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模糊DEMATEL-ISM太湖流域氮减排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1 浏览:403

席轩1 张骥骧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目前流域氮污染问题的持续恶化,文章首先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氮减排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模糊DEMATEL法对各因素进行梳理得到关键因素,然后利用改进的ISM构建各因素的递阶解释结构模型,最后进行复杂网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因素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和技术层面并且位于系统结构的较高层次,同时单位氮减排成本和排污权交易价格虽位于较低层次但易受到较多高层次因素的影响。此外,该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的最大度较大以及平均路径短,因此各关键因素联系紧密复杂、传递迅速,容易导致流域氮污染进一步的恶化。

从知识共享视角展开的智能制造创新研究 下载:71 浏览:448

鲍世赞 陈万明 吕佳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已有研究未解决知识体系结构、知识层级关系等问题,因此,不仅对于知识创新产生的知识层级跃迁未给出跃迁条件与跃迁规律,而且对于知识创新的演化方向与路线等也未给予解答。研究将上述空白点作为研究方向,以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解答。首先,论证了知识体系结构,并且确定了4种结构组成的螺旋式知识演化路线图;其次,明确了知识层级跃迁的条件及一般规律,并且论证了知识共享条件下知识博弈均衡条件及均衡规律;再次,确定了主动知识创新与被动知识创新对知识博弈均衡的影响及各自发生的条件;最后,就我国智能制造业提出了以控制知识跃迁层级和知识共享规模为代表的五大知识创新对策。

基于动态博弈视角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策略研究 下载:32 浏览:279

王旭娜1 盛永祥2 谭清美1 吴洁2 《当代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过程中,一方是否计划与另一方持续合作会影响其当次合作的努力水平,以及双方的合作收益。本文从动态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策略模型,分析了双方不同合作计划下的策略选择与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双方在不同激励力度下的收益趋势和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双方均考虑下次继续合作有利于双方收益的提升;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激励力度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双方均愿意考虑下次继续合作;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成本补贴力度影响双方持续合作的最优激励力度,当成本补贴力度减小时,最优激励力度增大;当成本补贴力度增大时,最优激励力度减小。

企业慈善捐赠与税收规避——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统一性视角 下载:66 浏览:322

沈弋1,2 徐光华1,2 吕明晗1 钱明3 《当代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统一性视角,考察了企业在履行不同类型社会责任时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具体而言,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责任文化,更多承担捐赠责任的企业同时也会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政治导向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文化因素也会通过制度和个人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决策。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在文化层面的探索,对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特征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通用竞争战略研究的历史反思——一个基于博弈与约束优化建模的新研究架构 下载:48 浏览:392

陈圻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从独特的视角回顾了通用竞争战略实证研究的历史,首次关注了Palepu战略识别假设和战略数理解析的研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评述了近期战略解析建模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及相关实证研究的进展,发现了反传统的理论建构性研究所面临的机遇。预测了通用战略建模、Palepu战略识别假设的解析验证和相关实证研究可能成为研究前沿。最后,提出了一个跨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博弈论三个领域的新研究架构设想。

把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于烙印理论视角 下载:79 浏览:513

李玉倩1、2 陈万明1 蔡瑞林3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研究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烙印理论的主客体系统,为工匠精神烙印产生奠定了前提基础;工匠精神印记的形成需要借助社会影响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的建立,并且存在非正式的自由演进路径和正式的烙印建构设计路径两条并行的烙印路径。为了培养工匠型研究生或科研团队,应采取营造工匠培养的微观环境、科学引导印记演化方向、强化工匠精神的师徒传承、健全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探索工匠精神传承的路径等对策。

破解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之困:借鉴德国的经验 下载:80 浏览:493

徐金河1 陈智强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只有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现实中,企业"不想"、"不能"、"不常"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践表明,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创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破解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之困,让企业"想"、"能"并"常"深度参与高职教育。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