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再循环冷却水系统母管压力振荡分析及方案 下载:54 浏览:384

臧小军 吴海燕 秘双虎 唐湘涛 《中国仪器》 2018年5期

摘要:
某核电厂再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实践应用中遇到压力振荡典型问题,针对现场的实际工况,对振荡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工况下采用的两种PID参数策略。新的控制参数在再循环冷却水系统负荷切除的情况下,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对PID控制系统提出展望,采用改进型PID控制算法,以自动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负荷。

特高压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动态特性及PSS适应性分析 下载:29 浏览:314

梁纪峰1 曾四鸣1 姜山2 杜晓东1 李晓军1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华北电网特高压交直流联网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变化,对比分析河北省南部电网特高压联网及新能源接入前后的电网动态特性,分别从丰大、丰小、枯大、枯小4种典型运行方式下分析河北省南部电网现有PSS的适应性,通过采用PSASP软件进行小干扰稳定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现有PSS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丰小方式下部分机组出现了持续的低频振荡,PSS参数无法在全部运行方式下为电网提供强阻尼,导致电网在个别运行方式下存在弱阻尼和负阻尼引发的低频振荡风险,建议加强PSS对多种运行方式的适应性及电网低频振荡风险预控措施研究。

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等效性研究 下载:93 浏览:501

陈二松1,2 张保瑞1 王庚森1 钟平2 刘贺晨2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探究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等效性问题,在实验室设计了针板放电模型、沿面放电模型、气隙放电模型、悬浮放电模型4种模型,并分别进行了振荡波电压下和工频交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试验,最后对河北沧州10 kV狮场Ⅰ线、Ⅱ线2条电缆线路进行了振荡波局部放电的现场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有良好的局部放电检测能力,与工频下局部放电检测有良好的等效性,可用于替代电力电缆的工频局放试验。

SXP-130卧式精锻机电控系统改造 下载:51 浏览:361

李显通 《中国设备》 2019年8期

摘要:
SXP-130卧式精锻机电控系统改造的思路及电控部分的改造内容,并总结改造后的效果。

一种双旋流燃烧室燃烧振荡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84 浏览:480

唐豪杰1 朱鼎1 陶舒畅1 王毅1 李冠2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燃烧振荡是发展清洁高效燃气轮机燃烧室技术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针对燃烧振荡问题,本文对一种双径向旋流燃烧器的燃烧振荡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在升负荷的过程中,测量了典型工况的压力和放热率脉动。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提取了燃烧振荡特征,并对典型的燃烧振荡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火焰的存在会抑制燃烧器内固有的流动不稳定过程;燃烧振荡可以存在多种模态,燃料配比的变化,会导致燃烧振荡模态发生迁移;在某些工况下,会出现高强度低频的周期性的脉动过程,在此过程火焰位置会周期性的变化,这也会导致燃烧振荡的幅值的相应变化。

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56 浏览:403

魏万里 翁春生 武郁文 郑权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研究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当量比下开展了实验研究.基于高频压力传感器及静态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详细分析了带涡轮导向器的旋转爆轰燃烧室的工作模式以及涡轮导向器对非均匀不稳定爆轰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较低时,爆轰燃烧室以快速爆燃模式工作;逐渐增大当量比,爆轰燃烧室开始以不稳定旋转爆轰模式工作;继续增大当量比,爆轰燃烧室以稳定旋转爆轰模式工作,且旋转爆轰波的传播速度和稳定性均随当量比的增大逐渐提高.爆轰波下游的斜激波与涡轮导向器相互作用,涡轮导向器对压力振荡的幅值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压力振荡频率的影响较小.随着当量比的增大,涡轮导向器上下游的静压均同时增大,经过涡轮导向器的作用,涡轮下游静压明显降低.

表面阻抗边界;欧姆损耗;粒子模拟;太赫兹器件;表面波振荡器;返波管 下载:59 浏览:349

蓝康 杜倩康 丽莎 姜露静 林振宇 张延惠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量子点接触探测器(QPC)理论上研究了双量子点(DQD)系统在耗散环境和纯退相环境影响下的电子转移特性.结果表明,耗散环境中探测器导致的退相干会增大平均电流和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值,并观察到量子芝诺效应的存在.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减小了平均电流随时间演化的震荡振幅.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降低了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峰值.纯退相环境中测量会阻碍共隧穿过程中不同电流通道之间的转换,导致Fano factor的极高值.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增大纯退相速率会提高Fano factor.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动力学随时间的演化对纯退相环境不敏感.另外,还发现探测器内n个电子的转移几率只受QPC与DQD耦合的影响.我们的结论可以为实验工作者研究电子输运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频率色散表面阻抗对真空电子太赫兹源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85

