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并购动因、融资决策与主并方创新产出 下载:85 浏览:526

佟岩1 王茜1 曾韵2 华晨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并购是企业获取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不同并购动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将有助于企业发挥并购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创新作为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以2012-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验证了并购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并购融资决策对并购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融资决策包括股票和现金两种支付方式的选择,以及现金支付方式下三类融资方式的选择。本文发现:不同并购动因对主并方创新产出具有差异化影响,创新动因的并购对主并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这种作用具有时滞性;当并购价款以现金支付时,创新动因对主并方创新产出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在现金支付下,当现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时,对创新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监管信息披露与债权人定价决策——基于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证据 下载:78 浏览:494

胡宁1 曹雅楠2 周楠2 薛爽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检验交易所监管问询函及其公开披露与否对公司债务资金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所监管问询函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并且问询函包含问题个数越多、需要第三方出具专业审核意见以及问询内容涉及相关风险事项时,债务资金成本上升程度越大,而当问询函未向市场公开披露时,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不会受到影响。横截面测试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强化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而国有产权属性、银企关系背景以及集团化经营模式则削弱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本文从信息效应视角补充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半强式市场中监管信息公开披露的重要性。

企业绿色投资提升了企业环境绩效吗——基于效率视角的经验证据 下载:70 浏览:478

陈羽桃1 冯建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从效率视角将企业的绿色投资与环境绩效联系起来,应用SBM-DEA方法和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量的详细手工数据,对微观企业级的绿色投资效率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总体偏低,且主要是由投入冗余问题造成的,说明管理层只是粗放地对环境维度进行投资,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价值创造使用。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对企业绿色投资效率具有倒"U"型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尤为显著。此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与企业绿色投资冗余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仅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显著。本文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应通过差异化执行环境规制来优化企业绿色投资效率。

补助初衷与配置效率 下载:70 浏览:486

步丹璐1 张晨宇2 王晓艳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异质性视角,本文在界定政府补助初衷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不同补助初衷下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发现,相对于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效率较低,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较大。这说明,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制于补助初衷,政府补助初衷越明确,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而且,这一影响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政府质量则增强了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提高了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增加了企业的无效率投资和寻租成本,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理解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提高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铁开通降低审计延迟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下载:88 浏览:493

蔡春1 黄昊1 赵玲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审计作为一项复杂的、高度依赖职业判断的活动,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以支撑审计报告。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不可被简单记录、存储的,而是要求审计师亲临现场调研、面对面交谈才能获得,这使得交通发展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铁通车改变地理距离的时空约束后对审计延迟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审计延迟显著降低,并且这种效果在事务所与被审单位之间高铁运行时长小于6小时、两地空间距离小于1500km以及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在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审计师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不足时,更有可能需要多次前往被审单位所在地进行调研、考察,此时交通的便利程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更为重要。从空间距离和运行时长来看,高铁开通带来"软信息"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短距离中。本文为新经济地理学和审计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重典能治乱吗:行政处罚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下载:86 浏览:487

易阳1 田涵艺1 宋顺林2 谭劲松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完善对证券中介的监管,避免欺诈发行证券,是金融监管工作和理论的核心。本文利用2004-2015年保荐信用监管数据,首次从保荐代表人个人层面研究行政处罚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其他保荐代表人,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的数量显著减少、规模显著减小、保荐业务费率显著降低。此外,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质量显著改善,体现为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项目盈利能力更高。上述结果说明,行政处罚有效惩戒了违规保代,并促使其显著改善执业能力。本文为行政处罚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完善监管执法和配套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政府竞争、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 下载:85 浏览:478

步丹璐 屠长文 石翔燕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与从投资地获得的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若在某地区有股权投资,则更容易从该地获得政府补助。同时,上市公司首次在该地投资、股权投资金额和投资个数都能显著增加上市公司从投资地获得的政府补助。而且,在高GDP压力的地区,股权投资与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公司以股权投资从地方政府获得的政府补助并不能改善公司会计业绩,这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补助的作用。本文从政府竞争与企业投资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投资行为与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政府通过政府补助吸引外来企业投资的经验证据,以期为评价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支持,并为地方政府合理利用经济控制权提供理论依据。

大客户能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吗?——基于我国供应链客户关系的研究 下载:80 浏览:483

李欢1 郑杲娉2 李丹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用手动收集的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前五大销售客户数据,用杜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客户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的公司,经营业绩(ROA)越差,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同时,为了维护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供应商支付了更多的招待费用,并且由于大客户拖欠应收款项,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对业绩的影响取决于供应商-客户关系的紧密程度及相对议价能力;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客户资源能够加速企业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