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下载:49 浏览:394

蒋正轩 鲍宁 刘东伟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本研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3例(53只眼),术前检查裂孔的位置及范围,在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患者随访4~6个月。术后2周52只眼视网膜裂孔封闭,裂孔封闭率为98.1%;视网膜完全复位50只眼,复位率达94.3%;视网膜下积液3只眼,术后1个月后完全吸收。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1例(1只眼)患者出现新的裂孔,造成视网膜脱离。结论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简单方便、并能精确定位裂孔,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效果良好。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及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377

施明慧 李寿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16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4例(34只眼)。采用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个月1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判定是否继续注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将最终视力恢复值(FVG)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BCVA、CMT及有无系统疾病等方面分析以评价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CRVO和BRVO患者治疗后平均BCVA、CMT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眼底观察示治疗后视网膜出血量较前明显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视网膜无明显渗漏。在所有151次注射中,发生术后局部球结膜下出血5次(5只眼),角膜上皮损伤2次(2只眼),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治疗前BCVA、病程与FVG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治疗前BCVA及病程是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FEMTO-LASIK术前行优化脉冲光治疗的前瞻性评价 下载:56 浏览:367

张青 王静 许育新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行优化脉冲光(OPT)治疗对飞秒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7月来我院拟行FEMTO-LASIK手术并有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28例(5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双眼FEMTO-LASIK手术,随机选取一眼为实验组,术前行OPT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另一眼为对照组,不予OPT治疗,单纯予睑板腺按摩。术后1周、1个月分别完成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等检查。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睑缘形态、分泌物性状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眼评分低于对照眼。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两组眼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眼评分低于对照眼。5项指标中除睑缘形态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14.67,P<0.01)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睑缘形态实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T联合睑板腺按摩较单纯睑板腺按摩更易使MGD患者睑脂排出,进而改善了睑板腺功能及泪膜的稳定状态。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 下载:45 浏览:346

高文 《中国设备》 2025年3期

摘要:
目前,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医疗行为的发展也在不断上升,从而增加了医疗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中,不仅取得了显著的医疗效果,而且也受到了医患的认可。但因先进医疗设备较为复杂,此时也增加了其的维修管理难度。在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均可以保证设备的使用价值与应用寿命,保证多样化的医疗设备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发挥最大的功能,提高疾病的诊治效果。但在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仍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仍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医疗设备的应用效果,还会制约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究,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微信平台延续护理服务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3 浏览:471

朱玲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护理服务在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伴有尿失禁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电话随访,健康资料发放等,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服务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进行健康资料的宣传,收集患者尿失禁日记,同时,活动小组成员根据患者具体尿控恢复情况通过微信视频实施个体化指导监督。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拔管3月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促进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尿控能力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下载:73 浏览:462

陈娟娟 李惠萍 杨娅娟 王全兰 洪露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高校57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正向相关关系(r=0.411、0.451、0.455,P<0.01);手机成瘾与心理韧性呈负向相关关系(r=-0.126,P<0.01);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负向相关关系(r=-0.387、-0.334、-0.299,P<0.01)。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结论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训练,可缓解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WHIM量表的简介及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63 浏览:384

徐梅 王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判断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主要通过行为量表进行评估,进而作出推断和解释。WHIM量表是通过观察和测试严重脑外伤患者从昏迷到意识恢复过程中行为的先后变化而开发的一种行为量表,可以由患者家庭成员参与的以不定期和快速的方式记录系统观察,用于探测颅脑损伤患者各阶段的意识恢复变化。

社区老年人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区分因素 下载:64 浏览:422

魏嵘 刘开永 杨林胜 张菁菁 徐佩茹 祝一田 刘心记 冯强伟 李开春 李修德 王素芳 陶芳标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区分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抽取安徽省六安市城乡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1 080人,将其中高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共967人纳入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区分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2组老年人的相关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一阶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相比正常高值血压,患高血压老年人下列因素分布比例更高:高年龄组(80~94岁组与60~70岁组)、男性、有高血压家族史、慢性病共病数量(≥2组与0组)、肥胖、LDL-C高、TG高和尿蛋白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项如下:性别(男/女)×年龄(低、中、高),性别(男/女)×高血压家族史(有/无)和BMI(正常、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有/无)。结论高龄、男性、高血压家族史、慢性病、肥胖及其相关因素与高血压存在关联。高龄只在男性中与高血压有关联;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关联强度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肥胖只在有高血压家族史老年人中与高血压有关联。

健康素养与医疗保健服务利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载:85 浏览:471

方兰 谢伦芳 刘卓 杨艳 汪秋伊 李梦璐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总结健康素养与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和急诊服务利用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 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健康素养"、"医疗保健服务"、"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急诊服务"、"利用"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检索近5年相关文献。着重整理各类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具体衡量指标,不同特征群体的健康素养与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衡量指标关系的研究结论,以及两者间的潜在中介变量。按照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4个方面对资料进行汇总并撰写综述。结果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70余篇。结论健康素养与特殊群体(老年人、产妇)的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以及部分慢性病患者的住院和急诊服务利用相关;与门诊服务利用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疾病相关知识和药物依从性、自我照护和医疗保健可及性可能是健康素养影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中介变量。

肠梗阻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对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120 浏览:1267

