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师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540

《教师教育与创新》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教学创造力的国学师资培养研究 下载:87 浏览:395
  • 谢文庆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5期
  • 摘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国学传承模式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之一,但当前,国学师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国学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学师资应该具有知行合一的教学创造力,以推进国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如此,才能成为国学教育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培养国学师资需要创设国学常识类、文本解读类、课程教学类、教学技能类等四类课程,形成基础型、提高型、专业型三种教学层次,构建经典式、探究式、实践式三种教学模式。这种内生式教师专业发展逻辑是国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 乡村教师科研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粤西北的调查 下载:67 浏览:494
  • 付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5期
  • 摘要: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的科研处于初始或停滞状态,亟需构建科研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乡村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要加强对乡村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重温与重构。另外,针对乡村教师科研热情不高的现状,要建立科研培训课程体系。一方面,根据教育实践问题为科研活动提供研究方向,设置侧重科研过程原则性和步骤性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将乡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生发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转化为科研论文,设置科研论文写作的培训课程。
  • 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特征及其政策保障 下载:88 浏览:489
  • 周智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4期
  • 摘要:
    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公平内涵的争论屡见不鲜,对公平、平等、均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等概念的界定不清使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部分,高等教育公平事关国计民生,是中国现代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实际上,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仅包含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的相对公平,是遵循补偿性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原则和个性化原则的差异化公平。政府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力量,需要通过政策手段保障公平理念的贯彻执行,即保障公平政策的连续性,以高等教育分流为重要手段,配合就业引导,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公平。
  •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及薄弱环节——基于CNKI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 下载:73 浏览:365
  • 兰婷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4期
  • 摘要:
    随着一系列恶性事件被媒体曝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担忧校园欺凌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通过共词分析法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发现,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六大类:校园欺凌行为特征研究、校园欺凌与学校管理的关系研究、校园欺凌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校园欺凌的预防与治理研究、校园欺凌的社会问题研究,而研究的薄弱环节则主要包括品格教育研究、学生自我保护研究以及网络欺凌问题研究。因此,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视角也需进一步拓展。首先,除欺凌者、被欺凌者之外,旁观者也应纳入研究范畴,要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实施隔离,对受欺凌者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旁观者积极主动地帮助被欺凌者;其次,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校、教师及相关部门有效处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供法律支持及保障;最后,将综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反欺凌共同体。
  •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性政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下载:69 浏览:361
  • 王国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4期
  •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发展,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包括教师招聘、教师待遇保障与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与支持等方面,但教师培养方面的政策较为欠缺。在具体政策之间的统整性、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执行力度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因此,为促进农村教师支持性政策的完善,应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提升政府的统筹能力
  • 大学生学习观研究: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视角 下载:87 浏览:494
  • 赵显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4期
  • 摘要:
    观念是指人们经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学习观通常被用来描述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感受。借助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西方学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对学习观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我国一些学者在此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来看,主要的研究主题包括:学习观类型研究;学习观与学习方式的关系研究;学习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中国大学生的学习观研究。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学习观研究存在三个主要转向,即从揭示学习观的类型转向解释学习观形成的原因,从学习观的发现走向促进学习观的转变以及从探究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观走向研究学生对某些学科内容的理解。
  • 师范大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之现状考察与提升策略 下载:52 浏览:501
  • 陈富1 杨晓丽1 张荣华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4期
  • 摘要: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创新的前提,是研究生开启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它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及全球意识一起被列为未来社会公民的五大技能。为了解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和具体表现,本研究采用彭美慈等人修订的适合于我国本土文化的"批判性思维特质测量表",对来自湖北、陕西、广东和山西省4所师范大学(其中2所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2 66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测查样本批判性思维特质的总体得分为274.6(小于280),明显偏低;(2)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得分显著高于省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得分显著高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3)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在性别、年级和学科大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为了提高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首先,要真正确立批判性思维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师范大学应优先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化;最后,要加大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测查。
  • 1994年后我国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演进 下载:98 浏览:384
  • 黄嘉莉1 桑国元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 摘要:
    随着各国(地区)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由机构保证转向制度管理。为了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育质量,我国台湾地区实行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排除不具备教师资格者,形成"社会藩篱",使教师的专业性被社会所信任。研究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社会藩篱"论(建立社会信任)为依据,探究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知,质量保障机制与教师数量的扩张和紧缩有关,并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以师范生学习成效为核心,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考核师范生真实的教学能力。
