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比较视域下的中美欧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兼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规则的发展 下载:25 浏览:228

王衡1,2 肖震宇2 《法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规则正在发挥关键作用。由于WTO多边贸易谈判的停滞,近年来区域主义开始盛行,并催生出大量的区域贸易协定。其中,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加大了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所形成的自贸协定范式可能深刻变革未来的知识产权规则。受此影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规则是否以及如何形成自身范式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已形成成熟范式的欧美自贸协定具有显著的超WTO水平特征,并且强调执行机制。随着美欧知识产权规则总体趋向统一,"超TRIPS规则"有逐渐上升为国际规则之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尚未形成自贸协定范式,现有协定大体采WTO标准,未来可考虑建立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规则范本,在此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超TRIPS规则"可能对权利保护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影响及其正当性问题,同时处理好法律移植与自主规则创新的关系。

自由贸易协定:提升我国全球气候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新路径 下载:48 浏览:382

陈红彦 《法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要引导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就应该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巴黎协定》之后,"自下而上"的UNFCCC外制度将快速发展,我国的气候话语权建设也不应只局限于UNFCCC,而应适时拓展。缘起于发达国家话语需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新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欧盟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符合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方向,《巴黎协定》的若干新规定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背书。虑及我国在气候和贸易问题上所具有的实际影响力,适时将气候议题引入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气候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具体内容的构建方面,应注意维护联合国制度的核心地位,促进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的自由化,强化气候领域的环境合作,有效提升我国对国际碳市场的话语力量。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载:59 浏览:431

贾培煜 高晓琴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研究直接投资、地理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与欧盟、东盟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对比样本,选取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欧盟、东盟部分国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自由贸易协定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研究 下载:19 浏览:219

王昌荣1 王元月2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正逐步深入。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FTA的签订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效应。理论分析中,主要研究FTA的外部影响,分为进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和进出口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中,借鉴已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实证分析的引力模型,选取我国2003-2012年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通过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小于贸易转移效应;另一方面FTA的签署对我国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效应随时间趋势递减。

贸易协定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初步研究 下载:66 浏览:494

张莉 张彬 李丽平 赵嘉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全球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贸易自由化在促进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排放。因此需要建立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及时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引导中国出口方向的转变和进口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后续的监督管理,以及我国在贸易协定谈判或协定升级谈判中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贸易协定环境影响预评价并忽略后评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作为指标,通过整合现有的贸易协定对经济影响测算的因素剥离方法以及经济对环境影响测算的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初步构建贸易协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后评价模型。建议下一步:建立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估;积极跟踪并参与国际贸易谈判,适时向商务部门提出打造绿色贸易的建议;加强环境与贸易领域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应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能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