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我国南海区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未来展望 下载:36 浏览:429
摘要:
文章根据我国南海区海岸带、河口、内陆径流及海域微塑料污染的相关调查资料,整理南海区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包括微塑料丰度、形状和聚合物类型等分布特征,归纳微塑料的潜在来源途径,提出健全塑料管理体系的建议,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产生和排放,最后提出应深入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建立对微塑料的风险评估框架。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慢病管理物联网平台建设 下载:51 浏览:444
摘要:
慢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导致疾病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据报道,近25%的成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这给个人、家庭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智慧医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在智能慢病管理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可穿戴设备和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慢病管理物联网平台,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疾病管理的智能化和决策制定的数据化。
新型骨折手术辅助定位与精准打孔设备的设计与转化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424
摘要:
当患者发生骨折,为了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就必须采用钻孔技术,即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钻出钻洞,然后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把钻洞口钻到骨架的位置,这样才可以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从而促进伤口的恢复。钻洞的尺寸和钻洞的深浅,应该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骨架的形状,精心设计,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鉴于当前的打孔装置的钻头固定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固定件的依赖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面的解决办法,即采用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对骨折的快速、高效的辅助定位和精确的打孔,从而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海岸线管控思考与探讨 下载:57 浏览:549
摘要:
海岸线是海陆交互的分界线,也是实施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海岸线的管控正逐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当前,我国海岸线管控中存在规划引领不足、海岸线资源分类分级需进一步细化、海岸线人工化显著、海岸线管控分类较单一等问题。文章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海岸线管控进行分析,提出优先统筹海岸线规划编制、推进海岸线分类分级精细化、探索研究海岸线有效供给方法、增加海岸线用途管控、强化海岸线整治修复、加强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50 浏览:307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共同蕴含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文章在探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7项策略,包括:建立海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涉海产业合作统筹谋划;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海洋发展环境;以人才为牵引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建立多方联动的应急保障服务平台;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故事;强化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
珠江口黄茅海底质沉积中介形类的生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下载:54 浏览:313
摘要: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遥感制图与分析 下载:63 浏览:321
摘要:
滨海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掌握滨海湿地的分布状况对于我国滨海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8—2019年"哨兵2号"卫星10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完成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的遥感制图;对岩石海岸、砂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浅海水域共10个亚类建立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对滨海湿地进行分类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面积共计1 377 140hm2,各地滨海湿地面积与岸线长度基本呈正相关,海岸线越长,滨海湿地面积越大,各地典型滨海湿地的类型也不相同。
试论食品卫生长效管理措施 下载:53 浏览:598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较之过去不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消费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条件后,对吃饱吃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尤其是对食品的味道、制作工艺以及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变现的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已经成为了大众普遍关心的重点话题,以为食品安全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休戚相关,同时也是削弱人们幸福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相背离的消极因素。所以,食品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从重的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群众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社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文章就食品卫生长效管理做出了必要的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看可行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目的是希望我国食品卫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海域使用项目宗海图编绘前期分析方法探讨 下载:52 浏览:481
摘要:
宗海图的绘制水平和质量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与海洋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文章总结宗海图绘制工作的经验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项目用海工程概况分析是项目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更是宗海图绘制的前置条件;通过项目工程资料概况分析,项目符合性分析,现状用海资料、周边确权资料收集和分析3个方面,凝练宗海图编绘前期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广西南流江口海岛变迁研究 下载:57 浏览:520
摘要: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三生空间”分区体系研究 下载:56 浏览:541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岸带区域生产、生活等活动逐渐增多,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给海岸带区域的各种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提出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海陆统筹的角度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根据系统性、复合性、兼顾性、前瞻性4个原则,提出了一套包括3个大类、9个二级类、33个三级类的海岸带空间分类体系,并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海域使用分类进行了较好的衔接,以期为有关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渔港防台风等级评估研究——以霞关一级渔港为例 下载:36 浏览:485
