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曲面接触设计——全钒液流电池性能优化研究 下载:77 浏览:509

周正 刘佳燚 陈光颖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3期

摘要:
全钒液流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集流板、电极、电解液以及离子交换膜4部分。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各种极化损失,包括欧姆极化、电化学反应活化极化以及浓差极化。其中欧姆极化分为2部分,一部分由本体电阻产生,另外一部分由不同导体之间接触界面电阻产生。本文通过文章分析了一种曲面集流板设计,改变集流板与电极的接触面形式,达到减小界面接触电阻、降低电池整体极化电压的目的。另外,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集流板与电极接触形式的改变引起电极内部反应分布的改变,从而影响反应活化极化的分布状况。

基于电压补偿的晶体管直流增益在线测试系统 下载:65 浏览:508

鲁艺 《物理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利用晶体管直流增益随中子辐照注量的变化关系,建立了基于电压补偿的晶体管直流增益在线测试系统,以模块化软件架构设计方法及电压回读技术,实现了不同辐照功率下晶体管直流增益的实时监测,获得了辐照期间晶体管器件敏感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中子注量辐照下,研制的直流增益在线测试系统可满足晶体管损伤效应的实时测量要求,系统的测试精度达0.2%。

低压微网中小型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 下载:32 浏览:345

赵海川1 芦彦东1,2 郑浩康1 邢作霞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低压微电网中发电机侧不可控整流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问题,主要对电网电压跌落时永磁同步发电机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在分析直流环节电压失稳机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卸荷电路和网侧变流器最大电流输出联合控制的低电压穿越策略。通过监测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状态从而完成卸荷电路和网侧变流器的联合控制。重载情况下,采用卸荷电路控制直流环节电压,网侧变流器以最大电流输出;轻载情况下,直流环节电压采用传统电压环控制,利用网侧变流器剩余电流容量发送无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2种工况下,发电机侧不可控整流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均可有效实现低电压穿越。

基于RTDS的VSC控制参数分环拟合方法 下载:25 浏览:278

徐鹏1 米建宾2 蒙小飞3 谢欢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troller,VSC)作为风电、光伏及换流站等设备的主要电力电子元器件,其控制方式和参数整定对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实时数字仿真仪(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半实物仿真和纯数字仿真,提出一种用于拟合实际VSC控制模型参数的方法。以典型VSC并网系统模型为例,首先,借鉴锁相环原理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性观测坐标系建立方法,用于对比拟合2种仿真模型的阶跃响应;其次,分别给出了VSC锁相环、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拟合方法,其中在电流内环控制参数拟合过程中,利用观测坐标系在控制器锁相环输出角度未知时实现电流阶跃;最后,通过不同控制环节模型参数拟合时的仿真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含不同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 下载:23 浏览:277

朱月1 沙俊民2 赵静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建立双馈风力发电场及恒速恒频风力发电场交流并网仿真模型,通过交流系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研究对比2种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得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避免飞车的极限切除时间,故障持续时间小于极限切除时间便可维持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不脱网运行。通过在不同点设置短路故障对比得出,故障点距离风电场电气距离越远,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越强。

氧化钒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57

梁兴 高国华 吴广明 《新材料》 2018年4期

摘要:
V2O5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适合于锂离子的存储,与传统的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功率密度以及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等优势,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备受关注。但V2O5低的固有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导致其容量保持率低和倍率性能差;此外,充放电过程中反复的相变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而且氧化钒会部分溶于电解液,因此表现出差的循环性能。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对V2O5的固有缺陷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氧化钒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将氧化钒进行纳米化以增大比表面积和缩短离子扩散距离,同时通过复合、掺杂改性等方法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从而使V2O5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为可能。文章从氧化钒电极材料纳米化,在纳米化的基础上复合导电材料,调节工作电压窗口,掺杂金属离子这四类方法阐述对氧化钒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以及各种方法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过零点检测的台区电压畸变研究 下载:50 浏览:462

