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TRIP980高强钢/SPCC低碳钢的异种钢板电阻点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70 浏览:453

岑耀东1,2 陈芙蓉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电阻点焊对1.5 mm等厚TRIP980高强钢/SPCC低碳钢板进行焊接。以点焊接头的拉剪载荷为评价指标。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仪、OM、SEM、EBSD、EDS对所获得的较优焊接参数时的点焊接头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点焊接头的熔核呈椭圆形,熔核由SPCC低碳钢侧向TRIP980高强钢侧偏移;点焊接头的拉剪断裂位置发生在结合面边缘近SPCC低碳钢侧的熔合区处,断口为脆性断裂;SPCC低碳钢侧熔核硬度低于TRIP980高强钢侧,但SPCC低碳钢侧熔合区硬度出现峰值;母材的部分互熔使熔核中C、Mn、Si、Al等元素浓度由TRIP980高强钢侧到SPCC低碳钢侧均匀递减;近SPCC低碳钢侧熔合区组织差异较大,近母材侧为软相铁素体,近熔核侧为硬相马氏体,这种组织差异导致的应力集中是影响接头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中间Cu层对TA1/X65复合板熔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65

张敏 王晓伟 韩挺 张涛 慕二龙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使用Cu-Ag-Mo-Nb药芯焊丝对TA1/X65和TA1/Cu/X65两种爆炸复合板进行熔焊对接,使用SEM、EDS等手段表征接头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成分组成,研究了两种试板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试板的焊缝各层衔接良好,钛、钢与过渡层的界面处均有明显的灰色过渡带,接头没有气孔、夹杂或裂纹等缺陷。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层试板的三角区产生了Ti Fe相。三层试板中的Cu层防止了Ti、Fe的互扩散,使焊缝两侧至过渡层Ti元素和Fe元素的扩散明显降低,钛焊缝中Fe的含量和钢焊缝中Ti的含量也显著降低。对接头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三层试板的三项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两层试板。

聚苯胺包覆酸处理螺旋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下载:74 浏览:481

史泰龙 唐国霞 赵晨曦 黄新林 刘秀昀 孙益欣 朱亚波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用原位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包覆螺旋碳纤维(CMCs)复合材料,使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硝酸处理CMCs(表示为H-CMCs)为纤维表面提供含有羧基等含氧官能团。这为苯胺在H-CMCs表面的聚合提供基础,有助于PANI附着在H-CMCs的表面。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ANI包覆H-CMCs,其比电容值明显高于H-CMCs自身,表现出良好的大电容性能。原位聚合法更有益于PANI与H-CMCs的协同作用,使复合体的电容性能提高。

挤压速率对流变挤压铸造铜合金轴套零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87

陈泽邦 肖寒 李乃拥 周荣锋 卢德宏 周荣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采用流变成形技术,采取冷轧-重熔的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法(SIMA)制备流变浆料,研究挤压速率对流变挤压铸造ZCuSn10P1铜合金轴套零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ZCuSn10P1铜合金充型流动过程中固液两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成形比压为250 MPa,挤压速度为15 mm/s时,流变挤压铸件的组织较均匀,固液协同流动性最好。此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71.1 MPa,延伸率为8.43%,与液态挤压铸件相比,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提高了57.3%、78.7%。在流变挤压铸造ZCuSn10P1铜合金轴套零件过程中,不仅垂直方向上存在液相偏析现象,且在水平方向上也会出现液相偏析现象。

ADC12压铸铝合金成分优化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492

朱锐祥 秦新宇 胡南 陆良宇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获得ADC12压铸铝合金最佳的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Si,Cu,Mg,Mn四种元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ADC12铝合金成分范围内,随Si和Cu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随Mg和Mn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皆提高.四种元素含量对合金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的影响顺序为:Mg>Mn>Cu>Si.合金中主要元素的最优含量为w(Si)=11%,w(Cu)=3.0%,w(Mg)=0.2%,w(Mn)=0.5%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为285MPa,延伸率为2.23%.

