9、TGF-β1、IL-4和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与血清Ig E、IL-9呈正相关(r=0.354,P=0.039;r=0.459,P=0.006),与IL-33、IL-4和TGF-β1无相关性(r=0.241,P=0.169;r=0.252,P=0.153;r=0.236,P=0.178)。结论外周血Tc9细胞在反复喘息婴幼儿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临床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下载:89 浏览:492
  • 罗嘉俊 丘文慧 尹小毛 吴海雄 曾方银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 摘要:
    目的开发临床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方法利用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和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 2005进行软件开发。结果临床设备管理系统包括6个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主要为档案管理和基础设置,工作人员可快速查阅设备基本信息和相关资料;维护保养模块包括日常保养、计划性维护、故障处理项目,为工作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业务管理模块包括申购、验收、调拨、租赁、报废、不良报告项目,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统计分析模块包括效益、折旧、使用分析项目,可帮助管理者方便地了解科室设备资产效益和使用情况;附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的三证、相关资料文件等项目,可根据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系统设置模块主要为管理员后台管理,包括参数设置、人员设置、操作日志等。系统调试后运行稳定,设备档案管理由原来的30 min缩短至2 min,记录查阅和文件查找由原来的15 min减少为30 s,保养登记和故障记录等漏登率减少了70%,同时员工满意度由原来的62%提升至90%。结论开发的临床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能替代手工登记和纸质管理模式,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和无纸化。
  •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91 浏览:499
  • 林贺1 薛苗2 汪怀周2 黄晓春2 秦阳华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4株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E-test法进行复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氯霉素-氟甲砜霉素耐药(cfr)基因、23S r RNA V区和基因组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经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均未扩增出cfr基因,23S r RNA V区扩增片段连接T载体随机挑选6克隆测序,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最常见的G2576U突变。进一步分别扩增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并测序,仅1株菌存在1拷贝G2576U突变,4株菌均存在U2826C突变,另外还分别存在G2389A、U2363C和A2881G突变。U2826C位于23S r RNA可变区边缘,进一步扩增同期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U2826C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 RNA存在散发突变,是其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和验证 下载:93 浏览:505
  • 陆扬帆1 黄飚2 马鑫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 摘要:
    目的以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作为乳腺癌肿瘤耐药标志物,建立乳腺癌耐药体外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建立TRPC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以TRPC5-血蓝蛋白(KLH)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TRPC5抗体;黏蛋白(MUC1)抗体包被免疫磁珠处理样本;TRPC5多肽包被96孔板为固相抗原,与游离TRPC5共同竞争有限的抗TRPC5抗体;用Eu3+-羊抗兔抗体进行示踪。结果 TRPC5 TRFIA的敏感性为1 ng/m L,精确度测量范围为5~500 ng/m L,各孔计数值变异系数(CV)为5.5%,平均回收率为94.6%,运用TRFIA检测,3个效应点检测值ED80、ED50、ED20分别为(4.68±0.13)、(321.66±2.77)和(714.42±4.07)ng/m L,经过临床样本检测发现化疗耐药患者的样本检测结果与化疗耐受尚可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TRPC5 TRFIA可对乳腺癌化疗耐药及化疗尚可患者进行区分,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 下载:87 浏览:489
  • 施美芳1 沈逸枫2 沈隽霏2 王蓓丽2 郭玮2 李钢1 潘柏申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 摘要:
    目的评估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比较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为调查点,随机选取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1 983名。收集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风险积分系统[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简易评估工具、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SCORE风险积分系统(西班牙)、SCORE风险积分系统(芬兰)、QRISK2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基线资料与友谊社区老年人群进行比较。分别采用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分层计算友谊社区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1 983名受试者中,88例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其中32例(1.61%)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56例(2.82%)发生心脏疾病事件。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与各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主要风险因子基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平均概率分别为28.73%、13.95%,SCORE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概率为7.29%(以高危地区计算)、4.14%(以低危地区计算)。根据相关指南,对Framingham、Reynolds及SCORE(高危地区)3种风险积分系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计算结果进行分层,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中仅有11.29%的受试者风险分组相同,其余88.71%的受试者在风险组别划分上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社区人群的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明显差异。
  •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06
  • 虞培娟1 张杲琳2 严茹红3 冯萍1 孙兰云1 朱雪明1 王敬华4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以无菌方式留取的尿液标本1 372例,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并运用UF-1000i进行细菌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得出UF-1000i细菌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的临界值,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统计分析细菌散点图信息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性。比较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组、尿液细菌培养阴性组、UF-1000i阳性组、UF-1000i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87名)的血清PCT水平。结果白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为27.5/μL,细菌计数的最佳临界值为143.5/μL。以细菌计数阳性和白细胞计数阳性作为筛查指标时,特异性为92.7%,但假阴性率较高(30.8%);以细菌计数阳性或白细胞计数阳性作为筛查指标时,特异性为55.3%,但假阳性率较高(44.7%)。UF-1000i细菌散点图信息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57%。UF-1000i阳性组血清PCT水平高于UF-1000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1000i阳性组联合血清PCT检测可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特异性。结论 UF-1000i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查指标。
