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载:80 浏览:515
  • ​李佳宾1丁常宏1张爽1郭慧1崔红花2王振月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 摘要:
    为提高毛脉酸模生物量,筛选促进毛脉酸模生长的内生真菌,初步研究其促生作用。方法:研究比较了17种毛脉酸模内生真菌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对提高毛脉酸模生物量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有5株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毛脉酸模的生物量,2株内生真菌对种苗没有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剩余10株内生真菌对毛脉酸模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从毛脉酸模中筛选出5株促进生长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于丝核菌属、小尾孢属、齿痕霉属、长蠕孢属、木霉属。
  • 柴胡-白芍药对干预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下载:86 浏览:515
  • ​张洪财1陈雁雁2王文姌2付新3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 摘要: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抑郁模型血清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寻找与柴胡-白芍药对干预抑郁症关联的生物标志物,探索该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CUMS方法造模,通过糖水偏爱率和摄食量实验评价。建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柴胡-白芍药对组、氟西汀阳性药组、模型组、空白组。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收集血清样品。样品通过UPLC-MS分析,采集数据用Masslynxv4.1进行PCA分析。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色氨酸、尿酸、胆酸、溶血磷脂酞胆碱发生明显变化,给予氟西汀或者药对后,代谢物组发生变化并具有回调作用,推测潜在的标志物可能是上述内源性代谢物。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可能通过调控氧化应激、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来实现抗抑郁作用。
  • SPG复方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下载:86 浏览:512
  • ​杨春梅1,2胡源霖1侯俊玲1,3王文全1,3,4尚迪5施露5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 摘要:
    考察SPG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三个复方剂量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975、1.95、3.9 g/kg)。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治疗药物,10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一次经口给予14 m L/kg 50%乙醇致急性肝损伤,观察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对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再以最大给药量法灌胃观察该复方的口服急性毒性。结果:SPG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与AST活性的升高(P<0.01,P<0.05),对肝组织GSH水平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并能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高剂量组对TG的降低具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显示,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未见明显异常。SPG复方灌胃每日最大剂量是人用量的456倍,无死亡及小鼠脏器异常情况。结论:SPG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相关,口服给药低毒安全。
  • 提高阳和汤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 ​窦建卫1尚荣国1彭湃2黄芊3朱宇红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 摘要:
    创建阳和汤质量控制的标准,从而更好服务于研究与临床。方法:采用TLC法对熟地黄、甘草进行鉴别,HPLC法对阳和汤所含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TLC法鉴别熟地黄、甘草具有较好的专属性;芥子碱硫氰酸盐在0.82~8.2μg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99.4%,RSD为0.93%。结论:本实验所创建的检测方法方便有效,专属性强,此标准能够很好控制阳和汤质量。
  • 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H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 下载:93 浏览:510
  • ​潘中瑛 赵婧 陈静珊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于治疗后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清5-HT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41/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3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患者TESS量表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患者血清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并可显著提高血清5-HT水平。
  • 基于UPLC/QTOF-MS技术观察花旗泽仁对SD大鼠体内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下载:97 浏览:509
  • ​韩东卫 朱蕾 张宇驰 于鹏洋 葛鹏玲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观察中药复方花旗泽仁干预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从尿液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花旗泽仁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10只,灌胃给予花旗泽仁水煎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2 h采集尿液样本,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其尿液代谢物变化。结果: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检测到13种差异性代谢物,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11种差异性代谢物。结论:中药复方花旗泽仁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芳香烃的生物降解、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以及糖类无氧分解等过程有关。
  • 健脾活血方阻止EMT,抑制LPS诱导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研究 下载:92 浏览:497
  • ​龙惠 林文新 孙昌洁 邓锦玲 张玉艳 吴小纯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探讨健脾活血方对LPS诱导的Hep G2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EMT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LPS诱导24 h后采用健脾活血方血清进行治疗,然后采用Transwell检测Hep 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和Hep G2细胞相比,LPS+对照组中Hep 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显著增加(P均<0.05),同时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进一步研究表明,和LPS+对照组相比,LPS+健脾活血方能够显著能够抑制Hep G2细胞的迁移、侵袭,降低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均<0.05),而促进N-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LPS处理能够促进肝癌Hep G2细胞发生EMT、迁移和侵袭,而健脾活血方治疗能够阻止LPS诱导的Hep G2细胞发生转移侵袭以及EMT。
  •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下载:87 浏览:508
  • ​孙嘉婧1刘勇1马岩2马伟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研究复方半边莲注射液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相关药效学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构造48只SD雄性大鼠肾病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复方半边莲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对其进行尿液及血清的采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尿液中尿蛋白含量,血液中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血清蛋白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低、中剂量组相对效果不显著。结论:该复方注射液对有病理学改变的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在适宜药物剂量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为后续其在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Bag-1表达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03
  • ​廖亮英1蔡光先2周赛男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凋亡相关基因Bag-1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于移植后7 d、14 d、28 d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予以干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ag-1。结果:单纯移植组、移植加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Bag-1蛋白表达上升显著,在各时间点(7 d、14 d、28 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组促进神经功能积分的恢复及上调Bag-1蛋白表达作用优于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传统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上调Bag-1蛋白表达,且超微饮片组的作用较传统饮片组更加显著。
  • 补肾祛毒汤对慢性肾衰(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TGF-β1、BMP-7表达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534