摘要:
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影响苍南近岸海域的24场风暴潮过程进行分析筛选,确定1323"菲特"为最危险台风路径基础,设计了8~17级的间距为22.5km的18条构造台风路径,采用FVCOM浪、潮、流耦合模式分别计算潮位场、流场和浪场分布,通过分析渔港岸线是否淹没、锚泊地是否船只走锚、防波堤防浪能力3个指标确定单项防台评估能力,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最终确定霞关一级渔港的防台风等级为9级,并且渔船锚泊是渔港的薄弱环节,最后结合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渔港防台风建议。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与启示 下载:52 浏览:322
摘要: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需求,保障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原则、方法和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由部门管理上升至空间管理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目前主流的规划工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情景分析、权衡取舍分析、博弈论决策以及空间制图和系统规划;将生态系统方法运用于海洋空间规划,可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科学的海域空间分配,从而达成多目标的可持续管理,对我国现阶段的海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岱衢洋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 下载:24 浏览:239
摘要:
为掌握重要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分布,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1—2012年岱衢洋海域4个航次的定量采样,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仔稚鱼群落与海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岱衢洋海域仔稚鱼的生态位宽度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其中广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分布范围较广,而窄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分布不均匀;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仔稚鱼群落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24.24%,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仔稚鱼分布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仔稚鱼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习性受温度、盐度、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非法生产、进口和出口水产苗种的法律责任及其完善 下载:55 浏览:488
摘要:
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关于生产、进口和出口水产苗种的相关规定,分析对非法生产、进口和出口水产苗种进行处罚的原因和力度,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水产苗种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我国以法律形式对生产、进口和出口水产苗种进行规定;我国对非法生产、进口和出口水产苗种进行处罚的法律规定较宽泛,建议以法律形式完善水产苗种检疫体系、完善水产苗种许可制度以及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条款。
海洋经济调查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下载:51 浏览:489
摘要:
为保证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数据质量,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涉海单位清查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即质量抽查的流程、方法和结果,并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对8个样区的抽查,质量抽查有利于掌握各地区在推动调查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清查操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有利于其他地区参照经验和规避错误;合理的质量抽查节点、具有代表性的样区和完善的详细抽查方法等可有效提高质量抽查的可行性;进一步集中质控时段和加强人员质量控制,可确保质量抽查效应更为深入和全面。
基于万方数据库的1990—2020年我国海洋保护地研究动态科学计量分析 下载:47 浏览:354
摘要:
海洋保护地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了解和掌握我国海洋保护地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更合理地规划未来发展。文章率先利用万方数据库1990—2020年关于海洋保护地的中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文献数量、研究热点、主要期刊、科研机构和学位论文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保护地文献数量持续增长,《海洋开发与管理》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培养硕博士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均为最多;海洋保护地研究高频词随文献数量的增多而逐渐丰富,且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和国际研究动态;目前我国海洋保护地研究存在研究热度远低于国际同期水平、保护地科学选划论证方法研究不足以及专业人才储备偏低等问题。
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保护数字化建设研究 下载:69 浏览:589
摘要: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文章从海洋公园建设角度概述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洋公园的数字化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典型的北方海岛生态保护区域,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海洋公园当前在管理制度、监视监测技术、科技支撑能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加强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化评估建设、科研和人才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和文化宣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轻型长航程AUV航控系统研究 下载:59 浏览:366
摘要:
针对海洋时变中小尺度过程长期精细观测需求,研制了一种轻型长航程AUV。这种AUV的最大特征是借鉴了水下滑翔机的变浮力、重心可调执行机构,使得其具备海洋环境自适应能力,可在不同海水密度条件下实现零攻角高效航行。首先介绍了轻型长航程AUV的系统组成,讨论了这种可变浮力、可调重心AUV的航行控制系统设计;针对这种AUV新增的浮力和重心两个控制输入量间存在系统耦合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零攻角定深航行控制器研究,着重阐述和推导了控制目标的修正、面向控制的动力学建模以及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过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述方案和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有利于提高轻型长航程AUV的航行效率,进一步提升AUV的续航能力。
基于动态布放的潜标锚系浮力配置优化研究 下载:36 浏览:316
摘要:
通过使用MATLAB仿真计算方法,研究了潜标锚系浮力配置方案对于动态布放过程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列举了4种锚系浮力配置方案,运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4种锚系的弹簧-质量节点模型,通过编写MATLAB仿真程序,模拟了4种锚系的布放运动过程。通过对布放运动过程中的锚系姿态轨迹、垂向运动、水平运动、海床基着底过程和缆段张力变化等指标进行对比,得出4种锚系各自布放力学性能指标上的优劣。仿真结果表明:将多个浮球集成为单个大浮力节点的方案缩短了锚系整体长度,有利于锚系在水中维持垂直度,但降低了锚系抗漂移能力;将浮力节点分散布置在各非浮力结构节点上方,可以降低连接缆段上的张力极值,但会使张力变化幅值增大。基于仿真结果,建议潜标锚系浮力配置优化的设计思路为:集中小浮球为紧凑浮力节点,适当加长上部浮力节点与下部非浮力节点之间的距离,浮力节点分散布置和适量减少上部的浮力节点数量。
[2/118]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