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约束评估量表在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7 浏览:449

应小琴 叶碧玲 吴洪涛 曾丽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约束评估量表在手术后入住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7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术后患者共170例。按照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85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8年1月1日-7月30日85例患者列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科后实施常规约束,试验组按照身体约束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后约束。对比两组术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约束时间和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约束使用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及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对身体约束满意度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约束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75 浏览:457

黄晓艳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33 浏览:193

黄晓艳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分指握力球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评价 下载:22 浏览:457

史广玲 刘夕珍 2018年6期

摘要:
观察分指握力球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70例留置气管插管、股静脉置管或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4月—6月的3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分指握力球对手部进行加强约束;将2017年1月—3月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手腕约束。对两组拔管风险率和手腕约束部位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股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和气管插管的拔管风险率分别为6.37例/千导管日、0和5.68例/千导管日,低于对照组的200.00例/千导管日、177.60例/千导管日和230.34例/千导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的手腕约束部位红肿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指握力球使用方便,约束效果好,且舒适性明显优于传统约束工具。

FOCUS-PDCA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516

赵立彩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评估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运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儿科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分别80例,将其定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FOCUS-PDCA活动,评价组间静脉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静脉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统计非计划拔管率,即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3)利用自制量表,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穿刺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管道护理、应急事件解决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依据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实施评估,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风险、提升患儿及家属维护穿刺依从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FOCUS-PDCA活动的应用,既能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拔管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与家属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成功拔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1050

周土娣 江婉琪 陈翠玲 刘剑秀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脑损伤后的气管切开拔管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而预测患者成功拔管的因素对于康复护理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以文献回顾的方式进行,涵盖了与脑损伤后拔管成功相关的各种预测因素。吞咽功能、意识水平和呼吸功能被证实是重要的预测指标。然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匮缺和研究间的差异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脑损伤患者拔管成功预测依据。

针灸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下载:312 浏览:2566

颜昌昌 陈文泽 余占礼 赵小波 《中国中医药》 2023年6期

摘要:
本文综述了针灸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气管插管在重症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拔管后患者常面临呼吸功能恢复的问题。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近年来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潜力。本文回顾了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了针灸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的研究。研究发现,针灸可能通过调节呼吸系统和整体状况,促进拔管后呼吸功能的恢复。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优化针灸干预方案并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