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碳在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下载:31 浏览:317

张伟1,2,3 齐小鹏1,2 方升1,2 张健华1,2,3 史碧梦1,2 杨娟玉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低比容量硅碳复合材料(<500 mAh/g)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也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许多方法被用来解决硅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300%)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材料结构方面,从最初的硅材料纳米化、硅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技术手段转变到了硅碳复合材料二次颗粒的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层设计等方法;在应用性能方面,除了早期文献报道的材料比容量、循环性能等参数外,还增加了材料比表面积、振实密度、首次及循环库仑效率等更符合电池实际应用要求的性能参数研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组成、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了由石墨、软碳、硬碳、碳纤维和石墨烯等碳源合成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了碳在硅碳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上发挥的作用。最后,对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设计要求和碳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 下载:83 浏览:459

陈志国1,2 方亮2 吴吉文1 张海筹1 马文静2 白月龙3,4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获得具有细小、近球状晶粒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功率和二次加热温度是影响二次加热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随加热功率的增加,坯料心部和边部的组织差异变大,而随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细小、不规则的晶粒逐渐长大并呈现出球化趋势。分析各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二次加热工艺为:加热功率7 kW、加热温度530℃。此条件下获得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2μm,抗拉强度为418.5 MPa。

纳米晶、亚微米微晶2009铝合金塑性形变的波动特性 下载:51 浏览:548

朱其芳 孙泽明 王福生 张金波 邵贝羚 刘安生 姚伟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纳米晶、亚微米微晶2009铝合金塑性形变试样上各点的应变量是不相同的,并且呈波动性变化,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而波动的幅度增加,表明在拉伸过程中,其应力传播和剪切变形传播在三维方向都具有波动特性.形成峰值与材料缺陷造成应力集中有关,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亚微米微晶2009铝合金材料的塑性变形的流动行为的波动特性和非均匀特性,证明了介观力学提出的观点,即材料进入塑性变形后,晶粒群将进入平移-转动涡流,将材料的初始结构层次(包括晶粒、晶界、晶群以及试样整体)全部纳入变形范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