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对眼科住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下载:265 浏览:2751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对眼科住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研究对象:我院收入的96例眼科住院患者,在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选取48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评估,在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选取48名患者实施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联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分析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联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评估准确性、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相比较来说,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联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提升眼科护士的评估准确率,值得推广。
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 下载:321 浏览:3845
摘要:
分析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6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选择,观察组予以细节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将二组患儿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效果满意。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研究 下载:93 浏览:1038
摘要:
随着年龄的提升,人体内各项功能逐渐衰退,降低了机体抗病能力,增加了机体的患病几率,遂就老年群体而言,合并症较多,治疗方案较为复杂,且治疗周期较长,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常易发生睡眠障碍,从而增加身心双重负担,因此,尽早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服务,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以及降低医疗支出有很好的帮助。本文则整理了相关的文献,分析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供后续临床参考。
胃肠手术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评价 下载:168 浏览:1805
摘要:
目的:评价胃肠手术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手术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42例)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42例),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计算观察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优化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等均有积极效果。
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 下载:282 浏览:3091
摘要:
探究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无管化技术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选取92例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麻醉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NR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2.17%),明显比对照组8例(17.39%)更少(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纵膈肿瘤患者采取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评价 下载:518 浏览:5289
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用“翻身钟”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等部位的压疮情况,评价“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1(1.92)、0(0.00)、0(0.00)、0(0.00)、1(1.92),对照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情况及压疮发生率调查结果[n(%)]分别为2(3.85)、3(5.77)、2(3.85)、2(3.85)、9(17.31),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比常规干预方法更好,“翻身钟”干预方法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骶尾部、内外踝部、足跟部、髋部压疮例数和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因此“翻身钟”干预预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压疮更加有效,该方法适合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妇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1120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防控中,对妇科住院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5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限定为医院妇科住院患者,共计收录154例,基于院感防控措施的实施,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77例)、干预组(无缝隙护理、77例),分析院感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服务质量较之对照组同项评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妇科患者住院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优化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信效度分析 下载:235 浏览:5310
摘要:
目的:对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信效度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807例,时间集中在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患者均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测,并与本院跌倒评分进行对比,对患者的评测结果进行回顾式分析,对比两组的评分情况,对比两组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本院跌倒评分中,<6分占比30.3%,6-13分占比45.1%,>13分占比14.3%,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分中,<6分占比33.2%,6-13分占比40.1%,>13分占比16.7%(P>0.05);组间信度相关系数中r≥0.8,内部一致性信度中r<0.8;量表内容效度的CVI数值大于0.95,量表的结构效度中,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 结论: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检测中,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信效度较高,可以为医院治疗与护理行为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
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安全护理措施 下载:115 浏览:1585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科病人用药安全护理。方法: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选择本院100名在心内科住院的病人,利用调查问卷,来了解病人对用药安全的认知和行为,并对问卷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和管理措施。结果: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升。结论:在心内科住院病人中,他们对安全用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应该加大宣传与干预力度,全方位地提升病人的用药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学会正确用药,并遵照医嘱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应用探讨 下载:118 浏览:159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110名心内科住院病人实施安全用药,保证病人按时、按方法用药。结果:对110例病人进行安全用药护理后,病人的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的正确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 P<0.01。结论:对心内科住院病人的药物使用进行安全药物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药物使用的准确性,降低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安全护理措施 下载:124 浏览:1623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病人用药安全护理。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名心内科住院的病人,利用院内的用药安全调查问卷,来了解病人对用药安全的认知和行为,并对问卷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病人认识上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和管理措施,在经过两个星期的干预之后,再展开一次调查,将病人在干预前后对用药安全认知和行为的提高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对药物的认识、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用药的搭配、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经过干预后,病人对药物的认识和行为的掌握,都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对于用药安全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全面提高患者用药自我防范意识,让大家懂得正确合理用药、执行医嘱用药,从而减少副作用的产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136 浏览:1581
摘要:
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病人食欲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了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诊的70例心内科住院后有食欲不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了观察。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病人的食欲不振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内科病人入院后,由于心理、药物和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食欲。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症护理干预及常见护理问题 下载:146 浏览:1962
摘要:
目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症护理干预及常见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并对其进行护理的3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对其在住院期间各类十分普遍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最终应用的效果。结果:①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护理问题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②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较易出现心理、用药、皮肤、饮食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应用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处理这类问题,并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个性化护理改善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下载:135 浏览:1530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护理前后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析,结合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实现患者不良情绪的有效缓解,应用效果显著。
人性化护理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载:146 浏览:1687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于缓解其心理应激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所产生的积极护理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2例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设定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例数是31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指标:①护理前、后SAS、SDS评分;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未护理时,组间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好转,评分下降,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更好,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实施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睡眠质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值得应用的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47 浏览:1984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综合护理在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 下载:148 浏览:1752
摘要:
目的:详细介绍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76例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表法,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瘤体破裂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瘤体破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显示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瘤体破裂,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
内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179 浏览:2564
摘要:
目的探究内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接收的内科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统计跌倒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及防护对策。结果110例患者中出现26例跌倒情况,发生率为23.63%,41~80岁患者跌倒率高;51例脑梗死患者中有10例跌倒,占19.61%;32例脑出血患者中有10例跌倒,占31.25%;27例其他病症患者中有6例跌倒,占22.22%。所有跌倒患者中,头晕5例(19.23%),头痛8例(30.76%),无力10例(38.46%),偏瘫3例(11.53%)。结论分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79 浏览:2583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结果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对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193 浏览:2623
摘要:
目的:在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探究对其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10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分别为试验组2例、参照组10例,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6.00%(48/50)和80.00%(20/50),以试验组效果更优(P<0.05)。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试验组(98.00%)明显高于参照组(8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提高,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