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057

《心理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267 浏览:2971
  • 马秋兰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严重的精神卫生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本文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分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研究 下载:234 浏览:2353
  • 田娜 张宁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均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入院,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进行分娩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分娩期产妇实施心理护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新生儿窒息情况减少,此护理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261 浏览:2403
  • 杨莉莉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30例研究组患者则予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常规组的76.67%(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 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研究 下载:301 浏览:2672
  • 周兴娟 李广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期
  •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共计80例。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急诊患者大都存在紧张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分析了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后及时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心理显著被缓解,疗效显著升高。结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护理,效果满意。
  • 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下载:30 浏览:205
  • 卢凤1,2 朱传林3 张嫡嫡2 刘电芝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从知觉符号理论出发对情绪启动效应进行解读,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涉及的知觉符号相似性、框架相似性及模态激活延续性是情绪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情绪启动的知觉符号匹配假说,并建构情绪启动效应认知加工模型,对现有情绪启动理论进行整合和拓展,以促进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的拓展、提高研究生态效度;促进情绪启动效应操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情绪启动研究亦能反哺于知觉符号理论,促进其发展。
  • 佛教的善的思想的心理诠释 下载:25 浏览:243
  • 郭晓飞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佛教的宗旨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无分善恶,亲近善知识能形成善的心理,亲近恶知识会形成恶的心理。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佛教认为欲望是恶的根源,控制欲望,通过戒定慧、八正道等方式能达到善的心理状态。佛教关于善的先天本性的观点、善恶形成的思想以及善的自我修养方法符合心理学的有关规律。佛教的崇善理念及善的修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价值准则具有积极意义。
  •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84
  •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 青年人和老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眼动研究 下载:69 浏览:431
  • 王敬欣1 谢芳1 张阔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 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干扰效应的眼动研究 下载:61 浏览:338
  • 王丽红1 闫国利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的干扰作用。两个实验比较一致的支持了在两种范式呈现条件下星号掩蔽材料的干扰效应较小,而繁体字和相似汉字的干扰效应较大。
  • Braine心理逻辑理论述评 下载:70 浏览:328
  • 胡竹菁 胡笑羽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该文对Braine提出的在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占居重要地位的"心理逻辑理论"做了综合述评。"心理逻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构成"心理逻辑理论"基础的一组推理规则图式、将推理规则图式应用于推理过程的推理方案、实际应用意义。Braine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中国空间隐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41 浏览:295
  • 吴悦 李朝旭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 摘要:
    通过CiteSpace对空间隐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始于1999年,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爆发期,现进入平稳深化期;学科分布以语言学为主,文学与心理学为辅;多数研究者更倾向单次独立研究而缺少持续与合作研究,仅构成一个作者群,另外也有一些小合作团队,只局限于两人合作,合作力量较弱;各机构之间合作缺乏;研究热点集中于空间隐喻、隐喻、认知、意象图式、空间、映射汉语、隐喻拓展等,近年来转向了概念隐喻、道德、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和具身认知,且具身认知持续至今;空间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意向图式、方位词、映射、隐喻、认知和具身认知这八个主题开展。由此可知,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展学科范围、加强各作者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探索其他研究热点。
  • 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自尊补偿与地位追求 下载:85 浏览:427
  • 解晓娜1 石可2 郭永玉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 连续报告任务中无效后线索对后线索效益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304
  • 林毅辉 孟迎芳 刘童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本文采用连续报告任务,从非线索指示项目的角度入手,探讨无效后线索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后线索效应的产生,以此进一步了解"后线索效益"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空间后注意线索,还是非空间的颜色后注意线索,都产生了"后线索效益",即后线索确实提高了被试视觉工作记忆的表现。无效后线索的存在不会影响"后线索效益"的产生,该效益的理论解释符合优先提取说,即被试会利用后注意线索优先提取线索指示项目,产生更快和更准确的反应。
  • 三维图形的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存储时程研究 下载:90 浏览:451
  • 吴文春1 谢宇琼1 陈俊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研究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探讨了三维图形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时程。实验一的三维图形由不同颜色、形状组成,实验二的图形由不同颜色、图案组成。两个实验的结果均发现:被试的正确率随刺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刺激消失后,不论是客体信息还是空间信息,均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且客体信息衰退的速度比空间信息快。总体来看,三维图形的客体和空间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满负荷条件下能保持大约3~5秒的时间。
  • 工作记忆容量对显、隐性反馈的调节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243
  • 廖毅1 张薇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本研究选择汉语量词为目标语结构,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显、隐性两类反馈不同的调节机制。105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地区母语为英语的中学生被随机分为显性修正组、隐性重铸组和控制组,工作记忆容量采用听力跨度测试测量,显、隐性反馈的效果通过语法判断测试与引导性模仿测试分别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记忆容量有效调节了显性反馈,但对隐性反馈的调节作用不明显;(2)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对显性反馈的调节作用就越明显。
  •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25
  • 李红利1 王文慧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 摘要: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 理解心理学:历史形态、特征与评析 下载:12 浏览:216
  • 万振东1 刘邦春2 王礼军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 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下载:19 浏览:285
  • 王卓彦 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 摘要:
    感觉运动模拟理论属于概念隐喻理论范畴,是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的具身效应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之上,与感觉运动信息无关的抽象概念通过快速学习建立的隐喻也具有了具身效应,没有以往经验为基础的抽象概念也能引起感觉运动的模拟。除了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外,文章还介绍了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通过与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提出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存在的优势与局限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理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6
访问量 160258
下载量 76521
总被引次数 723
影响因子 1.5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