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
《交通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公路工程、水运工程、运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实践方面的学术进展和发展动态,传播科技信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交通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15

《交通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黏结的影响研究 下载:86 浏览:497
  • 吕巍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沥青种类、温度和乳化沥青洒布量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且在乳化沥青洒布量为0. 4 kg/m2的条件下,两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高达98. 2%;抗剪强度最大的沥青材料是Super PCR,且其抗剪强度随升温而减小;随着乳化沥青洒布量的增加,层间抗剪强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因此,实体工程中对于乳化沥青洒布量的选择应慎重。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竖向荷载对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影响最大。
  • 南京市出租车乘客满意度调查与分析研究 下载:34 浏览:173
  • 安萌1,2 祝烨1 魏东洋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为充分掌握乘客对南京市出租车运营的评价和看法,指导制订南京市出租车服务改善的实施措施,需要对出租车进行乘客满意度调查和分析研究。首先从调查的内容和问卷的设计着手,科学合理地组织问卷调查;其次深入分析调查数据,从乘客满意度和满意度影响因素两个层面进行满意度分析,乘客对南京市出租车评价整体上较为满意,乘客综合满意度为70. 29%,达到及格水平,而影响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拒载、绕路;同时,分析随着打车软件和网约专车的兴起,其对出租车出行的影响;最后针对调查分析得出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基于南京港龙潭港区的铁水联运前期方案研究 下载:21 浏览:140
  • 黄波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以南京港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为例,结合项目与规划的衔接、建设条件、工程情况等,全面地研究了线路及场站方案、铁水联运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了细致的技术经济分析和优缺点比较,试图为线路走向及场站方案的最终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及有力支持,以及对铁水联运等类似铁路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 不同车速多前导车对跟驰行驶特性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285
  • 杨海飞 粟海琪 胡欢 刘昶成 李睿 谯洋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单车道跟驰是驾驶员的主要跟驰行为之一,掌握微观跟驰行为特性对于深入认识宏观交通流特征、改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已有研究发现,除相邻前导车外,下游多辆前导车的行驶状态亦对驾驶员跟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尚无对下游前导车辆影响跟驰行为的空间范围的定量研究。以美国NGSIM数据为研究对象,定量化研究下游多前导车行驶速度对跟驰车辆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速度区间下,前导车对跟驰车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及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下游车辆速度与跟驰车辆交通参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而分析其相关强度,评价其影响程度,为构建考虑下游多车影响的跟驰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 矿山法隧道下穿火车站加固注浆方案研究 下载:23 浏览:374
  • 张臻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软弱地层矿山法开挖过程中,地层加固直接影响到开挖的安全和效率。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下穿火车站咽喉区暗挖施工实例,结合对类似地层注浆工艺及其效果的调研,对特殊地段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开挖前不同段的注浆加固试验,确定出钻孔长度、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及浆液配合比等工艺参数,确保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作业环境,保证了施工与施工过程中火车运行的安全。
  • 基于多标准的部省交通一卡通数据准备技术研究 下载:35 浏览:159
  • 方秋水 梁昭俊 刘强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市跨省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省域甚至全国交通一卡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部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随着交易数据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的数据生成能力及解决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在全面整合有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多标准卡片兼容的部省交通一卡通数据准备系统,提出标准化的数据准备模型,旨在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跨标准数据融合性能和兼容性,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统一的模板。
  • 基于中心计算的城市公交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下载:78 浏览:243
