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知识权威的时代转向 下载:80 浏览:456

李荣华1 田友谊1,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知识垄断地位的丧失"正在稀释教师知识权威的滋养沃土,"知识话语权的受限"正在淡化教师知识权威的核心指征,"学生信任感的减弱"也在消解对教师知识权威的外在认同。面对这些挑战,教师知识权威不得不进行时代转向,即外部舆论空间由知识垄断转向平等对话,权威特征由绝对意义转向相对意义,知识构成由注重显性知识转向兼顾"缄默知识",权威塑造的方式由单一控制转向多方重塑。

教研合一: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特色——以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为例 下载:79 浏览:449

刘佳丝1 王莹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是加拿大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的典型,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教研合一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研究员双向培养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实习和理论课交叉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评价。这启发我们,教育硕士项目要树立"教研合一"的教师教育理念并创建"教研融合"的课程模式。

清末师范教育发端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下载:44 浏览:328

申国昌1 孙佳瑾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发端于1897年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师范教育肇始于此时的原因:一方面是洋务运动以来新式教育快速发展对大批合格师资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是教育救国思潮驱动、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的牵引。我国师范教育办学实践活动能于清末得以开启,得益于晚清教育思想家的极力呼吁与倡导,其中影响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张之洞与梁启超。这两位教育家分别在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时期站在教育救国的角度去大声疾呼应兴办师范教育,培育中国师资,促进教育发展,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发达国家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美国、法国为例 下载:23 浏览:448

付卫东1,2 沙苏慧3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师资力量薄弱是各国乡村教育的一大短板,而为乡村教师提供差异化的津补贴是提高乡村师资力量的有效方法。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前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促进乡村教师津补贴的落实,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这些国家的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法律保障、科学的激励措施,可进一步完善我国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

可行能力视阈下新时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48 浏览:381

马丽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振兴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待遇不高、城乡教师流动失衡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实质是教师的可行能力—贫困引发的问题。以往单纯依靠外源型输血的办法,难以保证输入的教师在理念上认同农村特色文化和农村教育,也不能保证他们会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不持久。由此,从可行能力的视角,扩展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入手,充分发挥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分别从农村教师的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及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全面保证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的实现,从而为农村教师的内生均衡发展提供条件支撑,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我国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64 浏览:229

李贞义1 龚欣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摘要:
一支高质量和稳定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幼儿园教师流动及流失率偏高,且农村高于城镇。引发幼儿园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因素多样,农村与城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政府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性支持。鉴于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未来的研究应当规范研究方法,扩展实证研究的样本范围,区分流动方向,细化幼儿园类型,融合多学科视角。

教师减负的路径探索——日本中小学教师减负述评 下载:58 浏览:497

王建梁 韩书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学校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教师减负便是其中之一。中小学教师超时工作已成为日本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大力敦促各都道府县和政令指定都市的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行动方针,围绕清晰界定教师工作范围、有效管控教师工作时间、改善学校组织架构等内容,对学校工作方式进行改革。此项改革呈现出"多手段结合、多主体参与、多举措保障"等特点,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减负提供了如下启示:减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占比、优化学校人员配置、注重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协作。

我国各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的比较探析 下载:67 浏览:411

骆贵平 汪欢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受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本文通过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我国各阶段劳动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分析各时期教育目标间的联系与区别,力图在定位新时期劳动教育目标时能够明确劳动德育目标的主体位置,劳动认知目标的基本地位,以及其他衍生目标的辅助地位,进而平衡好各功能目标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新时期、新背景、新条件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载:90 浏览:509

蔡秀琴1 田友谊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教师职业幸福感,关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师,虽然工作压力大、薪资不高,但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务、婚姻状况等因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薪资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基于视频分析的反思性教学模型优化研究 下载:99 浏览:515

高巍 徐仕晔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大力加强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模型将反思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同时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了视频分析技术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更为优化。基于视频分析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发现反思性教学过程中的隐藏问题,继而探寻解决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支持,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大有提高,教师能不断从反思过程中学习,从教学经验中积累实践性知识,最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和终身学习型教师。

