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05 浏览:1188

张耿标 李军福 刘展豪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在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住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NF治疗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tDCS结合PNF治疗技术。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量表评分(FMA)。结果:两组患者在 MBI、 NIHSS和 FMA三项指标上均未见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在4周后的 MBI和 FMA评分较治疗之前有显著提高(P<0.01),在4周后 NIHSS评分较治疗之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果:两组患者的 MBI和 FM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较低(P>0.01)。结论:tDCS结合PNF技术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111 浏览:1231

罗莎 李越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姿势控制训练和NEMS治疗相联合的效果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院康复科5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人。在对照组中,采取传统康复方式,在观察组中,我们要在传统康复的基础上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的治疗对患者的影响,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有所提高(P<0.05)、步行能力分级级别均有所提高(P<0.0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疗效更明显。结论:姿势控制训练与NEMS相结合治疗,提高了自身的协调平衡功能、下肢功能恢复的速度、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基本实现生活自理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效率。

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16 浏览:1231

李海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神经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添加神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获得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神经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于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133 浏览:1343

贺云1 朱梦丹1 陈然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选择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名脑卒中病人,将这70名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使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35例和使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干预35例,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的77.14%相比,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有效率为94.28%, P<0.05;结论:在对中风病人进行神经专科护理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改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探究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康复治疗的途径 下载:134 浏览:1394

杨继芹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几十年来,尽管在基础与临床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但目前仍缺少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是每一个神经科学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卒中单元的提出与改进,为脑卒中患者的诊疗与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由临床医师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以及责任护士共同构成的急救/康复组合卒中单元,其中,物理治疗师主要承担着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与作业训练的任务,语言治疗师主要承担着对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任务,而责任护理则主要承担着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与健康教育的任务。我院在过去一年里,对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诊治,并将其与50例采用常规率中病房的患者进行了对比。

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及神经肌肉刺激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应用 下载:177 浏览:2365

张慧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及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因脑卒中来我院就诊的74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的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刺激的服务内容,于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上肢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分)、肩痛情况评分(VAS评分)、手部水肿评分、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经护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36例,发病率为97.30%,观察组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25例,发病率67.57%,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VAS评分、手部水肿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联合神经肌肉刺激的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能够明显降低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上肢运动能力,降低患者的手部水肿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研究 下载:274 浏览:2341

牟荣芳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探讨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医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中,早发性癫痫32例(55.17%)、迟发性癫痫26例(44.83%)。早发性癫痫在服药6个月,随访6个月后,有2例仍有发作,其余患者未发作。迟发性癫痫患儿在服药12个月后,随访期间,4例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仍发作。结论:儿童脑卒中后癫痫有着较高发生率,多为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体会 下载:202 浏览:2930

​张敬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士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之后的活动现状以及认知程度,分析各因素影响情况,同时提出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我医院神经内科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目标,依据问卷调查方式来对研究目标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神经内科护士在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护理态度分数(72.34±8.54)分,综合知识掌握程度得分(61.34±9.24)分,康复护理活动现状( 56.27±9.27)分,经统计学分析之后发现,学历、继续教育年限、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年龄等因素与护士康复护理态度、康复护理知识掌握度以及康复护理活动现状等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神经内科护士虽然相对比较积极,但是还是会发生一些问题,如康复护理活动少、知识掌握不全面等,因此应该显著提升技能水平,实施健康教育,建立神经内科高效、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81 浏览:1912

​吴学英 姜娟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及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痊愈和有效比例,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试论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188 浏览:2000

吕婷婷 李顺杰 胡佳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且逐渐年轻化,给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峻考验,为此文章结合医院实际探讨了神经内科护理要点以及其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带来的影响,以供同行今后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某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临床案例,选择了其中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对比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一组患者设定为49例,对不同组的患者采取有对比意义的护理措施,其中对比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将常规护理措施与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康复效果明显,各种不同评分有异性突出。结论:鉴于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征,做好其康复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有效缩减了患者治疗开支,此时将神经内科护理融入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突出,不仅符合上述护理要求,而且减轻了病人心理乃至家庭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23 浏览:2945

张敬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2月份-2018年2月份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40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期间,研究组为实施风险护理期间,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等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对照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71% ( 11/70),较比研究组4.29% ( 3/70)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87.14% ( 61/70),较比研究组95.87% ( 69/70)的评价情况有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585

​周玉 高倩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科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采取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康复科优质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63 浏览:621

​谢德群 罗春花 邝华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科优质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38例,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39例,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明确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获得更加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效果确切,值得推荐患者选用。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下载:53 浏览:537

​孙曼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76例来我院接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果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的FAC与FMA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中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手段的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5例;无效例数为11例,总有效率为71.05%。采用针灸与康复训练的研究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21例;有效例数为14例;无效例数为3例,总有效率为92.11%。2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运用针灸与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的价值体会 下载:56 浏览:532

解亚平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进行治疗,讨论其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效果影响及价值体会。方法:择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按照单双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感官刺激、穴位按摩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内、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和FMA、FIM评分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很大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p<0.05)。讨论: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对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效果显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下载:52 浏览:569

​朱小楠 李春妮 刘敏 杨楠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析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施于康复护理路径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按普通护理展开肢体功能训练,研究组则予以康复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满意度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康复护理路径在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优化肢体功能评分,还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

分析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下载:46 浏览:558

​韩朋朋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对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8至2020年2月入住我院治疗脑卒中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33例,研究组33例。对比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可产生积极效应,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闭环康复”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44 浏览:511

​卢晨明1 张蓉2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脑卒中后患者常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尤以手功能较为常见。“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作为脑卒中后的康复新理念,目前在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机接口技术、镜像疗法等,本文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外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保护动机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93 浏览:1884

​许海燕1 乔羽2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4.42±2.24)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总症状、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17.66±1.25)分、(6.78±1.34)分、(6.99±1.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保护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298 浏览:3016

张丽娟 田月红 许小春 李春妮 张毛瑜 赵晓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病人为对象,随机分取方式将病人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均38例病人,对比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FDS评分较高于干预组,MBI评分较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心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缓解病人心理状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