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龙女寺—广安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下载:76 浏览:436

李菡韵 朱讯 谷一凡 杨东凡 何溥为 涂罗乐 夏吉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女寺—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指出了其储集岩类型以残余生屑云岩、中—细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中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溶洞类型以孔隙型溶洞为主、次为裂缝型溶洞。研究结果表明:①其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局部高孔—高渗,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多因素控制,古地貌控制下的台内生屑滩为后期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②生屑滩滩体的分布范围大致决定了储层分布范围;③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④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白云岩储层的储渗能力。研究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具有单套厚度薄、多套叠置的特点,横向则分布不连续,展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MX42、MX107、MX31-X1、GS16井区集中发育。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02

​李菡 袁红 宋洪福 张亮 段良霞 盛浩 《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概述了湿地、林地、草地、耕地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原生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热量充足、湿度适宜、物种丰富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高寒草地的有机碳库最为稳定。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组分变动的贡献率远大于自然因素。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对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机理有重要意义,未来应重视长期施肥管理措施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研究。

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及优化途径 下载:250 浏览:2538

李菡 《中国新闻传播》 2023年4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媒介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较大的冲击,电视新闻面极为严峻的行业挑战。现阶段,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单一化等问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也不断下降。尽管电视新闻依旧需要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但是同时也需要新媒介的加入,丰富电视新闻的传播途径。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老旧,传播形式单一,其核心弊端是无法满足民众对于互动性的需求。面对此种现状,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媒介融合,通过保证新闻内容的方式提升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同时积极打开与受众互动的渠道,不断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