任泽平 陈再高 陈剑楠 乔海亮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研究欧姆损耗对高频真空电子器件工作特性的影响,首先推导频率色散表面阻抗边界在三维共形粒子模拟软件UNIPIC-3D中的实现原理,并通过对有耗边界矩形谐振腔和圆波导进行模拟验证了该阻抗边界算法的正确性.采用有耗共形UNIPIC-3D模拟相对论太赫兹表面波振荡器和低电压平板格栅返波振荡器.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表面波振荡器和平板BWO这种电磁场集中在金属慢波结构附近的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欧姆损耗会对器件的运行带来极大影响,对于采用铜材料的器件,输出功率会下降一半左右,器件起振时间出现延迟,但器件工作频率几乎不变.为了提高相对论太赫兹表面波振荡器的效率,在二极管和慢波结构之间增加了反射腔,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器件表面损耗的条件下,器件的工作频率保持不变,输出功率由41 MW提高到60 MW.

基于阻抗特性多项式拟合的直驱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稳定判据 下载:23 浏览:282

于永军1 王利超1 张明远2 肖仕武2 张馨元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阻抗分析法已成为分析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以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现有的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了弥补现有阻抗稳定判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特性分式多项式函数拟合的量化稳定判据,采用分式多项式函数等效拟合理论推导或实测的风电机组端口阻抗特性,在拟合频段内分式多项式与原阻抗特性等价。通过求取拟合多项式零点获得了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量化分析了系统稳定特性,拓展了阻抗稳定判据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分式多项式拟合判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低分析频率压缩光的实验制备 下载:57 浏览:359

温馨1,2 韩亚帅1,2 刘金玉1,2 白乐乐1,2 何军1,2,3 王军民1,2,3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基于PPKTP晶体的阈值以下光学参量振荡(OPO)过程,制备了共振于铷原子D1线795 nm的压缩真空态光场,研究了分析频率处于千赫兹范围的主要噪声来源,特别是795 nm激光及其二次谐波397.5 nm激光在晶体内吸收引起的非线性损耗增加和系统热不稳定的问题(397.5 nm激光处于PPKTP晶体透光范围边缘,具有高于其他波长数倍的吸收系数).以795 nm和1064 nm为例,分析了非线性损耗及晶体内热效应对压缩度的影响.受限于以上因素,795 nm压缩光很难得到1064 nm波段同样的压缩度.探测系统中的噪声耦合则限制了压缩频带.实验上对分析频率为千赫兹的经典噪声进行了有效控制,通过使用真空注入的OPO、垂直偏振及反向传输的腔长锁定光、低噪声的平衡零拍探测器、高稳定度的实验系统及量子噪声锁定等方法,最终在2.6—100 kHz的分析频段得到了约2.8 dB的795 nm压缩真空.该压缩光可用作磁场测量系统的探测光以提高测量灵敏度.

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并网双馈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综述 下载:22 浏览:242

王一珺 杜文娟 陈晨 王海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双馈感应型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具有灵活的控制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并网双馈风电场容易引发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首先介绍了并网双馈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的机制。其次,对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的3类SSO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并讨论了复转矩系数法的推广形式及其适用领域。最后,基于风力发电的前景和复转矩系数法的特性,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风险及仿真评估 下载:25 浏览:267

马世英 王青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新能源占比高、耐受直流故障扰动冲击能力低,在源网协调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该文分析了我国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主要的风险隐患,包括电压波动、频率波动和低频振荡问题。指出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仿真评估的建模重点,包括励磁系统辅助控制环节、发电机涉网保护、含动力系统的发电机调速控制精细化建模等方面。提出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外送系统源网协调仿真评估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为实际电网源网协调提供参考。

连续时间的IS-LM模型稳定性与仿真研究 下载:11 浏览:281

王祥兵1,2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在现代经济学标准假设下,构建连续时间的动态IS-LM模型,对IS-LM模型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和仿真分析,揭示了连续时间IS-LM系统动态演化的特征、条件及系统均衡点拓扑结构。研究表明:IS-LM动态系统在周期振荡条件下具有稳定的焦点、不稳定焦点和中心点等三类均衡点,系统均衡有稳定焦点均衡、不稳定的焦点均衡和中心点均衡三类;当IS-LM动态系统满足非周期振荡条件时,其均衡点有稳定的节点、不稳定节点、鞍点、星型节点四类,系统均衡有稳定的节点均衡、不稳定的节点均衡、鞍点均衡三类,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海气耦合对MJO数值模拟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212

