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师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540

《教师教育与创新》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下载:89 浏览:503
  • 李晓辉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 摘要:
    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对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共性与差异并存。在培养目标上,中国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韩国更侧重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尽管两校课程结构类似,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各有偏重。由于中韩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判定其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孰好孰坏,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可从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
  • 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及启示——以首尔大学英语教育系为例 下载:76 浏览:489
  • 谢赛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 摘要:
    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养课程、教职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3部分。以首尔大学教育学院英语教育系的教师教育课程为例,分析3部分课程的具体形态,并将其与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外语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对比。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教职课程比例偏低;第二,实践课程较为薄弱;第三,模块选择制凸显灵活性。在分析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利与弊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着力于四个方面:(1)整合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卓越教师培养;(2)适当提高职业课程所占比例,夯实师范生职业素养;(3)目标指向更加明确,以更好地体现国家政策要求;(4)进一步优化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丰富教育实习形式,让师范生得以在实践中稳步成长。
  • 美国发展教师领导力的路径与方法探析 下载:85 浏览:497
  • 朱爱玲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 摘要:
    美国对教师领导力(teacher leadership)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将近四十年,在教师发展领域仍是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美国通过提供发展教师领导力的教育培训、建立发展教师领导力的平台、实施发展教师领导力的计划等多种途径来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有效的学校领导力、实施增加教师领导机会的政策和手段等多种方法来全方位地发展教师领导力。美国这种多途径、全方位地发展教师领导力的做法,为我国教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师范生教育学公共课开展表演构建的创新探索 下载:79 浏览:507
  • 杨舒涵1 薛德洪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 摘要:
    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范生,以被压迫者剧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心流理论为基础,开展表演构建的创新探索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符合师范生教育政策导向、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和课程优化需要。表演构建的组织实施包含6个步骤,"如坐针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历时7个学期,覆盖16个专业1 160名师范生的研究实践证明:师范生教育学公共课开展表演构建对于提升课程的师生参与度和师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研究品质,值得在师范教育阶段推广。
  •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结构与测量 下载:74 浏览:499
  • 张运超1 袁娇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 摘要:
    通过文献分析及对幼儿园园长进行开放式调查问卷和访谈,编制《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问卷》,对浙江省、福建省470名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建构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结构要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理论模型建构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四因素结构,即愿景激励、领导魅力、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以及题项与各因子得分相关显著,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86 浏览:530
  • 贺红芳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以非公办教师为主。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待遇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教师工资低、收入少,社会保险严重缺失,职称评定缺乏通道,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受限。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身份在政策层面上的缺失,我国对幼儿教师实行"双轨制"的管理制度,对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为改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应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健全工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幼儿园和个人的分担比例;落实职称评定制度,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纳入统一的职称评审范围;增加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和评优评先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 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及其启示 下载:70 浏览:485
  • 张广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2期
  • 摘要:
    智利在依托全国性教育信息化计划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独具特色,采取了"先基础后应用,再专题研讨""将培养内容融入专题研讨会""关注技术的教育应用,而非技术本身"等培养策略,制定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和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协同共进等保障措施。在丰富、完善培养策略与保障措施方面,智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下载:96 浏览:511
  • 冯帮 何淑娟 李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 摘要: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据此,提出四项建议:以省级政府为主导逐级宣传相关政策,增加机动编制补充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以省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政策效能。
  • 高校教师评价的合理性辩护 下载:89 浏览:506
  • 陈寒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 摘要:
    人们对高校教师评价合理性的质疑来源于对评价本身的诘难和对教师评价活动有效性的诟病。在理性分析评价本身合理性的基础上,认为尽管高校教师评价存在诸多不合理,但这并不能否定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教师评价具有正当性,是教师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现实的需要。因此,应改进高校教师评价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管理和教师发展中的作用,缓解人们对高校教师评价的质疑与不满。