合金元素Cu及稀土La对压铸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0

陆良宇 苏勇 胡南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主要研究了合金元素Cu及稀土元素La对铝合金压铸件性能的影响.通过在铝合金压铸件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和La元素,对比分析不同含量的各组试样的硬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数据及断口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1.98%的Cu和0.32%的La元素时铝合金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相比于原始基础材料分别提高了61.2%,51.5%和63.9%,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工艺参数对AE44雷达外壳压铸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90

胡南 苏勇 陆良宇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AE44镁合金雷达外壳压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浇注温度、模具温度及压射速率对雷达外壳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680℃、模具温度200℃、压射速率3.5m/s时,雷达外壳压铸件力学性能及组织最佳.对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制备的外壳本体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可知,AE44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和沿晶界分布的Mg-RE化合物组成,其中Mg-RE化合物主要为Al2RE相和Al11RE3相.对在最佳参数下制备的外壳压铸件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出,其σb=245MPa,δ=5.48%,硬度为79.6HBS.

相对冲磨角度对过流部件冲磨特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5

杨运宇 余瑾 张川 王健军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研究相对冲磨角度对过流部件冲磨特性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固液两相流体的磨粒磨损实验设备,研究了相对冲磨角度对Q235、40Cr和ZL102三种金属过流件试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相对冲磨角度的增大,Q235、40Cr和ZL102三种材料的质量磨损强度和体积磨损强度增加到某一峰值后缓慢下降,其最大质量磨损强度和体积磨损强度分别出现在30°,45°和15°附近.在相对磨损角度0°~90°范围,出现最大磨损量对应的冲磨角度随材料硬度(脆性)增大而增大.用Q235材料制备的过流部件应避免出现20°~40°弯角,用40Cr材料制备的过流部件时需设计成低的冲磨角度,ZL102材料应避免小角度冲磨切削.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载:91 浏览:499

王英1 孙文1,2 唐仁衡1 肖方明1 黄玲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商品化纳米硅粉和沥青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得Si@C复合物.将Si@C复合物和人造石墨混合,制得Si@C/G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Si@C复合物和Si@C/G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碳复合材料中Si@C复合物和石墨的质量比为15∶85时,在100mA/g的恒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95.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6.1%,循环80周后容量仍有596.6mAh/g.

2050铝锂合金厚板的断裂韧性及微观组织 下载:85 浏览:503

陆丁丁1 李劲风1 蔡文鑫1 游文2 张敏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2050铝锂合金厚板150℃T8态时效时不同方向的拉伸性能、断裂韧性及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效的进行,2050铝锂合金厚板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和断裂韧性逐渐降低;时效至30h时,合金达到时效峰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98MPa,568 MPa,9.6%;继续延长时效时间,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断裂韧性均趋于稳定.T1相和θ′相的析出有利于合金强度的提高,但T1相的长大易导致应力集中和微孔形成,从而降低合金的断裂韧性.该合金在L-T方向(轧向)的拉伸性能明显优于T-L(横向)和S-L(厚向)两个方向,且断裂韧性存在明显的方向依赖性.在时效各阶段,合金的断裂韧性值在L-T,T-L,S-L三个方向上依次降低;合金晶界在L-T方向的数量较少且裂纹扩展无方向性,断裂韧性和拉伸性能较优.

微量Cu元素对Al-Zn-Mg-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7

杜勋贵1,2 尤俊华1 曲迎东1 周楠2 王顺成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微量Cu元素对Al-Zn-Mg-Cu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由α-Al枝晶和晶间非平衡共晶相组成,经均匀化处理和挤压后,共晶相弥散分布在铝基体上.随着Cu含量的增加,Al-Zn-Mg-Cu合金挤压材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先增后减.当Cu质量分数为0.4%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当Cu含量为0.6%时,合金挤压板材的抗拉强度为439.4MPa,伸长率为15.9%,与未添加Cu元素的Al-Zn-Mg合金挤压材相比,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3.5%和9.7%.

