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钢琴即兴伴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下载:29 浏览:323

周正茂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兼具艺术与理论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了培育该领域的学生与人才,钢琴即兴伴奏课堂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与探讨环境,完善艺术鉴赏的培养,提高即兴伴奏教学的效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成为重要的因素。围绕钢琴即兴伴奏这一课题,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 下载:28 浏览:318

胥晓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中的一种典型代表,为当代的大学生广泛接受。在音乐教育中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有助于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以同其他的音乐类型进行相互补充交流,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综合发展。所以本文将就大众文化视野下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流行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一定的分析。

宋代市井民间音乐繁荣的历史成因 下载:26 浏览:327

李沫1,2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言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宋朝力促儒学复兴,前期社会(北宋)稳定,政治开明,科技、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规模空前。本文通过对宋代市井文化背景下衍生而成的民间音乐的研究,剖析其繁荣背后的历史成因与发展轨迹。即:宫廷音乐的衰亡与世俗音乐的繁荣发展。

海门山歌剧的传承与发展 下载:30 浏览:311

吴澄艳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海门山歌剧由海门山歌衍生而来,属于一种稀有剧种,有别于海门山歌,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海门山歌剧时,我们需认清其源头,对海门山歌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在海门山歌剧的发展中,我们更应当尝试融入新的符合时代的元素去发展它,利用当今丰富的平台,把富有浓郁海门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传播出去,被更多人所熟知与喜爱。

蒙古族潮尔艺术形式在创作中的直接运用 下载:24 浏览:302

郭子昂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蒙古族潮尔艺术形式作为蒙古族音乐文化艺术当中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音乐学者的关注。在众多蒙古族风格音乐的作品当中,蒙古族潮尔艺术形式多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在作品中出现。本文主要以笔者个人作品为例,针对蒙古族潮尔艺术形式在创作中的直接运用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之上来揭示蒙古族潮尔艺术形式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原生"形态。

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下载:25 浏览:308

陈琴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是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对发展出新的体裁,即声乐套曲体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套曲中《工余》《小溪的催眠曲》的分析,来体现舒伯特这部《美丽的磨坊姑娘》诗一般的旋律、画一样的意境。

歌曲《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二度创作 下载:29 浏览:312

郑余会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这首作品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对《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剧情的了解,同时结合莫扎特歌剧的特点和演唱风格。本文将运用自己各种专业知识,首先从对作品的背景的介绍,其次是作品的音乐分析和作品的二度创作这些方面展开。将此作品各方面的重点内容详细剖析,并且结合自己的心得感悟,来更好地演绎这个角色。努力将声乐的语言与艺术的形象有机结合起来,使笔者对这首作品有更好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好演绎这首作品。

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 下载:25 浏览:309

牛鑫园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忆秦娥·娄山关》是我国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该曲歌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旋律则是大气舒展,刚柔并济。在演唱这首合唱曲时,需要先从词曲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握多个演唱要点,方能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实现完美的二度创作。

易县摆字龙灯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下载:28 浏览:309

邹惠云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摆字龙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摆字龙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口述史作为研究方法,对刘宝祺和郑庆坤两位传承人进行采访,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和在新时代的发展这三个方面对整个采访的口述内容做梳理。

谐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下载:36 浏览:311

吴天悦 周承君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探索谐音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论证方法对目标进行研究论证,以孙子兵法作为文化主题,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产品设计,挖掘其文化价值。设计了文创产品"孙子饼法"。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探索新的路径。

设计心理学视角下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31 浏览:270

刘典财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视角思考,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启示。通过案例法分析嘉兰图S728老人手机和老年人开门式浴缸,阐述在老年人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产品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以及情感化需求方面等问题。由案例分析得出启示,丰富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为未来老年产品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路。老年产品设计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前期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中期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设计后期应从情感化的角度思考完善设计。

传统造物设计美学研究——以挑具扁担为例 下载:29 浏览:333

何怡露 《设计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传统挑具扁担的造物设计美学,探讨其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选取用于挑、抬重物的运输工具扁担,从其材料、形态、功能3个设计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扁担作为"终极设计"经典案例的造物价值体现。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扁担的"极简"美学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设计应该考虑材料低廉、功能实用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陶笛校本课程研究与反思——以H县实验学校为例 下载:64 浏览:420

李文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H县实验学校引进陶笛课程,很好地将音乐、美术、科技、语文等课程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研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笔者来到该学校,观摩参与了"H县中小学陶笛课题成果展暨教学研讨会",就该校陶笛校本课程的开展、实施进行了研究与反思。

青岛民俗文化因子挖掘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26 浏览:262

熊佳慧 杨梅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挖掘青岛地域民俗文化因子,以青岛国际啤酒节为例,探索青岛民俗文化因子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首先,搜集青岛民俗文化因子,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其次,筛选出具有研究意义的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分析法筛选出大众喜爱的青岛民俗文化因子,并对所选定对象进行客观评估。将所确定文化因子的色彩、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分析消费者痛点,开展青岛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青岛地域文化,促进青岛地域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内蒙古非遗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下载:69 浏览:474

李福欣 苗秀 刘玲玲 《设计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利用信息可视化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为人们提供一种深入、愉悦、有参与感的全新信息获取体验。收集内蒙古非遗项目相关信息,建立元数据库;通过调研明确可视化的内容及方向,结合相关算法,生成内蒙古非遗信息可视化图形,展开网站设计。将非遗时间、空间、层次、关系、数量等单维度和交叉维度信息,结合时序图、桑基图、GIS等图形,实现非遗信息可视化,并适当融入交互因素,建立内蒙古非遗文化可视化网站。以网站作为媒介,展示多种非遗信息可视化交互图形,提升非遗信息的辨识度、传播速度和交流程度,使非遗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基于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下载:26 浏览:397

岳红岩 《设计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互动理论,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发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互动性的缺失和不足,明显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基于此,研究从"人与景观"互动、"人与空间"互动、"人与人"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互动性设计的策略。

穆特修斯早期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下载:20 浏览:296

杜欣阳 许传宏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穆特修斯是二十世纪早期德国现代设计运动的组织者和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在商务部任职期间,他主导了普鲁士工艺美术教育改革,打破了德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二十世纪早期德国设计教育的社会背景,研究了穆特修斯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方法,以及对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的高校音乐教育探讨 下载:65 浏览:411

李凡凡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要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并且将教学关注焦点落实在素质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更多全能型人才。文章中结合素质教育理论对高校音乐教育作用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具体的音乐教育工作路径,仅供参考。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载:70 浏览:407

郭圣娇 郭民建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各领域之中,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程度推动了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实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而将慕课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之中,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与声乐教学实践相结合,对于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进行探究。

SPOC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下载:69 浏览:417

高天乐 郭民建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迅猛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MOOC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深度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将在线教育和线下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产生了SPOC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于SPOC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探究。
[1/12]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