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土木工程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07

《中国土木工程》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495
  • 陈永敢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 摘要:
    通过对混凝土充盈系数和注浆参数的探究,为类似厚层杂填土地基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参考。郑州市南四环某高层住宅项目经过2次试桩后,调整施工工艺,判定注浆终止条件,在工程桩施工阶段进一步进行关键数据比对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后压浆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应用结果表明: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高于一般地基,后压浆以注浆总量作为终止条件,桩基承载力可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 岩溶地区管波解译溶洞精确尺度的探讨 下载:97 浏览:495
  • 赵德振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 摘要:
    利用管波探测法解译溶洞的发育情况是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详细介绍了管波探测法的原理和外业施工流程,并结合广州北站安置区项目工程实践,对管波探测法在岩溶勘察中精确尺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钻探和实际施工对比,发现管波对于溶洞大小和顶底板位置的解译精确尺度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同时说明管波能够解译的溶洞精确尺寸目前来看在0.5~1.5 m范围内。
  • 基于ABAQUS的旁孔透射法数值分析 下载:86 浏览:497
  • 郑文贞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 摘要:
    研究致力于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解决既有建筑桩基检测过程中桩长识别以及缺陷段判定的问题。在简要介绍旁孔透射法后,对该方法采用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进行论证,建立了三维完整桩-地基土模型及三维缺陷桩-地基土模型,并施加脉冲荷载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桩侧一定距离处旁孔内的压缩波信号,并对压缩波到达时间、幅值、深度、桩长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旁孔透射法能够克服上部结构对桩基检测的影响,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 深圳地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划分及鉴别 下载:86 浏览:490
  • 张运标1 陈枝东2 张领帅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深圳地区构造带区域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施工现场判别上的困难,总结了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依据,提出了从地质演化的本质方面应按照岩石结构崩解和矿物风化程度强弱、岩石强度方面进行划分风化带。阐述了深圳市花岗岩各风化带的岩石结构崩解特征和矿物风化特征,并指出了相邻风化带的区别特征。以深圳地区多个花岗岩风化带误判工程为例,指出了相似风化岩判别的关键特征,为今后复杂地区桩基持力层勘验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91
  • 韩亚芳1,2 曾平安3 陈照威3 吴迪2 陈林聪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 摘要: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存在的养护时间长、渗透性差、粘接性差、耐久性差等问题,文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增韧剂、稀释剂针对性地改进环氧树脂裂缝修补材料的韧性和渗透性能,并对研制的裂缝修补材料测试其固化收缩率、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工程应用跟踪。结果表明,裂缝修补材料的固化收缩率稳定在2.08%,抗压强度达到59 MPa,抗折强度达到16.8MPa,经过多次湿热循环、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仍在2 MPa以上,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破坏。
  •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497
  •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装配式与现浇结构墙梁节点地震荷载下受力性能分析 下载:86 浏览:496
  • 王文波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 摘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较多使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剪力墙为框架梁的另一个支座,装配式墙梁节点是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主要破坏形式是节点区域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屈服。选取一个典型墙梁节点,对现浇结构和预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结果表明,现浇结构与装配式结构受力性能接近,其中现浇结构层间刚度及承载能力略大于预制结构,小中震下两组结构均不发生破坏,大震下现浇构件不会破坏,预制结构剪力墙底部及梁墙交接处屈服后出现损伤。
  • 装配式叠合构件节点配置优化施工技术应用 下载:84 浏览:476
  • 周育军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根据BIM技术的动态模拟以及现场实际吊装效果资料整理,提出了一种对装配式叠合构件节点的优化配置处理技术,能够快速的在叠合构件安装过程中进行安装和节点衔接工作,且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确保质量控制和经济效益,降低了工程造价且达到了节能环保绿色施工等特点,为装配式结构施工提供借鉴。
  • 引孔沉桩法施工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下载:84 浏览:474
