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炭黑/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迟滞性和拉伸响应特性 下载:14 浏览:410

龚瑾1,2 龚云琪1,2 梅顺齐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实际应用中需要其在不同外界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研究了炭黑含量、拉伸速率、拉伸率等因素对炭黑/液体硅橡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拉伸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含量增加,复合材料表现出逾渗现象并符合逾渗理论,其逾渗阈值(质量百分比)在3%。在不同拉伸速率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迟滞性(在50、250、500 mm/min拉伸速率下迟滞性系数分别为8.1%、8.47%、8.82%)。在不同拉伸率与拉伸速率条件的拉伸释放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ΔR/R0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2%、1.86%)。

三嗪溶液脱硫新工艺在长庆气区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65 浏览:15

薛岗 葛涛 杨恒远 蒋成银 郑欣 何蕾 冯波 《天然气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三嗪溶液脱硫应用机理,准确掌握三嗪溶液的硫容、最佳反应温度及适用的H2S浓度范围,为国内低潜流量天然气脱硫技术提供有益参考,以在长庆气区苏里格气田低潜流量天然气井场和站场进行的三嗪溶液脱硫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试、井场和站场3种新型液体脱硫装置中的应用,分析了三嗪溶液的现场脱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嗪溶液脱硫具有硫容高、脱硫迅速、无需再生、脱硫产物无毒、可直接回注地层等优点,在国内低潜流量天然气脱硫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②研发了小试装置测试了8种不同配方三嗪溶液的硫容,研发了井场和站场三嗪液体脱硫装置,现场应用效果较好;③三嗪溶液脱硫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硫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苏里格气田边远下古生界气井及集气站的低潜流量天然气脱硫,随着应用逐渐规模化以及配方技术进步,其成本逐步降低、硫容逐步提高,未来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液体计量SoC芯片设计 下载:66 浏览:436

王甲1 阮颐1 张璐雅2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目前智能电表的招标工作已经经历了近10年,全国约有6亿只电表得到了更换,随着IR46标准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国内绝大多数电表已经完成了智能化的改造。然而同样作为重要的户用计量仪表的流量计(即水表)和热量表,其智能化改造工作才刚刚开始。随着改造工作的进展和需求量的激增,势必带来市场的充分化竞争,而原有分离化设计的水表和热量表方案,其成本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竞争需要,因此如何设计一款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超声波液体计量So C(System on Chip,芯片级系统)芯片,即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基于化学腐蚀法制备的光纤微结构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05

上官春梅1,2,3 何巍1,2,3 娄小平1,2,3 骆飞1,2,3 祝连庆1,2,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化学腐蚀法对单模光纤(HI-1060)进行端面微加工处理,制作了一种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将单模光纤一端放置于40%浓度氢氟酸溶液中腐蚀20 min,腐蚀凹槽深度为45μm,制得的传感器条纹对比度为6 d B,波长间隔14 nm。分别设计不同温度及不同折射率的酒精溶液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以及折射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红移,温度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5.3 pm/℃和0.996;随着酒精溶液折射率由1.341 7增加到1.348 3,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蓝移,折射率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 185.7 nm/RIU和0.951。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化学腐蚀法制作的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对温度以及液体折射率变化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温度和液体折射率传感测试。

多效复合酸液体系在文昌油田的应用 下载:289 浏览:497

夏光1 刘春祥1 周际永1 杨军伟1 刘明慧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文昌X油田为疏松砂岩储层,采用的是PEM钻井液体系及隐形酸完井液体系,钻完井过程中漏失量大,且从完井到投产时间间隔较长,造成了储层严重污染,产量达不到配产要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解堵,无法有效解除钻井液中聚丙烯酰胺物质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对岩石骨架破坏严重,酸化后存在出砂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出多效复合酸液体系,其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既能有效解除地层堵塞,又能保护储层骨架不受破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溶蚀率0. 58%,N80钢片腐蚀速率1. 78 g/m2·h,钻完井液污染岩心解堵后渗透率增加倍数8. 36。该体系在X油田M井进行了首次应用,酸化后产液量由27 m3/d上升到120 m3/d,产油量达到103 m3/d,效果显著。