  • 血清CX3CL1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91 浏览:514
  • 许晨 唐晓峰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CX3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在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及40例无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无转移组)的血清CX3CL1水平。80例肺癌患者中腺癌57例、鳞癌23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各组血清CX3CL1水平的差异。结果骨转移组血清CX3CL1水平为(0.69±0.09)ng/mL,高于无转移组[(0.62±0.06)ng/mL](P<0.001)。57例腺癌患者中,33例骨转移患者血清CX3CL1水平[(0.68±0.09)ng/mL]高于24例无转移患者[(0.61±0.06)ng/mL](P=0.002);在23例鳞癌中,7例骨转移患者血清CX3CL1水平[(0.74±0.05)ng/mL]高于16例无转移患者[(0.63±0.07)ng/mL](P<0.05)。不同病理类型、原发灶大小、年龄和性别的肺癌患者之间血清CX3CL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X3CL1水平有望成为监测肺癌骨转移的一个辅助指标。
  • 植物血凝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下载:95 浏览:503
  • 丁冰玉1 林萍2 李擎天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脂水平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D患者血液样本10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100例,抽提PBMC,在PHA刺激下培养48 h,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L-1α(sIL-1α)、血清IL-6(sIL-6)、血清IL-10(sIL-10)、血清TNF-α(sTNF-α)及血清IFN-γ(s IFN-γ)水平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周后AD患者重新采样检测。结果 AD组PBMC分泌的IL-1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组sIL-6及s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6周后重新采样的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结论在PHA刺激下PBMC的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AD发病相关,其中PHA刺激的IFN-γ及sIL-6、sTNF-α、TC、TG、LDL-C水平检测对A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实验室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方法学评价 下载:87 浏览:512
  • 张阳奕 江渊 武洁 王莉莉 郁晨蕾 李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 摘要:
    目的评估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吡嗪酰胺酶(PZase)活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PZA)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上述3种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收集的20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PZA耐药性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在20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中有38株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对其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结果为耐药的菌株重复性试验有10株转为敏感,且这10株菌株pnc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均为敏感。以3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或2种方法结果一致的PZA耐药性检测结果为参考结果,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PZase活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4.8%、100.0%和94.8%,特异性分别为93.3%、83.9%和98.0%。与参考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0.74和0.93。结论 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GIT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存在假阳性,建议对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检测PZA耐药的样本进行pncA基因序列分析,若二者结果不符则进行MGIT 960药物敏感性重复性试验,以提高PZA耐药性检测的准确性。
  • 端粒酶、M2型丙酮酸激酶、乳酸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下载:91 浏览:513
  • 刘然 李峰 李玉梅 刘佃香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酶(TE)、M2型丙酮酸激酶(M2-PK)、乳酸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胸腔积液标本,其中30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标本、30例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分别对2个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上述相关项目检测。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TE、M2-PK及乳酸水平分别为(2.55±1.72)ng/mL、(29.12±3.71)U/mL、(9.45±3.31)mol/L,阳性率分别为86.7%、76.7%和66.7%,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0.58±0.41)ng/mL、(7.78±4.15)U/mL、(2.25±1.71)mol/L,6.7%、13.3%、16.7%](P<0.05)。TE、M2-PK、乳酸联合检测鉴别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6.9%。结论 TE、M2-PK、乳酸联合检测可用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与血小板及APRI的相关研究 下载:95 浏览:477
  • 郭静 李从荣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小板(PLT)参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变化,为临床诊治CHB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5例CHB患者,分为HBV DNA低、中、高载量3个组,以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PLT相关指标及APRI的差异。结果 CHB组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分别为(152.98±54.94)×109/L、(11.98±1.22)f L、(15.05±2.8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B患者不同HBV DNA载量之间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的PLT指标和APRI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HBV DNA载量对其影响较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际检验医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41
访问量 86325
下载量 21026
总被引次数 362
影响因子 0.6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