赵雨晴1 凌健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采用一种基于降水异常追踪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东传的MJO识别方法(MJO Tracking)评估了参与MJOTF/GASS(MJO Task Force/Glob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 Atmospheric System Study)全球模式比较计划的全海气耦合模式(CNRM-CM)、半海气耦合模式(CNRM-ACM)和大气模式(CNRMAM)1991~2010年模拟MJO的能力,探究了海气耦合过程对模式模拟MJO能力的影响机理。CNRM-CM模式模拟的MJO结构更加接近观测,该模式不仅具有最高的MJO生成频率,也能够模拟较强的MJO强度以及较远的传播距离。海气耦合过程会造成CNRM-CM和CNRM-ACM模式中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区域海温气候态的冷偏差。但是这种海温气候态的偏差基本没有改变模式模拟MJO的能力。CNRM-CM中MJO对流中心东(西)侧存在较强的季节内尺度海温暖(冷)异常,纬向梯度明显,而CNRM-ACM和CNRM-AM中不存在这样的海温东西不对称结构。结果表明在CNRM模式中海气耦合过程调控模式海温季节内尺度变率对模式MJO模拟能力的影响比调控模式海温气候态更加重要。

端面密封式旋转阀结构对脉冲压力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279

魏俊 冯进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在复杂结构井的钻进工作中,水力振荡器能大幅降低井壁摩阻、提高机械钻速,脉冲压力发生单元是该工具的重要组成部件。采用CFD仿真技术基于端面密封式旋转阀系统的端面开口角α、开口圆弧内外径R和r及安装间隙h等3种结构参数对脉冲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其结构参数对脉冲压力波形和幅值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脉冲压力与阀系过流面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阀系的结构参数及安装间隙通过改变液体在流道内的流通性,进而影响脉冲压力峰值和高压带宽范围,且基本不改变脉冲压力波形的变化规律;端面开口角α对高压脉冲宽度影响显著,开口圆弧内外径R和r对脉冲压力的极值影响较大,且会使脉冲压力曲线局部发生不规则波动;安装间隙h主要影响阀系高压幅值。提供了一种水力振荡器脉冲压力设计的经验公式,对水力振荡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基于阻抗模型闭环极点的双馈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 下载:89 浏览:495

唐冰婕 迟永宁 田新首 李琰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电网的运行中发生了多起由风电并网引发的新型次同步振荡事故,其机理和振荡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基于频域阻抗模型的阻抗分析法是研究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考虑电力电子变换器和锁相环动态过程的双馈风电机组阻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的闭环极点稳定性判据,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等效电路阻尼稳定性判据进行对比。并将所提判据与灵敏度分析相结合,建立了闭环极点相对灵敏度,研究了关键参数对于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判据与灵敏度在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中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光伏微网中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 下载:84 浏览:441

殷桂梁 董浩 代亚超 王海轮 王硕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当太阳能大规模接入光伏微电网时,系统的惯性将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系统在遭到扰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频率振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可有效增强系统惯性。该策略通过构建虚拟惯量和阻尼与频率偏移量间的自适应关系,使得系统可根据其暂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系统特性来自由配置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使得系统在相同负荷扰动下受到的冲击减小,从而减小了系统在振荡过程中的超调量和振荡时间,有效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其次,该文对系统关键参数的选取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各个参数的最优值。最后利用Mtalab/Simulink仿真工具,通过与传统控制策略相对比验证了文中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直驱风电场场网/场内振荡现象及抑制方法 下载:81 浏览:496

苏田宇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在直驱风电场并网电力系统闭环模型及各子系统开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开环模式谐振理论解释了直驱风电场出现场网/场内振荡模式的机理。同时,为了抑制直驱风电场中场网/场内振荡模式,提出直驱风电场双层阻尼控制方案,即风电场层阻尼控制主要抑制场网振荡模式,风机层阻尼控制主要抑制场内振荡模式,阻尼控制参数采用全局搜索算法协调整定,共同提升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阻尼。最后对直驱风电场并网电力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非线性仿真分析,验证了直驱风电场双层阻尼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光伏电站抑制次同步振荡措施研究 下载:15 浏览:161

杨亚兰1 巨国娇2 黄睿1 唐榆东1 毕悦1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突出,而现有研究几乎都未考虑SVG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实际电网仿真模型发生的次同步振荡,建立含SVG的光伏无穷大送出模型。结合西南地区某光伏电站实际数据,在PSASP中建立含光伏组件、逆变器、场站控制系统和SVG的光伏电站模型,并进行小扰动暂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光伏单机无穷大系统在参数设置不合理时会产生次同步振荡,但通过优化光伏内环电流PI控制器参数及引入SVG附加阻尼控制可抑制次同步振荡,且抑制效果明显。

一种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发电机机械功率扰动源定位方法 下载:77 浏览:469

李尚远 甘德强 栾某德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强迫振荡通常是由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受到周期性扰动引起的低频振荡。解决强迫振荡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定位扰动源的位置并消除扰动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发电机机械功率扰动源定位方法。该方法推导了扰动源到发电机有功功率的传递函数和发电机有功功率的功率谱密度的解析关系。利用上述解析关系可以对每一台发电机进行逐一判断,定位扰动源的位置。10机39节点算例证明了扰动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