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研究
中国医学研究
《中国医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医学领域内最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591

《中国医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下载:41 浏览:430
  • 贾文博1 边步荣2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胸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单一全麻的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丙泊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胸腹部手术中使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提高麻醉安全性。
  • 腹腔镜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分析 下载:15 浏览:179
  • 白晓双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好,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口径引流导管行肋间插管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下载:21 浏览:238
  • 樊建勇 秦燕 杨玉东 王祥 邵杰 岳秀 许群涛 唐青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的比较胸腔穿刺抽气与小口径引流导管行肋间插管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效果,以探索临床治疗PSP更为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PSP患者98例,分为试验组(n=51,小口径引流导管行肋间插管术)和对照组(n=47,胸腔穿刺抽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3 d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口径引流导管行肋间插管术治疗PSP效果与胸腔穿刺抽气法效果相当,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周复发率少,可作为临床中治疗PSP的首选方法。
  • 连枷胸手术与非手术外固定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 下载:34 浏览:358
  • 常汉峰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连枷胸手术与非手术外固定保守治疗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连枷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连枷胸手术,对照组给予非手术外固定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及Pa CO2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FVC、TLC及FEV1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在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连枷胸手术治疗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经脐两孔法与传统两孔法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对照研究 下载:18 浏览:218
  • 卢朝祥 苗峰 李中文 王琪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两孔法与传统两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收治的109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部位组(52例)和传统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部位组1例患儿幽门呈勾形走向无法完全暴露,为避免切开不全,增加一个Trocar完成手术;传统组1例患儿出现切口感染;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月,单部位组患儿的瘢痕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脐部单部位只需经脐两孔即可完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比传统两孔法手术瘢痕隐蔽性更好,美容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下载:26 浏览:295
  • 牛锦全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目的比较经腹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行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73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一时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九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和手术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下载:39 浏览:417
  • 李俊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10 d内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置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开始活动时间均明显更优(P<0.05)。术后1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发生,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 7.5%高渗盐水与甘露醇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中的应用 下载:19 浏览:233
  • 李刚山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7.5%高渗盐水与甘露醇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7.5%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水肿患儿采用甘露醇联合7.5%高渗盐水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进行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疗效分析 下载:26 浏览:276
  • 雷莹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进行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1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单纯采用克霉唑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氟康唑与克霉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为2.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进行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方式对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复发率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350
  • 曹晓霞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方式对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子宫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治疗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效果优于经腹子宫肿物切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45 浏览:469
  • 冯晓伟 冯彦宁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4例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延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但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石膏治疗方式的骨折临床愈合率更高,因此应当根据患儿的患肢损伤程度、骨折部位以及骨折类型选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 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下载:17 浏览:179
  • 霍婕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与探究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6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30只患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加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1.0以上的占比略高,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高阶像差、晶状体高阶像差、全眼高阶像差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 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下载:21 浏览:230
  • 张有红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传统带蒂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35例行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均全部成活。治疗后10 d,观察组BFPI、WM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U、VR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手部活动范围、手部感觉功能、修复后手部外观情况、整体治疗情况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部感觉功能S3S4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S2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情况良好,患者手部功能及感觉均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 对68例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38 浏览:396
  • 赵晓霞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处理),各6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红斑、水疱、渗出物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红斑消退、渗出物消失、水疱消失时间分别为(4.11±1.06)、(5.07±1.26)、(7.29±2.08)d;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红斑消退、渗出物消失、水疱消失时间分别为(8.51±1.72)、(7.48±1.44)、(10.15±2.64)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快速消除红斑、渗出物、水疱等,值得临床推广。
  • 赖氨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矮小症患儿的效果观察 下载:17 浏览:193
  • 梅江华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赖氨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儿童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100例儿童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国际通用审稿偏离标准筛选,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赖氨酸治疗,观察组应用赖氨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两组患儿进行内分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有8例患儿治疗无效(16.00%),其他4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高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赖氨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矮小症患儿的效果显著,对儿童的身体发育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采用小儿化痰止咳糖浆治疗的效果 下载:30 浏览:321
  • 张慧珍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采用小儿化痰止咳糖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采用小儿化痰止咳糖浆治疗的效果确切,见效快,值得临床借鉴。
  •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下载:38 浏览:416
  • 魏亚红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检查其冠脉损伤情况;另外选取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CAL组患儿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组(P<0.05)。治疗后,CAL组和NCAL组患儿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CRP、Ig G、Ig M及CK-MB的水平变化与KD患儿的急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伤及冠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31 浏览:323
  • 孙海潮1 苗伶俐1,2 屈伟3,4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特点。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ABO溶血患儿100例,按照患儿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划分为感染组(n=53)和非感染组(n=47)。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非感染组患儿入院第1、3天的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非感染组患儿PCT、CRP异常值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感染诊断过程中,PCT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RP(P<0.05)。结论 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RP、PCT水平相对较高,PCT诊断相对于CRP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
  • 颅内压监测在3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5 浏览:281
  • 刘礼锋 田传勇 李明升 黄蔚文 郭有伟 刘阳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颅内压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测,依据颅内压监测数值指导脱水及是否行手术治疗。结果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7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损害2例,电解质紊乱5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分析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下载:30 浏览:327
  • 马永娴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分析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纳入在我院治疗并行冠脉造影的AIMI患者90例,分为A组(右冠状动脉近段梗死)、B组(右冠状动脉远段梗死)、C组(左回旋支梗死),各30例。分析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结果 A、B、C三组导联STV3↓值依次升高,STⅢ↑值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STV3/STⅢ<0.5占比最大,为70.00%;B组0.5≤STV3/STⅢ≤1.2占比最大,为63.33%;C组STV3/STⅢ>1.2占比最大,为63.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TV3/STⅢ<0.5、0.5≤STV3/STⅢ≤1.2及STV3/STⅢ>1.2时,组间比较,A、B、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最高(P<0.05)。结论心电图STV3/STⅢ是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有效指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医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2
访问量 130568
下载量 65284
总被引次数 862
影响因子 1.10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