台前到幕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 下载:50 浏览:308

张红丽1 王一舟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下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中,作为陪伴学生日常最多时间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角色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和营造良好班风的必然前提。基于对班主任的班级教学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班主任应更新教育观念以转变角色认知,建立班委会队伍并制定班级自主管理规范,寻求多方援助以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教师招募与保留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为例 下载:27 浏览:279

付卫东1,2 刘源3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城乡教师数量、质量存在巨大差距,农村教师吸引、留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阻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拥有丰富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分析总结其教师招募与保留政策经验,可为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并对当前保障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国师范生资助政策对我国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下载:33 浏览:361

高爱平1 李先军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19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师范教育的不断改革,英国师范生的资助体系也随之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师范生免费制到现行的贷款、助学金和奖学金相结合的资助政策,英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灵活机动的师范生资助体系。英国师范生定向培养的资助模式、灵活多样的资助措施以及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对我国当前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公费师范生就业城乡分布不均,学习积极性不强以及教育硕士阶段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幼儿园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策略——基于关键事件的视角 下载:43 浏览:304

秦晴1 吴海龙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关键事件是指专业生活中能够促使教师产生认知冲突并对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结构进行思考,从而做出某种关键性决策的重要事件。解读和反思关键事件对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新手幼儿教师的自我角色认知、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等产生的作用意义深远。基于此,幼儿园新手教师要正确评价和记录关键事件,幼儿园要重视关键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对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作用,把关键事件作为助推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幼儿园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权威的失真与回归 下载:66 浏览:417

耿丹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教师权威的失真表现为师生冲突升级为教育暴力,师生关系简化为教学关系,师生互动表现出教育依附,这些无不降低了教师权威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作用。究其原因,教师权威的失真主要是由外部科层制的学校管理、量化的教学评价和内部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偏差、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导致的。因此,教师权威回归的实践路径有:以专业取向来管理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转变量化的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构建教师专业认同;提高教师自我实现的期待,培育教师专业精神。

论教师权力研究的静态视角及反思 下载:34 浏览:273

张春草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教师权力是保障教育系统内部得以规范运作的重要条件,并且渗透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纵观对教师权力的研究以及援引,既有视教师权力为"教育暴力"的贬斥态度,也有认为教师权力在好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功效,以及试图兼顾两极的折中式立场,但这些教师权力研究都是基于静态的视角,具有单面性。教师权力表现形式多样,历经变迁而发生更迭,是一个变力。以静态视角看待教师权力的性质是孤立无依的,会阻碍对教师权力的正确解读,当下的教师权力研究应该警惕单向度的静态倾向。

“自带设备”型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应用策略 下载:54 浏览:270

毛齐明1 王琳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自带设备"型教学是为了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服务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学习,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的运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带设备"型教学的一个典型模式包括参与、探索、观察、解释、反思与分享六个步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一定的策略分步进行应用。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高中教师学习的困境审视及突破 下载:45 浏览:316

刘丹1 毛齐明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教师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当前教师学习面临主客观两方面的困境,表现出过程形式化、方法单一化、内容碎片化、目的功利化等特征。根据转化学习理论,突破高中教师学习困境,需在重构经验课程体系、建立教师学习进阶制度、形成教师学习交流机制等方面着手。

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77 浏览:360

许锋华1 徐洁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实践课程设置比例偏低、课程实施缺乏创新实践,课程评价实践导向流于形式是导致教育学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从变革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入手,亦即将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融入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因为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关心教育生活的发现力、探究教育问题的创造力以及解决教育问题的行动力。为了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教育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增设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比例,引导学生参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以及倡导以能力培育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

师范实习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下载:64 浏览:308

牛君霞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自编师范实习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对200名正在不同学校实习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辅以必要的访谈搜集数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师范实习生专业能力总体水平不高,虽然在不同地区学校实习的学生在各维度能力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由各平均数和标准差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别。藉由调查结论,提出了可能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所帮助的相关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