  • 朱鹏飞1 李晓甜1 王海燕2 谭岑1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针对城市公交绩效管理信息评价体系开发的软件系统,提出基于评价算法DEA模型和DEA与熵结合模型,采用J2EE分布式架构,实现统一的计算中心模式。提出的算法DEA模型和DEA与熵结合模型,已在Matlab仿真语言实现和测试.为了实现代码共用和系统异构,将Matlab仿真语言生成动态库DLL,在上层构建成Web Service服务,以服务调用的方式为应用端软件提供统一、标准、稳定的计算服务。计算服务部署在省中心,应用软件部署在各市局,形成集中计算、分布应用的省级公交绩效评估考核系统。统一绩效评估计算模型为所有的市提供计算服务,做到公平、公正和稳定,也便于系统算法的升级和优化。
  • 智能手机在家访式居民出行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 浏览:376
  • 蒋礼仁1 杜红波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智能手机的普及及国内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运用移动技术进行家访式居民出行调查成为可能。运用智能手机进行家访式居民出行调查,可以减少诸多调查环节,从而节省成本、时间,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可有效防范舞弊调查行为。试图研究植入智能手机的软件系统,应用于家访式居民出行调查中,优化传统家访式居民出行调查流程,减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环节,提高调查数据的利用率、节约有限的调查成本和时间。
  • 新旧沥青路面拼接方案室内试验研究 下载:47 浏览:373
  • 张利东1 张羽彤1 郑炳锋2 朱富万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旧路面基层与面层拼接方案展开研究,通过设计室内试验对拼接方案进行比选,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层与面层拼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综合拉拔强度、劈裂强度及破坏形态,推荐新旧基层拼接采用方案C,即混凝土界面剂组分A∶B∶水泥=1∶3∶6,涂刷量采用4~6 kg/m2,涂刷层厚约2.4 mm,该方案拉拔强度为2.40 MPa,劈裂强度为0.63 MPa;通过成型沥青混合料复合试件,采用劈裂试验对新旧沥青面层的拼接材料进行研究,推荐新旧面层拼接方案为水性环氧沥青与矿粉质量比例为1∶1.1,该方案劈裂强度可达1.07 MPa,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性能。
  • 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研究 下载:68 浏览:353
  • 陈超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基于感应控制的路段行人安全过街智能系统 下载:64 浏览:311
  • 邹瑞霖 王春娥 邱雯 张杰 鑫蒋文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以感应控制为核心的行人过街智能系统,能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与效率,缓解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系统支持自适应控制与人工请求控制两种工作方式。自适应控制方式通过传感器识别行人的年龄、性别、数量等参数,自动设定过街的初始绿灯时间和最短绿灯时间。另外,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甄别违章行人,提交其违法记录至行人过街系统并用于芝麻信用评估。人工请求控制方式可以在不超过最长的绿灯通行时间的情况下,允许行人通过按钮延长当前的绿灯通行时间。这种方便智能的行人过街系统,不仅可以最大化减少行人过街的无序性和随机性,在时空上实现人车分离,还切实地降低了行人和路段车辆的延误时间。
  • 新旧沥青路面拼接方案室内试验研究 下载:326 浏览:483
  • 张利东1 张羽彤1 郑炳锋2 朱富万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旧路面基层与面层拼接方案展开研究,通过设计室内试验对拼接方案进行比选,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层与面层拼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综合拉拔强度、劈裂强度及破坏形态,推荐新旧基层拼接采用方案C,即混凝土界面剂组分A∶B∶水泥=1∶3∶6,涂刷量采用4~6 kg/m2,涂刷层厚约2.4 mm,该方案拉拔强度为2.40 MPa,劈裂强度为0.63 MPa;通过成型沥青混合料复合试件,采用劈裂试验对新旧沥青面层的拼接材料进行研究,推荐新旧面层拼接方案为水性环氧沥青与矿粉质量比例为1∶1.1,该方案劈裂强度可达1.07 MPa,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性能。
  • 基于结构光的粗集料颗粒粒径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84 浏览:430
  • 丁旭东 耿超 崔珊珊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在公路施工和养护领域,测量矿质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粒径分布正逐渐受到工程研究人员的重视。但传统的二维图像颗粒粒径表征方法,无法真实地反映粗集料三维特性,针对在结构光下采集的三维深度图像提出了一种粒径计算方法。介绍了三维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将集料颗粒三维重构、去燥和颗粒分割,同时使用最佳外接立方体和球当量径两种方法计算颗粒粒径,并对两种方法的粒径计算结果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当量径法粒径误差较小,可以作为粗集料颗粒粒径的一种有效表征方法。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合龙方案选择与顶推控制研究 下载:321 浏览:469
  • 陈熹 鞠丹 张文明 李姝玮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段的数量多,施工过程复杂。为了得到青海省某黄河特大桥的最优合龙顺序,基于不同的合龙方案,采用Midas-Civil分别建立各方案不加顶推时的分析模型,借用数值分析模型的非线性计算能力和有限元软件的后期处理功能,得到了各墩顶在成桥十年后产生的水平位移量。以完全消除此水平位移量为目标,计算各合龙方案所需水平顶推力的理论值。通过比较顶推前后墩顶的水平变位及主梁和桥墩关键部位的内力,确定出在"先边、中跨再次中跨"的合龙方案下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成桥状态,而且施工过程容易控制,作业效率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交通技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6
访问量 145887
下载量 46257
总被引次数 687
影响因子 1.0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