  • 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下载:85 浏览:387
  • 冯艳慧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 摘要: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从事保育工作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关于"如何做"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它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体验和保教实践状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水平不高,实践性知识各发展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显著,实践性知识各因素的发展阶段呈"W"型。另外,幼儿园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需求程度以及影响幼儿园教师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因素有明显的阶段差异。通过建立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专家引领机制、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行为分析能力、提供"跳出"现场"看"现场的时空条件、共建幼儿安全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为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提供支持。
  • 教育惯性的反思以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 下载:71 浏览:501
  • 周鹏生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 摘要:
    教育惯性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动态属性和驱动力量,具有相应的功用属性和时代属性。对教育惯性的探讨属于教育本质探讨的一部分。教育惯性中包含了反映利益追逐的教育目的,它是将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固化的结果。评判教育惯性时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揭开"无知之幕",认识到教育惯性的形成与消解是一个发展过程。教育惯性既是目的又是结果,这是我国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对路径的依赖又成为教育惯性形成的机制。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注意克服教育惯性中的套路,又要善于利用教育惯性的力量。
  • 改革开放40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共词分析 下载:454 浏览:508
  • 姚琳 樊婷婷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态势良好。通过对CNKI中1978-2018年间相关研究文献的共词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起步与探索阶段、产生初步成果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呈现出研究领域从单一到多元、探究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等特点。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质量仍然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研究领域应进一步拓展,并将目光聚焦于"来华"上而不仅仅是"留学生教育"。
  • 近十年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 下载:74 浏览:481
  • 谢燕妮1 黄宇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 摘要:
    应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5种同行评议的国际环境教育期刊在2007-2016年间发表的1 084篇文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近年来国际上环境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环境教育的成效、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热点;环境教育对个体行为改变的影响、环境教育对教师的作用以及自然体验,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研究领域热度渐增的前沿议题。研究试图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审视当前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和联合国对未来教育的规划,为国内环境教育研究提供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 从“红七条”到“红十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与“新常态”特征 下载:78 浏览:448
  • 曾仲权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 摘要: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特征。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首次明确提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红七条"。"红七条"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力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一是师德建设:坚持学术诚信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二是师风建设:坚持正派的生活作风,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三是师道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11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红十条")。"红十条"是对"红七条"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红七条"到"红十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清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效激励机制的建设;二是长效监督机制的建设;三是长效惩罚机制的建设。
  •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 下载:87 浏览:463
  • 陈红 赵斌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纲要"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
  • “国考”背景下数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68 浏览:396
  • 卢永翠 张廷艳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 摘要: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便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在率先参与"国考"试点的浙江省所在区域——华东地区,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等不同层次,选取7所师范类高校为样本,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具体建议:切实改变"大学语文""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缺位的状态;将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并加强案例教学;开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短期课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 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模式 下载:69 浏览:500
  • 薛猛牛 羽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 摘要:
    完备的训练体系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养成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等文件精神,研究将师范生教学技能厘定为四个要素,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与研究。根据这四个要素,重构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即由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行为所构成的"交互式"体系。相应地,教学技能训练实施模式调整为"复式"训练模式、"衍射型"教学实践模式和"反复-发展型"教学反思模式。
  • “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考察 下载:69 浏览:515
  • 崔延强 李云梅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 摘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考察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留学生生源面窄且学历层次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且办学层次不高、联合科学研究产出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当地政府层面、大学层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完善大学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与法律监管,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当地政府应加强大学国际化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域大学应加大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建设力度。
  • 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与教师——访约翰·怀特教授 下载:69 浏览:493
  • 赵显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 摘要: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知名学者,他对道德教育有着诸多的思考。访谈以与道德教育相关的理论性问题作为开端,进而论及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怀特教授看来,教师应当具备一些重要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道德教育。访谈的最后简要讨论了课内德育与课外德育的作用与联系。访谈的内容既有理论性问题,也有实践性问题;既论及某些经典问题,又关注当下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教师教育与创新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0
访问量 140652
下载量 53261
总被引次数 539
影响因子 0.9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