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1987—2010) 下载:26 浏览:283

陈晨1,2 《中国城镇》 2019年4期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形成了区域集中度较高的两类地区——主要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总体而言,从人口流动的视角系统性考察上述两类地区区域城镇化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聚焦大规模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在城镇体系的"首末两端",并呈现出高度的本地化特征。同时,人口流动确实使得主要流入、流出地的城镇体系都一定程度上更趋于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但是,在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省份的"首位度"不断下降,而主要流出地省份的"首位度"却处于上升通道中,显示出显著的"对偶性差异"。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协调发展策略——以泾河流域为例 下载:71 浏览:451

虞春隆1,2 党纤纤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