钕铁硼永磁材料晶界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506

张四奇1 周庆1 彭玲香1,2 彭能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不仅与主相的内禀性能有关,而且还受到晶界相显微组织结构、分布和体积分数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晶界调控生产高性价比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基于CFX数值模拟的XBT内部传感器布置研究 下载:63 浏览:357

吕文龙1,2 王永杰1,2 李芳1,2 《海洋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XBT是可投弃式温深剖面测量仪的简称,用以测量海水不同深度的温度。为了研究XBT探头内部光纤传感器的合理布放位置,以尽可能减小温度与压力测量的误差,针对探头在水中的主要运动状态,运用CFX软件做瞬态温度响应模拟,包括阶跃温度响应和线性温度响应;然后对不同运动速度的XBT探头做稳态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其导流腔内水流速度与压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线性响应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要小于阶跃响应,温度传感器宜放在导流腔中靠前的位置,同时导流腔后端存在水流静压为0的位置,适合压力传感器的布放。本文针对光纤XBT探头所做的流体仿真,为内部温度、压力传感器的布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同类传感器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 下载:76 浏览:397

朱汝葵1 莫平玲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之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同课异构研讨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两节课的设计主线、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在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方面各有所长。为了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应掌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法。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YG8-RE硬质合金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董学涛 栾道成 杨梨容 向黎 蒲超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利用高能球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YG8-RE硬质合金.考察了球磨时间对粒度及烧结试样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稀土加入量及烧结温度的影响.通过密度、硬度、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观测等检测手段对以上各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制得了性能较好的纳米YG8-RE硬质合金。

新型多元配合物Ni2(NO3)4(APTY)4的结构表征及其纳米化计算 下载:96 浏览:509

梅菊 陈洪 唐红平 刘燕 陈瀛 王贤文 陈敬中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以合成的新型配合物Ni2(NO3)4(APTY)4晶体结构表征结果为基础,运用晶体化学和纳米科技的基本原理,对Ni2(NO3)4(APTY)4的纳米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配合物不同纳米尺度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表面原子数及其比例的计算,分析讨论了微粒纳米尺度变化与结构稳定性、化学活性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微粒的最小及最佳纳米尺度。

纳米α-Fe2O3制备的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85

张兆志1 魏雨2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综述了近期常用的几种纳米α-Fe2O3制备方法的进展,分类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发展可控产物粒径和形貌的新途径,揭示了反应的实质,便于其指导并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

纳米SiO2载银抗菌剂的研究 下载:84 浏览:494

​童云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多孔纳米SiO2,采用吸附法在其表面负载银,用载银的粉体抑菌圈直径表征抗菌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硝酸银浓度及吸附温度与负载量的关系,并考查了焙烧温度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纳米燃烧催化剂Pb(Zr53Ti47)O3的共沉淀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下载:91 浏览:511

严启龙1 杜慧玲2 李笑江1 郭俊刚2 聂丽华2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锆钛酸铅(PZT)纳米粉体,在三种不同的共沉淀反应温度(0℃,25℃和55℃)下得到不同粒径的共沉淀前驱体,然后在不同的温度分别450℃和550℃下预合成反应2小时,650和750℃下反应2.5小时,最后得到粒度分布均匀的PZT纳米粉体.通过SEM、XRD、TEM以及激光粒度分析,得出在0℃共沉淀反应体系中得到的前驱体在650和750℃下反应2.5小时预合成的PZT纳米粉体粒度分布最均匀,粒径最小,平均粒径为200nm,没有团聚现象.得到的PZT粉体以前多被用于压电陶瓷原材料,现通过实验证实可以用作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燃烧催化剂,可以稳定燃烧过程,具体研究成果将后续报道。

纳米磁性氧化铁粒子对HeLa及HEK293细胞的毒理作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482

陈克正 胡迎花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定量研究了随柠檬酸包覆纳米磁性氧化铁粒子浓度的增加,两种不同的细胞系(HeLa及HEK293)中细胞数目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细胞与纳米磁性粒子在37℃及5%CO2气氛中培养24小时.通过实验确定了纳米氧化铁粒子对两种细胞系的临界浓度c,即超过该浓度细胞出现大量死亡.对HeLa细胞,Φc=3×10-4(1.5 mg/mL);对HEK293细胞,Φc=7×10-5(0.35 mg/mL),显示了与HEK 293细胞相比,HeLa细胞可耐更高浓度的纳米氧化铁粒子.这些临界浓度为纳米磁性氧化铁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安全剂量的上限。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