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下载:76 浏览:287

董宏伟1,2 段志峰1,3 王勇强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无机提黏剂G339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添加剂,研制出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API滤失量小于4 m L,一次回收率达92.80%,二次回收率达90.24%,体系的岩心膨胀率16 h后达22.91%,体系COD值1 526 mg/L,BOD5值120 mg/L,EC50值36 000 mg/L。现场应用2口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地层造浆能力强,2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分别为6.26%和9.92%,摩阻扭矩大幅降低,Kf值达0.078 7。该钻井液体系对实现苏里格区块的清洁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稠油井取换套防钙侵修井液体系研究 下载:70 浏览:269

谢建波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稠油吞吐开发后期,稠油井套管的损坏。在更换套管作业中,遇泥岩层会出现套铣造浆快的现象,修井液的黏度和剪切力上升;钙侵严重需调配或更换修井液,增加了施工难度。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取换套防钙侵修井液配方,研发的修井液抑制包被能力、抗钙侵能力、降滤失和抗污染能力都有提高,解决井壁失稳、阻卡、修井液钙侵等问题,降低复杂情况及事故发生率,从技术上保障了稠油区块取换套的施工。

木犀草素在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下载:32 浏览:338

尚永辉 孙家娟 孙晓梅 彭怡婷 古元梓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2期

摘要:
制备了N-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木犀草素在N-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BPy]OTF)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在pH=3.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木犀草素在0.6221 V和0.4267 V处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信号分别是裸电极的2.06倍,5.8倍,表明[BPy]OTF对木犀草素具有一定的催化增敏效果,木犀草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极过程为2质子2电子转移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木犀草素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的制备及热性质 下载:31 浏览:327

蒋云霞 徐百灵 李艳 肖婷婷 马铭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以N-三甲基硅基咪唑、1-溴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个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溴化1,3-双十二烷基咪唑(C12MC12)。C12MC12与多金属氧酸盐(H4SiW12O40)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C12MC12-SiW12)。并通过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X射线衍射(XRD)对C12MC12和C12MC12-SiW12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12MC12具有液晶性质,为层状介晶结构。当用多酸阴离子SiW12O404-取代C12MC12中的Br-后,C12MC12-SiW12的熔点升高,液晶性质消失,但仍为准层状结构。

温控双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下载:25 浏览:266

康艳1 廖胜1 赵稳1 熊万明2 聂旭亮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以1-乙基咪唑和1,3-二溴丙烷(或1,5-二溴戊烷)为原料制得溴盐中间体,然后与六氟磷酸钾在水溶液中进行阴离子交换,以制备双咪唑型温控型离子液体。通过对上述两种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发现两者结构相近,但晶体形貌差异较大,其中双-(3-乙基咪唑)丙烷六氟磷酸盐属于四方晶系,而另一个属于正交晶系;两者在晶胞堆积结构上呈现高度对称。另外,将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应用到苯胺的缩合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体物质渐渐溶解,达到85℃时反应体系为淡红色均相,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以下,晶体物质逐渐析出,取得了较好的温控分离效果。

膦功能化离子液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喹啉高选择性加氢 下载:14 浏览:160

蒋和雁 吴志峰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简单的还原方法在离子液体[BMMIM]PF6(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以膦功能化离子液体[BMMIM][tppm](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间三苯基膦单磺酸盐)为稳定剂制备了纳米钯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纳米钯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MMIM][tppm]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9 nm,且Pd(Ⅱ)完全转化为Pd(0)。在喹啉加氢反应过程中,考察了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溶剂、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喹啉选择性加氢的影响。在50℃和氢气压力为3.5MPa的温和条件下,纳米钯催化剂催化喹啉及其衍生物加氢显示出高活性和高化学选择性。在循环过程中,膦功能化离子液体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剂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化学选择性。

离子液体辅助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下载:68 浏览:448

黄健1 林春香1 陈瑞英2 熊万永1 温小乐1 罗鑫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脱脂棉纤维素(Cellulose,Ce)为原料,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使用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为溶剂和水解催化剂对纤维素进行水解和改性,然后对改性纤维素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吸附剂(AA/AM-g-NC)。对AA/AM-g-N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研究了对AA/AM-g-N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高压均质处理脱脂棉后得到纤丝交联网状结构的AA/AM-g-NC吸附剂。这种吸附剂的晶型保持了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略有提高;AA/AM-g-NC吸附剂表面接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颗粒的内扩散和表面扩散共同控制。

基于拉格朗日描述的罐车内液体晃动模拟 下载:89 浏览:435

石怀龙 王勇 邬平波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基于拉格朗日描述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有限元方法描述液体大变形运动,开展铁路液罐车内液体晃动模拟研究.本方法能够模拟液体自由表面的连续性变化,并适用于研究具有复杂外形容器的内部液体晃动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牛顿体基础理论,推导液体粘性方程和满足体积不可压缩的条件方程;采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的实体单元进行液体网格划分;采用罚函数方法描述液体与罐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组建液体-罐体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仿真计算液罐车内液体的横向和纵向晃动行为,发现液体自由表面形状呈非线性变化,不同断面处的高度和形状不同.

