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模糊控制在尾矿池液位控制上的应用 下载:51 浏览:394

许金龙 《中国仪器》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模糊控制来控制选矿尾矿池液位的实例,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在DCS上实现模糊控制的DCS组态思路,并通过对比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的控制效果,说明了模糊控制相对于PID控制的优缺点。

“近朱者赤”——论绩效反馈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同伴效应” 下载:10 浏览:186

孙瑜辰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创新投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其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决策者认知等制约,还受到"同伴企业"影响。本文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同伴效应"理论试图从行业及地区层面对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机理进行实证分析。

工作记忆容量对显、隐性反馈的调节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243

廖毅1 张薇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选择汉语量词为目标语结构,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显、隐性两类反馈不同的调节机制。105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地区母语为英语的中学生被随机分为显性修正组、隐性重铸组和控制组,工作记忆容量采用听力跨度测试测量,显、隐性反馈的效果通过语法判断测试与引导性模仿测试分别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记忆容量有效调节了显性反馈,但对隐性反馈的调节作用不明显;(2)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对显性反馈的调节作用就越明显。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促进就业研究 下载:88 浏览:503

刘君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摘要:
当前,职业院校面临就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就业统计信息失真,缺乏对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动态跟踪反馈机制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促进就业的经验,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融入就业工作中,校企协同预测人才需求、校企协同构建职业孵化平台、校企协同发布跟踪就业动态、校企协同构建创新创业孵化环境。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才需求预测的精准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强化就业数据动态跟踪反馈,进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177

黄世霞 《诊断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分娩且6w后复查诊断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136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产后半年,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频率、漏尿量、病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上司辱虐管理与员工反馈规避行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下载:46 浏览:364

申传刚1,2 杨璟3 《当代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本研究从趋避观点出发,以392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上司辱虐管理对员工反馈规避行为的影响过程及主管组织化身对其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司辱虐管理对员工反馈规避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恐惧情绪在辱虐管理与员工反馈规避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管组织化身正向调节辱虐管理与员工反馈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主管组织化身与辱虐管理之间的交互项还通过恐惧情绪间接影响着员工的反馈规避行为。

基于民众反馈的寒地乡村适老宅院绿化空间指标验证探析 下载:78 浏览:486

孙楚天 胡俞洁 曲广滨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乡村庭院空间环境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庭院的绿化质量密切影响着空间品质。目前对于乡村宅院空间环境的评价侧重于定性评价,缺乏系统化的评估与量化方法的使用,也缺乏以民众意愿为主要参考的反馈和验证过程。本文选取寒地乡村住宅庭院绿化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民众模糊评价的反馈对评价指标进行实际验证,通过使用者视角的评价验证来直接地反馈空间现状的问题,缓解老龄化与健康环境不能共同发展的矛盾,促进健康适老乡村的营建。

非一致通信时滞动力学网络上的接连滞后同步 下载:58 浏览:358

张迪 张银星 邱小芬 祝光湖 李科赞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在动力学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通常存在时滞,并且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时滞往往是不同的(即非一致通信时滞),研究非一致通信时滞动力学网络上的接连滞后同步,更具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构建含有非一致通信时滞的动力学网络模型.其次分别设计线性反馈控制和自适应反馈控制,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重点分析了该网络的接连滞后同步的稳定性,得到了同步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选取蔡氏电路作为局部动力学,又分别选取了链式网络和星型网络这两种拓扑结构来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领导发展性反馈、员工工作卷入与建言行为:员工情绪智力调节作用 下载:91 浏览:468

刘顿 古继宝 《当代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如何促进员工建言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来自不同行业的752位员工的问卷调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员工工作卷入在领导的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建言的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情绪智力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的发展性反馈与其员工建言的行为正向相关;(2)员工的工作卷入部分中介了领导的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3)员工的情绪智力调节了领导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工作卷入的影响,即员工的情绪智力越高,领导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工作卷入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越弱;(4)员工情绪智力调节了员工工作卷入对建言行为的影响,即情绪智力感越高,工作卷入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弱,反之越强。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首次从领导者反馈视角出发探索了员工建言行为的诱发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增强企业内部交流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加权隐反馈的个性化推荐 下载:45 浏览:393

薛峰 刘凯 王东 张浩博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改进的矩阵分解(SVD++)将用户和物品特征向量的内积作为用户对物品的评分,而内积无法捕捉用户与物品之间复杂的高阶非线性关系.此外,SVD++在融入用户隐式反馈时,未区分不同交互物品对于用户特征表达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加权隐反馈的推荐算法(DeepNASVD++),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建模用户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使用注意力机制计算历史交互物品在建模用户隐式反馈时的权重.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一种电容薄膜真空计检测电路的设计 下载:19 浏览:473

康恒1,2,3 李勇滔1,3 李超波1,3 景玉鹏1,3 《传感器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电容薄膜真空计的电容检测精度要求高以及非线性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极管桥的检测电路。该电路检测电容薄膜真空计的测量电容与参考电容的差值,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干扰,并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对非线性进行补偿。仿真表明负反馈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真空计的非线性,在仿真数据上非线性度从7.27%降低到0.662%。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准确地检测电容,电路灵敏度为1.85 V/pF,非线性度为0.4%,电路稳定性较好。