  • 侯小雪 杨秀炜 周微 赵涛 温旭 栗睿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补肾祛毒汤对慢性肾衰(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TGF-β1、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3例。均接受一般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再给予氯沙坦钾口服,研究组在上述方案上采用补肾祛毒汤口服。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纤维化指标、TGF-β1、BMP-7以及肾功能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L-6、IL-8、TNF-α降低(P<0.01),IFN-γ升高(P<0.01),C-Ⅳ、PC-Ⅲ、LN降低(P<0.05),TGF-β1降低(P<0.01),BMP-7升高(P<0.01),Ccr、e GFR升高(P<0.05),Scr、β2-MG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L-6、IL-8、TNF-α较低(P<0.01),IFN-γ较高(P<0.01),C-Ⅳ、PC-Ⅲ、LN较低(P<0.05),TGF-β1较低(P<0.01),BMP-7较高(P<0.01),Ccr、e GFR较高(P<0.05),Scr、β2-MG较低(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1)。结论:补肾祛毒汤治疗脾肾气虚型CRF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TGF-β1,上调BMP-7的表达。
  • 活血解毒方对老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 下载:94 浏览:502
  • ​马蕊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活血解毒方对老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活血解毒组和甲氨氯喹组,每组100例。甲氨氯喹组患者给予3个月的7.5 mg甲氨蝶呤(1次/周)和0.2 g硫酸羟氯喹(2次/d)口服治疗;活血解毒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3个月的活血解毒方治疗,2次/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p50、Iκ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水平;采用Schirmer试验检查泪腺分泌功能。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PT)、血浆中Ig-A、Ig-G、Ig-M、p65、p50、IκBα、CRP、ESR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Schirmer试验结果、唾液流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D-D、FIB、TT、APTT、PT水平明显低于甲氨氯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甲氨氯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p65、p50、IκB、CRP、ESR水平明显低于甲氨氯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Schirmer试验结果明显高于甲氨氯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唾液流率明显高于甲氨氯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解毒组和甲氨氯喹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有效抑制老年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同时可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眼干和口干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自拟培土生金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清SOD、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4
  • ​张丹芳1 孙诚2 何胜彬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 摘要:
    观察自拟培土生金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二聚体、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合并P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平喘、祛痰、利尿扩血管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培土生金汤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循环指标、心功能变化情况;记录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D)、m 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以及血清SOD、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动脉氧饱和度(Sa O2)、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静息状态平均肺动脉压(m PAP)、肺动脉楔压(PCWP)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MWD、m MRC呼吸困难量表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降低,而SOD升高,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培土生金汤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PAH患者心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D-二聚体、NTpro BNP,上调SOD活性水平有关。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516
  • ​孟宇航1杨卫彬2董宝强3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变化、ESR、CRP、RF指标变化、炎性及免疫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指数、握力、20 m步行时间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IL-6、TNF-α、ICMAM-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ICMAM-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利于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改善,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H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 下载:94 浏览:513
  • ​潘中瑛 赵婧 陈静珊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于治疗后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清5-HT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41/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3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患者TESS量表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患者血清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并可显著提高血清5-HT水平。
  • 当归补血汤加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0
  • ​邓翠1李京2,3汤秀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80只眼。均接受基础疾病适当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检测眼底部病变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CAM-1以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以及黄斑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确切疗效,可显著减轻眼底病变,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有关。
  • 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下载:86 浏览:511
  • ​胡喜姣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研究分析针刺配合口服膈下逐瘀冲剂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口服膈下逐瘀冲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受孕率为24.00%,观察组受孕率为48.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孕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有效提高输卵管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
  • 消炎利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6
  • ​吴熙1 陈高1 陈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探讨消炎利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肝胆湿热型AOSC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炎利胆汤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胆碱酯酶(CHE);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黄疸减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D-Bil、I-Bil低于对照组,而CHE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IL-6、PCT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炎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AOS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功能及血清CRP、BNP、IL-6水平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506
  • ​谢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功能及血清CRP、BN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RP、BNP、IL-6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评价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价值。且本研究同时测定BNP、CRP和IL-6三个指标,探究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对AMI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BNP、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NP、CRP和IL-6是AMI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预判价值。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相较于常规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BNP、CRP和IL-6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医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98524
下载量 43025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0.9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