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激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材料缺陷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下载:78 浏览:406

王博正1 董丽虹2 王海斗2 康嘉杰1 郭伟2 向明2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材料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至关重要。相较于涡流、渗透等传统检测手段和超声、闪灯等激励的主动红外检测技术,激光红外热成像技术不仅具有无需接触、无污染、检测效率高、可在线检测等优点,还具有能量密度高及可对微小区域输入高强度能量的特有优势,可以远距离检测材料的微小缺陷。然而,由于利用激光的主动激励进行缺陷检测,需要热量在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堆积,并被热像仪捕捉后经处理成像。因此,对于低发射率、低吸收率的材料,激光红外热成像技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同时,对于材料缺陷特征的表征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针对难以表征的深度特征,研究者往往通过图像处理、工艺方法进行缺陷特征的定量识别与定性表征。此外,对于金属材料的研究比较深入,特别是金属材料表面裂纹的检测,因此对表面裂纹缺陷特征的表征比较完善。而对复合材料以及陶瓷材料等其他材料缺陷检测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渐增多,对复合材料分层、粘脱等缺陷的表征仍有不足,需要提出新的特征参数来完善。近年来,激光红外热成像检测材料缺陷的研究成果突增,检测对象逐渐扩宽,不再局限于金属材料,对复合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半导体等材料缺陷的研究不断增多。对缺陷的表征,也从定性识别转变到定量表征。本文综述了激光点、线、面激励方式下的激光红外热成像技术,阐述了激光红外热成像的检测原理,介绍了该技术对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其他类型材料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总结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大气等离子喷涂Fe基涂层及其氩弧重熔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下载:83 浏览:437

​董天顺1 郑晓东1,2 李国禄1 王海斗2 周秀锴1,2 李亚龙1,2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采用氩弧重熔技术对大气等离子喷涂Fe基涂层进行了重熔处理,分析了重熔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重熔后Fe基喷涂层的层状结构以及气孔、未熔颗粒、夹杂物基本被消除,孔隙率由4%降低到0. 4%,重熔层组织致密。喷涂层主要由微晶区、纳米晶区和过渡区组成,结晶度较差,原子排列较混乱,而重熔层由单晶区和(Fe,Cr)23C6相构成,析出相与基体界面处无显微裂纹,结晶度较好,原子排列较规则;喷涂层与基体结合处有明显缝隙,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而重熔层与基体界面产生"白亮带",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相对于喷涂层,重熔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33. 4%和53. 2%,表面粗糙度降低了43. 2%。氩弧重熔处理显著地改善了Fe基涂层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铁碳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83

赵聪硕1,2 邢志国2 王海斗2,3 李国禄1 刘喆2,3 《新材料》 2018年10期

摘要: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熔覆过程中产生的热影响区小、基体表面温度低等优点,因此能够较好地保证零部件的尺寸精度,近年来发展成广泛应用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熔覆技术对涂层粉末以及基材选择要求不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基体材料的再制造修复。从铁碳合金材料出发,分别对激光熔覆技术在改善铸铁、碳钢及合金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蚀性、抗热疲劳性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工艺参数、材料成分以及工件的预热或后处理对制备高质量大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指出了激光熔覆技术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CFD的压力交换器压力能转换效率及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下载:44 浏览:425

方勇1,2,3 马光飞1,2,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分析压力交换器的压力能交换效率及内部流动特性,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不同进、出流管道半径R和不同转速下压力交换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发现:进、出流管道半径越小,压力转换效率越低,高压管路进出口压差越大,高、低浓度盐水的掺混率越高;转速对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不具有唯一确定性,转速对压力器压力能交换效率的影响程度具有周期性,但是每个周期的幅度不同,其中转速n=1000r/min时压力转换效率最低;转速越小转换效率越高,但是存在转子转速不适应能量转换效率的转速存在,即n=1000 r/min时,不能适合实际应用需求;在给定设计流量和转速情况下,本文设计的压力交换器可以用于压力交换,但效率有待提高,需要进行模型优化。

电磁轨道材料表面损伤及强化技术研究现状 下载:86 浏览:442

闫涛1,2 刘贵民2 朱硕2 杜林飞2 惠阳2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轨道材料的性能是决定电磁轨道炮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在大载流、高温的苛刻工况下,表面刨削、转捩和电弧烧蚀以及载流摩擦磨损是电磁轨道表面的主要损伤形式。综述了电磁炮轨道刨削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微观机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转捩和电弧烧蚀对轨道性能的影响,概括了电磁轨道炮中载流摩擦磨损的特点,为开发新型轨道材料提供依据和借鉴。

曲轴维修与再制造现状与展望 下载:85 浏览:474

刘长赛1,2 王玉江2 盛忠起1 魏世丞2 梁义2 李岳彬1,2 王博2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曲轴作为关键重要的传动零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煤矿、船舰、化工、石化等领域,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作系统的性能。列举分析了曲轴类零件的典型失效形式及其主要原因,归纳总结了曲轴修复和再制造常用技术手段,包括镀层技术、焊层技术、激光熔覆技术、热喷涂技术以及热喷涂层的重熔技术,并重点介绍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曲轴再制造方面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曲轴维修与再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曲轴再制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煤炭机械装备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97 浏览:1000

孙绍程 《中国机械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机械装备的再制造逐渐成为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煤炭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再制造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旧件检测与评估、再制造加工技术、再制造涂层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再制造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煤炭机械装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