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松树林区长6储层差薄油层识别与分类评价 下载:80 浏览:241

王维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结合常规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生产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对南泥湾油田松树林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了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对储层进行重新识别,并建立了有效储层和差薄油层的识别标准。在研究区长6储层502口井中共筛选出差薄油层280层,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差薄油层分为3类:Ⅰ类差薄油层占比17.8%,多分布于河道、鼻隆位置,试油效果好;Ⅱ类差薄油层占比56.1%,多分布于河道、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次之;Ⅲ类差薄油层占比26.1%,多分布于河道侧翼、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最差。

渗透率级差对渤海非均质储层空气泡沫驱油效果影响 下载:53 浏览:442

武文玉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在渤中25-1油田油藏下(温度135℃、矿化度6 556 mg/L),利用石英砂填制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填砂模型,考察渗透率级差对渤海非均质储层空气泡沫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极差增加,高低渗层填砂模型采收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渗透率级差从2.6增至8.7时,采收率增加3.00%,空气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作用。渗透率级差为10.5时,高渗层采收率提高10.98%,低渗层采收率提高10.02%,综合采收率提高10.50%,说明储层非均质性矛盾突出,泡沫体系对高渗透层不能达到完全封堵。

一种采用直井井组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工艺方案 下载:64 浏览:257

罗天雨 《海洋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在海底的沉积物或冻土中,赋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一种适于未来开发利用的能源,具有优质、洁净、资源量大等优势。由于开采对象的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开采技术整体上尚无成熟配套,面临着单井产量低、连续时间短、经济效益差等缺陷,因此需要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研究高效开采的工艺方法。本研究针对有一定渗流能力的水合物储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井井组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采的工艺技术:(1)依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储层布置直井井组,直井分为注水井与生产井,通过井组注入热水开采提高采收率;(2)采用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下入筛管防砂;(3)对注水井进行不加砂细分层压裂,采出井不压裂;(4)至生产效果变差时,开始通过注水井注入热水激发,从生产井生产天然气;(5)采用海水源热泵技术提供热水,就地取材,经济高效;(6)对采出井进行注入固结剂作业,采用系统防砂技术;(7)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发方案能大幅提高产量。该工艺能够提高储层的加热效率与受热体积,减少出砂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储层生产天然气的产量与持续时间,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纳米材料在非常规储层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下载:95 浏览:992

​眭世元 《纳米技术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水力压裂技术作为油气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非常规储层的增产改造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各种低渗、深层压裂目的层段随之增多,水力压裂技术也正逐步向着高效、低伤害、抗滤失、耐高温等方向迈进。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及表面活性位点丰富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特殊材料制备、航空航天及生物科学等领域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若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与传统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定能为压裂技术带来新的变革和突破,为储层改造技术注入活力和生机,从而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河庄油田地质综合研究 下载:139 浏览:1575

范晶晶 《地球科学探索》 2023年4期

摘要:
现河庄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南段,为一向西南方向倾没的鼻状构造。其东北、西南与东辛油田、牛庄油田相邻,西北、西南分别与郝家油田、史南油田相连。

王家沟地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下载:123 浏览:1406

刘涛 王锦瑢 马楠 《天然气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王家沟区长4+5、长6是在区域西倾斜坡大构造背景下,油气沿砂体叠置及微裂缝呈阶梯状爬坡式运移至储集体中,在纵横向岩性及物性差异而造成遮挡条件下,形成良好的油气藏。通过富集规律研究,研究区生储盖组合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多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内,油气分布主要受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的控制。油田生产数据表明分流主河道油层产量高,含水率低,分流主河道边部油层产量较低,含水率较高,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是有利区块评价及预测的基础。

油气水识别图版在顺北区块验证结果 下载:486 浏览:1715

缑震宇 《天然气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对顺北区块3口井奥陶系的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总结,对其录井显示用油气水识别图版进行解释,通过试油结果对解释结论进行验证

水力脉冲实验装置在储层改造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下载:423 浏览:4000

梁旭 严梁柱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我国已探明了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但是在开发这些油气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油气藏储层条件复杂的情况、储层岩石的渗透性低等一系列的难题,探索适合我国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对于此类的非常规油藏,通过水力压裂,水力冲击的形式来形成一定数量的地层裂缝,增加储层岩石的渗透率的有效方法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目前的阶段,为了寻求提高渗透率,进一步地提高采出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有人开始利用水力脉冲的形式来冲击破岩,使低渗油藏的低层产生裂缝,并持续地产生稳定的扩展裂缝,以此来达到改造储层油气藏的目的。鉴于水水力脉冲在储层油气藏中所产生的强大作用,已有相关人员研制成了各种水力脉冲实验装置用以改造油气藏储层结构。为了解各种水力脉冲实验装置在储层油气藏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水力脉冲实验装置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做出合理的展望。

罗家地区沙四段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 下载:420 浏览:3001

温睿 方玲玲 许国梓 吴敏 石宁宁 《天然气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本文根据岩芯、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相连井对比,对罗家地区沙四段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了不同砂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分析了储层展布特征,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酸化压裂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75 浏览:745

黄志鹏 《低碳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酸化压裂技术在四川盆地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酸压工艺、酸液优选和参数优化对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酸液体系,结合分阶段泵注程序和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了储层渗透率的显著提升,有效增加了油气流动效率。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酸化压裂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储层渗透率,平均提升40%以上,油气产量提高1.5倍以上。本研究为低渗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展现了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油田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的地质分析 下载:95 浏览:870

张望铭1 侯涛1 张晋贤2 《石油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研究围绕油田水驱油效率的地质影响因素展开,重点探讨了储层渗透性、孔隙度、岩石结构及流体物性等地质条件对水驱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水驱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及其对油藏开发效率的制约,研究提出了优化地质条件的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精细化地质建模、储层改造技术以及化学驱油技术。研究表明,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水驱效率,并为未来油田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论文总结了目前的技术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油田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与应用进展 下载:55 浏览:393

杨志刚 《石油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油田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关键,它通过整合地质数据,构建三维模型,以提高资源评估和开发效率。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地质统计学方法、多尺度建模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以及在实际油田案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技术面临的挑战,如地下条件的复杂性和数据采集的难度,并探讨了高精度建模、多学科融合、云计算和环境责任等未来发展趋势。这些进展预示着地质建模技术将更加精确、高效,为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支持。

长庆低渗透储层安全环保石油压裂技术 下载:325 浏览:3289

张乐 雷杰 孙涛 《石油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长庆油田以低渗、低压、低产为特点,本文分析在当地使用的渗透储层的石油压裂技术,同时也介绍安全环保的石油压裂技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