  • 罗仲亚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 摘要:
    在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坚硬土层或出现桩间挤土效应时,容易出现管桩难以压入并到达设计深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多采用引孔沉桩法进行处理,但是可能会出现桩端"吊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引孔沉桩法施工预应力管桩质量提升的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了分区域试桩、预填混凝土、改用锥形桩头等改进措施,有效防止出现桩端"吊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桩端的承载能力及防水效果,提升引孔沉桩法施工的质量。
  • 岩溶发育区地铁穿越断裂带基坑承压水突涌应急处理技术 下载:85 浏览:491
  • 谭佳1 涂文博2 张鹏飞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 摘要:
    岩溶发育区地铁穿越断裂破碎带时,基坑开挖施工中坑底极易发生突涌风险,严重影响地铁线路施工的安全及进度。以某穿越断裂破碎带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详细分析总结了断裂破碎带引发承压水突涌风险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坑内蓄水临时抢险措施及设置隔水层、综合注浆处理的整治方案。基坑抽水试验表明基坑内因断裂破碎带裂隙产生的过水通道得到了有效封堵。采用基坑外侧注浆切断断裂破碎带引起的涌水通道,并结合基坑内垂直分层注浆封堵坑内涌水点的综合注浆法,可有效解决岩溶发育区穿越断裂破碎带基坑的承压水突涌问题,成果可为岩溶发育区基坑承压水突涌的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 矮墩连续刚构桥设计要点分析 下载:76 浏览:492
  • 李建强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期
  • 摘要:
    矮墩连续刚构桥下部结构设计对整个刚构桥使用性能有着直接影响。依托工程实例,文章重点对矮墩连续刚构桥设计进行探讨,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预应力次内力、桥墩不均匀沉降等对墩梁固结体系结构的影响,提出桩土效应模拟的必要性。总结了矮墩刚构桥设计的制约因素以及该类桥梁设计注意事项,为该类桥型的发展积累了设计经验。
  • 装配整体式建筑的主体结构装配率分析 下载:76 浏览:470
  • 陈剑图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2期
  • 摘要:
    以一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为例,分析不同主体结构预制率对建筑整体装配率的影响,要达到装配率52%的要求,主体结构中除楼板、楼梯、阳台预制之外,梁也需要预制。若要评级,需要在竖向构件预制、干式工法楼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方面突破。可为同类结构设计做参考。
  • 某会展中心屋盖钢结构受力性态分析 下载:76 浏览:481
  • 薛晓娟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2期
  • 摘要:
    某会展中心屋盖与立面幕墙形成一体,呈单轴对称椭球形,屋顶椭圆中心与底部平面椭圆沿长轴偏置。屋盖跨度约为95 m×70 m,采用设有径向主桁架、内外环桁架以及屋面支撑系统的双层钢网壳结构。幕墙部分采用带平面内支撑的主次梁钢结构。主要介绍了屋盖结构体系的选型与布置、设计依据与荷载选取以及结构分析结果,重点对结构的受力性态、关键构件计算长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 建筑结构剪重比分析探讨及对规范限值的建议 下载:76 浏览:475
  • 金灿国 蔡凤维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2期
  • 摘要:
    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剪重比和计算剪重比的深度分析,了解设计剪重比和计算剪重比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哪些情况下计算剪重比难于满足规范设计剪重比的要求,为设计人员提供解决思路;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剪重比限值提出一些建议;随着建筑设计市场日趋成熟,设计出快好省的图纸,成为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剪重比是优化设计中较为核心的参数指标。
  • 兼作永久墙的地下连续墙缺陷处理研究 下载:76 浏览:472
  • 罗永健 黄俊光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1期
  • 摘要:
    两墙合一连续墙的使用可以节省支护空间,并能扩大地下室使用范围,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越来越受青睐。兼作永久墙的地下连续墙设计要求高于一般连续墙,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论述了永久连续墙设计要点、缺陷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并对正确指导现场施工具有一定意义。
  • BIM技术在电力隧道盾构施工风险源可视化应用 下载:67 浏览:467
  • 刘英城1 岳川2 梁景智2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1期
  • 摘要:
    分析了BIM技术在盾构风险管控应用的效果情况。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盾构风险管控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一些不足。从220kV石井~环西电力隧道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盾构施工的风险源分布情况,并针对电力隧道本身和风险源创建BIM模型,实现了盾构风险源管控可视化。同时盾构监控可视化平台还有监测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对盾构实时风险有了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盾构风险源的可视化为现场的盾构施工和项目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了降低盾构施工发生的概率的目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木工程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9
访问量 160589
下载量 59812
总被引次数 862
影响因子 1.36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