  • 论民族地区县域高职院校的民生改善功能 下载:84 浏览:495
  • 王朔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 摘要:
    民生改善不仅是个体的幸福追求,更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期待。然而,"逃离"式的民生改善,突显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民族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民族地区的民生改善除了有着与一般贫困地区的共性之外,文化差异是其面临的特殊问题。他者视角、外来角色的民生改善只能是低效的。在县域经济与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县域高职院校服务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成为可能。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县域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但距应然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县域高职院校数量少、服务定位不够精准以及毕业生的外向输出三个方面。因此,参与民生改善的相关主体需共同为之努力:政府以差异补偿助推美好生活;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县域民生改善的办学定位;企业积极参与高职办学,以实现利益共享;个体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
  •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下载:81 浏览:507
  • 刘胜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 摘要:
    调查发现,近年来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因贫辍学"现象逐渐减少,"非贫辍学"现象却逐年增多。具体来说,辍学呈现非贫辍学日渐凸显、隐性辍学比例增大以及地域、性别、学段特征明显等特点。辍学对学生身心发展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等带来消极影响。造成辍学新问题的原因涉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政府管理、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对此,应通过夯实主体责任、加强教育精准扶贫、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等方式,确保"控辍保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 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基于教师天赋的视角 下载:93 浏览:518
  • 程龙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学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理应对教师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吸引天赋较高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然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师天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表面化、教师资格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培训对教师天赋的埋没等方面。重视教师天赋是对国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响应,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前期人才选拔环节、中期教学实施环节和后期教师培训环节,从源头上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对有教师天赋的学生加以专业引导和实践锻炼,为教师天赋提供发展空间。
  • 分层走班制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载:95 浏览:509
  • 冯帮 邓红玲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实践浪潮。"分层走班制"就是在这场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目前,对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包括分层走班制的兴起与发展背景及原因的剖析、分层走班制教学概念的界定、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价值及意义、实施分层走班制面临的矛盾及破解对策等。但是,分层走班制教学研究也存在实践研究片面化、研究方法单一化、应对策略理论化和空洞化等问题。未来我国分层走班制教学研究应更多基于实践研究以及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在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和与时俱进的应对思路等方面寻求突破。
  •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与热点领域——基于CSSCI数据库(2002-2016年)的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88 浏览:514
  • 周琴 舒秋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 摘要:
    以"移动学习"为关键词在CSSC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得到301篇学术文献,时间跨度为2002至2016年。将检索到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Ⅴ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国内移动学习研究大致经历了始发阶段、发展阶段和拓展阶段。通过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数据统计分析,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移动学习的具体形式、移动学习的主体和载体、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移动学习技术支持四大板块。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未来移动学习研究将沿着加强移动学习个性化服务、转变移动学习设备性质和深化移动学习研究内容三个方向发展。
  • 契机抑或危机──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审思 下载:81 浏览:502
  • 樊华强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 摘要: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启示 下载:84 浏览:510
  • 杨素萍 朱勇见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 摘要:
    自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方案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对此次改革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这些赞同和反对意见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两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即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和政治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持续争论的实质是双方想要通过三角关系的调整获取更多的权益。然而根据三角协调理论,仅有政府与大学双方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引入市场机制才是法人化改革的初衷。只有发挥各方职能,即政府的调控与监督、市场的适当竞争与调节、大学有限的自治和学术自由,通过三方协作方能达到高等教育的完美平衡。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这一重要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优质教育视野下英国学院类学校的教育政策解读 下载:79 浏览:514
  • 袁李兰1 杨梅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 摘要:
    英国的学院类学校最早建立于2002年,至今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各届政府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中小学中的作用逐渐强化,地方当局的权力日渐式微,尤其是新一届保守党政府的激进转制,使中央政府控制基础教育的角色凸显,但学院类学校政策的宗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仍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聚焦整体优质的教育,体现了其较强的连续性。以"优质"为核心支点的英国学院类学校政策,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取向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教师教育与创新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0
访问量 140652
下载量 53261
总被引次数 539
影响因子 0.9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