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传播》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内容包含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88

《中国新闻传播》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浅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方式 下载:64 浏览:367
  • 蒋玉青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体形式也逐渐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中,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多样性以及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日语教学的辅助应用模式分析 下载:53 浏览:410
  • 初子墨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让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日语教学也是如此,呈现出了更多的发展可能。而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一款社交软件,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很多师生进行网络社交时都会很大程度依赖微信,这就让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了大学日语教学辅助应用的可能。不仅更好发挥了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而且也令日语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基于此,大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反转新闻频出的探析 下载:67 浏览:378
  • 李美玲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已成长为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反转新闻时有发生。仅2020年上半年,便有多篇新闻报道发生反转,惨遭"打脸"。不断发生逆转的"新闻剧"逐渐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探析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及危害,对防范反转新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探思 下载:44 浏览:391
  • 王之亮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 摘要:
    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期间,为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团队,从而推动公共服务发展。伴随时代的逐步变革与发展,许多事业单位开始更加关注于档案管理工作,而拥有一个优秀的档案管理部门将会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为档案管理部门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如果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努力创新思路与方法,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 论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技巧 下载:58 浏览:402
  • 周龙木子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 摘要: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报道新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现场报道这种方式被他们经常使用。除此之外,现场报道这种方式也被积极使用在融媒体中,这对当前的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视新闻记者为研究对象,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现场报道技巧做相关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 论传统文化在学前美术专业教学中的融入 下载:47 浏览:377
  • 达布西力特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前美术专业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使学生有更高的文学修养。基于此,学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融入,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本文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的学前美术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研究——以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宣传的影响为例 下载:56 浏览:379
  • 陈泉键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改革对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接受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各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教育专家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教学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 创新与变革:2020年新华社的两会报道 下载:54 浏览:372
  • 周凤安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 摘要:
    2020年的两会终于在推迟了两个月后拉开帷幕。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下,新闻发布会、代表通道都不同以往的采访报道模式。新华社对于疫情的全媒体报道也采取了一些新动作,变革了采编模式,创新了报道方式。其中,黑科技的应用有5G+全息+访谈、3D版的AI主播、媒体MAGIC大脑创新了报道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变革创新了报道内容,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拓展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纵深程度,为未来媒体在报道中的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 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双黄连”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55 浏览:384
  • 曹瑞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 摘要: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整合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当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新闻时,一旦出现错误不仅会干扰普通公众的决策,更会给防疫抗疫的部署工作带来麻烦。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科技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在该事件中媒体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指出媒体产生伦理失范的原因,最后为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避免报道误区提供一些建议。
  •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传播的新方法——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 下载:53 浏览:398
  • 李颖1 唐磊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 摘要:
    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以精美的制作、有趣的文物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中央电视台系列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以往文博类电视节目惯用的讲述方式,以5分钟的微纪录片为载体,融合新媒体平台,以轻松、萌趣、生动,"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每集节目片头语的第一句,既像来自于国宝的召唤,又是传者与受者之间一份很特别的约定。
  • 从《美丽新世界》看“麻醉型”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的威胁 下载:58 浏览:361
  • 苏昕1 龚超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 摘要: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侧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 中国海外舆论宣传困境及其应对 下载:46 浏览:370
  • 周宝砚 武保涛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 摘要:
    对外舆论宣传是一个国家国际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国际话语权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构建起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体系是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国家控制着国际舆论话语权,极力打压中国,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竟试图把本国防疫不力的责任以各种方式甩锅中国,使中国的海外舆论环境愈发恶劣。对此,我们要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更有底气地回击抹黑中国的言论;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中国的理念,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要打造外宣旗舰媒体,拓展海外受众群体,走出海外舆论宣传的困境。
  • 符号规训:“小镇青年”的话语游离 下载:57 浏览:353
  • 辛如镜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 新技术语境下博物馆游戏化传播的建构路径 下载:51 浏览:369
  • 刘岩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 摘要:
    游戏作为人类的本真追求,具有冲破枯燥惯常现实的跳跃性。取道传播游戏论,与科技、创意等合谋,基于身体交互体验和独特空间叙事,使观者在参与互动、身心愉悦和需求满足间形成对优质文化的感知记忆与情感关联,成为新技术语境和媒介生态下博物馆传播实现人性化转向的必然之举。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新闻传播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3
访问量 160252
下载量 57812
总被引次数 481
影响因子 1.0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