何晗月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肠梗阻引发肠道功能紊乱,使患者营养摄入与吸收遇阻,在此情形下,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对康复极为关键。为深入探究,以剖析营养支持护理关键要素为始,涵盖物质搭配、供给途径与阶段性规划,进而探究其作用于免疫功能恢复的生理生化机制,最终观测临床成效。通过整合临床病例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对比,发现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成效显著,可优化免疫细胞活性与因子分泌,提升 T 细胞亚群数量与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为优化术后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预后改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119 浏览:1522

潘冬梅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价值。方法:样本对象为40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对比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生活状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改善;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均缓解。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更好指导患者开展自我康复护理,利于患者预后。

循证护理应用于血透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188 浏览:1942

方静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康复期采取循证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取组原则,均衡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40例,在康复期护理阶段,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区别护理后2组之间相关的5个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所患有的并发症概率更低组为观察组(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比组结论值(P<0.05)。组与组之间护理步骤贯彻落实之后,观察组所测出的舒服度各观查项分值均坐落于更低位(P<0.05)。两组在开展护理工作前,透析充分性指标SCr、BUN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方式拟行之前,组别之间未见相关生活质量层面的得分差别(P>0.05);陆续进行对策后,观察组的结论值显著更高过对照组结论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康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41

周云慧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14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经过60天护理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组内对比,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81%明显于低于对照组12.67%,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59%明显优于对照组86.20%,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6

​祝善尧1 葛伟1 张欢1 葛义俊2 陈贵海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 1 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凝血纤溶功能、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 <0. 01)。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t-PA、PAI-1、GMP-14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及GMP-140水平显著升高(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谷氨酸(Glu)及天冬氨酸(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5-HT、DA、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5-HT及DA水平显著升高,Glu及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深髓静脉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下载:87 浏览:506

​洪云 朱幼玲 黄治飞 翟登月 张振华 王盛磊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深髓静脉征(DMVs)的分布、分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行SWI扫描以评估DMVs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MVs的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对病灶同侧的DMVs进行分级,并采用箱线图描述其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36例(72%)存在DMVs(病灶同侧19例,病灶对侧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同侧DMVs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0,95%CI:1.006~11.393,P=0.049);而病灶对侧DMVs虽不能独立预测预后,但其多出现于预后良好组中(44.8%)。病灶同侧DMVs中1级7例、2级9例、3级3例,箱线图分析示DMVs 3级有更高的mRS评分(平均为4分)。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SWI上出现病灶同侧DMVs可独立预测预后不良,而出现病灶对侧DMVs多提示预后良好。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81 浏览:496

​唐向阳 袁良津 陈祚胜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h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hrTMS治疗组患者给予20 Hz h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伪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1周、2周、4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诱发电位N100波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4周hrTMS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且治疗后4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4周hrTMS治疗组患者BNI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N10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BNI疼痛评分逐渐降低,N100波幅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10.53%vs. 21.05%)和头部不适(36.84%vs. 26.32%)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MS能够有效地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对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3

​钱婷婷1 李莹雪2 徐劲1 祝善尧1 葛义俊1 张萍1 厉雪艳2 孔晓艺2 陈贵海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1号收治的CID患者50例,以及同期40例门诊体检的无睡眠障碍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成员睡眠质量(部分患者接受一整夜多导睡眠监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成员总体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2组成员血清25(OH)D3含量。结果 CID组患者PSQ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物体工作、空间工作及物体再认记忆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CI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PSQI评分、空间工作记忆错误数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与MoCA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中总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I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失眠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下载:76 浏览:483

王俊 严永兴 钟长扬 张艳 魏颖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自动心肌运动定量分析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估 下载:85 浏览:521

王迪1 史学功1 郑慧2 金朝龙1 杨芳1 丁智锋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运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分析(aCMQ)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HCM患者作为HCM组及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应用a CMQ软件分析计算两组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应变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f、Tssc-diff)、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c-SD),并比较上述参数。结果 HCM组常规超声参数中,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外,余6个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最大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最大厚度(LVPWD)、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每搏出量(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55、6.114、10.442、-3.713、-3.404、-3.404,均P <0.01)。HCM组GLS、GCS较对照组减低,Tssl-SD及Tssl-diff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7、5.539、14.722、7.154,均P <0.01)。HCM组GLS及Tssl-SD与IVSD相关性较好(r=-0.856、0.802,均P <0.01)。结论 aCMQ技术能够评估HC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可为临床治疗HCM患者提供参考。

鼻部冷敷吸渗面罩在鼻部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2 浏览:380

赵德娟 张标新 虞银香 朱子秀 2018年8期

摘要:
设计一款鼻部冷敷吸渗面罩,具有冷敷和吸收渗血两种功能。分为两部分,上部倒置梯形为双层冷敷套袋,开口向上,套袋内放置自制的软体梯形冰袋,套袋两侧有系带用于固定;下部为长方形单层口罩式吸渗面罩,在面罩下端可放置纱布条,用于吸收渗血,防止鼻腔渗血污染患者面部,方便统计渗血总量。2016年1月—12月将鼻部冷敷吸渗面罩应用于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术后患者,与传统冷敷方法相比,本研究设计的鼻部冷敷吸渗面罩止痛效果更好,患者术后使用冷敷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