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速公路项目植被自然恢复研究 下载:87 浏览:448

苗春玲 陈子平 王小军 彭贤锋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2期

摘要:
结合包头至茂名粤境段高速公路工程2015—2017年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分析了取土场、弃渣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的植被自然恢复情况和影响植被自然恢复的因素等。结果表明:在雨量充沛的广东地区,在临时堆土场保留种源的情况下,植被自然恢复面积达可绿化面积的80.54%;取土场、弃渣场等区域仅靠自然植被恢复的过程来减轻水土流失是不可行的;草本植物作为先锋种,在植被自然恢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砾石覆盖能够保存种源,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植物生长。

甘肃省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下载:89 浏览:487

杨小鹏1,2 王小军1,2 陈翔舜1,2 马仲武1,2 高斌斌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74 243.3 hm2,5年变化率为-0.61%,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沙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等自然因素,以及植被建设、人口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我国海洋渔业法律制度的困境与破解 下载:69 浏览:501

卢锟1 王小军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涉及多方主体之间的博弈。我国当前的海洋渔业法律制度以政府自上而下确定投入和产出控制指标的管制模式为主,单向度的主体权力使其难以摆脱"政府管制俘虏"、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合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掣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私益与公共物品的矛盾导致市场与政府都面临着"失灵"的风险,治理模式通过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为破解这种"失灵"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有助于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明确海洋渔业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完善渔业决策的科学和民主机制、健全基于自行守法和外部强制的分级监督机制等方面构建我国海洋渔业法律制度的治理模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