闭环反馈式宽带磁通门设计 下载:10 浏览:414

崔智军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针对数字磁通门响应速度慢的缺点,在深入研究模拟磁通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模拟电路和提高磁通门激励信号频率等方法提高了磁通门带宽。同时,采用硬件及软件补偿方法避免了模拟电路温度性能差的影响,研制了一款宽带磁通门传感器。详细介绍了该磁通门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和实验结果。测试结果显示:在±6.7×104nT测量范围内的非线性误差为0.02%,分辨率小于2 nT,信号处理电路带宽为620 Hz,数字信号输出带宽为330 Hz,在-20~80℃范围内,被测量磁场相对误差不超过±0.32%。

个性化工作协议如何影响创造力?——基于自我归类理论的被调节中介模型 下载:45 浏览:389

马君 樊子立 闫嘉妮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为保护员工弥足珍贵的自我创造空间,个性化工作协议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范式。已有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个性化工作协议促进个体创造力,但忽视了缺乏组织约束下可能带来的潜在消极影响。文章从创造蕴含的高失败风险特性和个性化工作协议潜在的身份认同特性出发,基于自我归类理论,由自我归类过程的"自我提升"和"减少不确定性"两大动机引入个性化工作协议和上级发展性反馈,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个性化工作协议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区间估计Bootstrap法以及Johnson-Neyman法对325个有效样本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个性化工作协议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内部人身份认知发挥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认知在个性化工作协议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文章拓展了个性化工作协议的研究视角,表明它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时的协议,还蕴含着高度的情感连带与主体互动,这为组织实施个性化工作协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基于边界位移量测的一维波方程的稳定性 下载:58 浏览:379

武晓辉 李胜家 《数学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考虑一类非同位波方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观测边界位移的时滞反馈控制器.通过算子半群理论和Riesz基逼近的方法,证明了相关闭环系统的适定性和稳定性,并给出系统指数稳定时的条件.数字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成立.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直流附加阻尼与发电机励磁非线性协调控制 下载:93 浏览:437

从兰美1,2 李啸骢1 徐俊华1 陈登义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直流附加阻尼控制通常是利用有功功率或频率进行调制,控制目标单一,且不考虑与励磁控制的协调,导致有些情况下不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协调直流附加阻尼和发电机励磁的微分代数多目标全息反馈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确定目标函数并由目标函数构建符合Brunovsky标准型的多目标方程,将非线性空间控制问题转换到线性空间设计;通过对目标函数求导数建立线性空间控制律和非线性空间控制律的等效映射,从而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目标量的镇定,使其以良好的动态性能达到期望的稳定运行轨迹。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四机两区域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设计直流附加阻尼和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协调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负荷扰动或发生严重短路故障时,均能够通过快速功率和励磁控制稳定系统功角、频率和电压,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鲁棒性。

电网电压不平衡情况下三相并联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下载:86 浏览:482

张学1 裴玮1 邓卫1 范士雄2 刘幸蔚2 孔力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电网电压不平衡情况下的并联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传统控制算法存在坐标变换运算量大、控制结构复杂、直流母线电压波动以及电网电流畸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止坐标系下的并联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建立了电网电压不平衡情况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抑制正序、负序和零序环流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直流电压外环采用比例积分谐振控制器和网侧电流内环采用比例反馈谐振控制器来消除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和网侧电流谐波的控制方法,给出了PWM整流器并联运行的整体控制框图,设计了比例反馈谐振控制器参数。最后,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研究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区域信息的交互式图像检索 下载:77 浏览:509

江佳翼1 左劼1 孙频捷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语义鸿沟的存在,图像检索很难准确捕捉用户需求,交互式图像检索能利用用户反馈在不断交互中改善检索结果。已有的交互式图像检索方法将图像看成整体,忽略了图像中各个区域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捕捉用户对于目标区域的偏好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区域信息的交互式图像检索框架,有效地利用图像的区域信息来改善检索性能。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地提升交互式图像检索的性能。

南宁市中心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技术 下载:44 浏览:414

杜怡曼1 苏红帆2 吴建平1 陈宇2 黄琳2 刘龙飞3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5期

摘要:
由于南宁市会展中心周边交通吸引点的集中,导致交通拥堵不断趋于严重。传统的区域交通总量调控的手段涉及多元利益权衡。提出了一种通过反馈门的交通控制的方式动态控制南宁市中心区的交通总量,同时通过交通管理的方式实现车流的合理导向,达到车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均衡。借助微观仿真手段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证明实施反馈门区域控制后,区域内交通量虽然有所降低,但车辆平均速度有所增加,车辆平均旅行时间减少,区域的整体通行效率得到了提高。

实时超声视觉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345

李永祥1 杨俊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骨骼超声作为视觉反馈仪,予实时超声影像进行干预训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每日一次,每周6天,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视觉反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

肌电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57 浏览:370

周娃妮1 邴建华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脑卒中患者62例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反馈治疗技术,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4周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论:将肌电反馈治疗技术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