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VAS评分及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55

黄绍琼 王建川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在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VLU患者88例,依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自我护理能力(ESCA)、视觉模拟量表(VA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CIVIQ)评分及伤口面积减少率。结果:研究组伤口面积减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GSES、ESCA、CIV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M干预模式联合液体清洁敷料伤口处理应用于VLU患者,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叶面喷施硅肥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518

​陈茜午 温蕊 张永虎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探索叶面喷施液体硅肥对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硅肥不同的喷施浓度(0.6、0.9、1.2、1.5 L/hm2),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抗倒伏能力较弱的谷子品种金苗K1进行喷施,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测产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硅肥施用浓度的增加,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喷施浓度为0.6~1.5 L/hm2时,各处理的生育期分别为118、118、117、117 d,比对照提前2~3 d;各处理产量均较对照增产显著(P<0.05),增产幅度20%~25%,同时喷施硅肥后谷子的抗倒伏性强于对照。【结论】液体硅肥的喷施可以较小程度地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一定程度上减少倒伏情况的发生。

液体管理策略在肺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411

钟劲1 于翠香2 陶红梅2 赖开兰1 彭丽萍3 郭远1 周育萍1 2019年10期

摘要:
总结液体管理策略在预防19例肺移植患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中的应用经验。根据患者术后血压、中心静脉压、移植肺水肿液、尿量、出血量、血乳酸及既往血压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并实施个体化液体管理策略。本组18例肺移植术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转往胸外科病房继续治疗,1例死亡。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60

钱志贤1 宋佳2 周娟娣2 龚仕金2 明自强3 刘丹平1 叶斌1 宋飞珍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diac output,Pi 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住本院重症医学科的60例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 CCO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Pi CCO组以Pi CCO监测的参数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按照2012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SSC 2012)中推荐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goaldirected therapy,EDGT)集束化治疗方案指导复苏。记录患者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及复苏后第6h、24h、48h、72h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等参数;记录患者第3d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 (1)Pi CCO组在复苏后第24h、48h、72h的血清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Pi CCO组在复苏第24h、48h及72h的复苏液体量和液体正平衡量均少于对照组。(3)Pi CCO组第3d SOFA评分[(5.6±2.2)分比(7.7±2.6)分,t=-3.32,P<0.01]、机械通气时间[(8.5±9.2)天比(13.4±13.1)天,t=-2.58,P<0.01]、住ICU时间[(10.2±9.2)天比(15.1±13.0)天,t=-3.2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EGDT方案比较,Pi CCO指导下的血流动力学管理能优化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并减轻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柠檬酸改性水基Fe3O4磁性液体的研制 下载:51 浏览:452

张伟1 沈辉2 夏建汉2 何喜生2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采用柠檬酸作为改性剂来改性纳米Fe3O4磁性颗粒,成功研制成溶胶颗粒(粒径为40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为0.84 emμ/g的水基Fe3O4磁性液体.重点探讨了pH值、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改性温度为80℃,pH值范围为4.5~6.5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透射电镜、红外、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方法对核壳式结构的粒子尺寸、形貌及其化学组成成份等进行了测试表征.

重症急诊中的脓毒症诊断与治疗策略 下载:69 浏览:805

李尚宁 《诊断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重症急诊中的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诊断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辨识,常用的指标包括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异常等。治疗策略包括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必要时进行血液培养以精确定位病原体。液体复苏是关键的支持性治疗,有助于纠正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炎症调节剂和免疫调节治疗在控制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综合而言,重症急诊中的脓毒症诊断需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应综合考虑抗菌药物、液体复苏和炎症调节等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吸收+吸附油气回收法在液体储运罐区中的应用 下载:79 浏览:859

杜学斌 《天然气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液体储运罐区运行过程中,安全保障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因废气中的组分溢出造成大气污染,应该加强对吸收+吸附油气回收法的有效利用。有关部门及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分析此种回收方式的应用要点,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编制科学完善的油气回收工艺方案,加强对各项数据及参数的统计分析,确保有效吸附废气中的组分,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能够符合规定标准,达到保护及改善大气环境的目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