朱阳光1,2 刘瑞敏1 沈鑫2 刘静1 《数据与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
线路当中的非线性负荷的存在会导致线路的电压发生畸变,并且台区间的电压畸变存在一些特征。针对目前混合台区存在的台区误判或漏判问题,提供一种依据畸变特性进行台区所属的划分。

水平井成像测井工艺技术及应用 下载:61 浏览:462

赵永刚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为解决核磁共振、微电阻率扫描和扇区水泥胶结(SBT)在水平井中测井存在的钻具输送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湿接头总成耐高电压大电流难题、极低速测井难题和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良好贴井壁难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通过实施耐高电压、大电流水平井湿接头工具配套技术,水平井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居中技术,核磁共振成像钻具输送测井低测速控制技术,水平井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张开程度控制及紧贴井壁技术,成功解决了水平井测井中的问题,全面拓展了水平井测井资料录取范围。经完成的15口水平井核磁及电成像测井、60口水平井SBT测井的实际应用,各项工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水平井成像测井工程提供借鉴。

多电压等级直流电力系统发展与挑战 下载:36 浏览:381

李英彪1 梁军2 吴广禄1 李根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以及大规模分布式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接入,现有的交流电力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由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的技术优势,交流电力系统面临的这些挑战,却给直流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介绍了欧美各国和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压直流配电系统和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等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压直流配电技术和低压直流供电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说明,并针对现有交流输电技术的不足,分析了直流电力技术在新能源远距离输电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方面的优越性。最后介绍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直流电力系统发展在关键设备研发、控制保护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用于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微弱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下载:18 浏览:407

郑培超 李海 朱思蒙 郑昆朋 颜勃汶 张秦望 刘一帆 王礼阳 王金梅 《传感器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文中设计一种可用于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微弱电流信号检测电路。分析了前置放大电路中反馈电阻和反馈电容的选择,对比了跨阻式和T型电阻反馈网络两种前置放大电路结构的输出端噪声大小,设计了能够消除输入端共模电压干扰,并可有效消除环境温差等外界干扰影响的差分输入前置放大电路。所设计微电流检测系统还包括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次级电压放大电路及运放双极性供电电源电路。搭建了微电流发生电路测试所设计检测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将所设计微电流检测电路应用于光离子化检测平台,通入异丁烯气体进行测试,发现在异丁烯浓度为0~178.5 ppm范围内,输出电压与气体浓度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优度为0.983。通过测试酒精和丙酮挥发物证明,该系统可以推广到用于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检测。

基于脉冲涡流的金属薄板厚度检测研究 下载:10 浏览:413

赵桐 彭斌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将不同厚度的金属薄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带有高磁导率纯铁屏蔽罩的脉冲涡流传感器进行检测,从时域和频域上探究了传感器测得的差分电压与金属薄板厚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域上,峰值和峰值时间随金属薄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频域上,基频幅值与金属薄板厚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基频幅值更适合用于表征金属薄板厚度,且脉冲涡流的激励频率最好选择其基频对应的趋肤深度稍大于待测金属薄板最大厚度,可以在金属薄板测厚分析中得到应用。

基于脉冲涡流的金属薄板厚度检测研究 下载:20 浏览:411

赵桐 彭斌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将不同厚度的金属薄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带有高磁导率纯铁屏蔽罩的脉冲涡流传感器进行检测,从时域和频域上探究了传感器测得的差分电压与金属薄板厚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域上,峰值和峰值时间随金属薄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频域上,基频幅值与金属薄板厚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基频幅值更适合用于表征金属薄板厚度,且脉冲涡流的激励频率最好选择其基频对应的趋肤深度稍大于待测金属薄板最大厚度,可以在金属薄板测厚分析中得到应用。

自脱离式过电压保护器在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26

吴桂 林吴梅 丁佳 姚红梅 《能源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文中根据企业电网的特点,通过对中压配电系统中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单只氧化锌避雷器和普通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的运行现状,根据自脱离式过电压保护器的原理,来阐述自脱离式过电压保护器在企业电网中运用的优点及可行性。

一种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TVS结构 下载:57 浏览:318

苏海伟 赵德益 吕海凤 王允 赵志方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模块VBAT&VBUS端由于工作电压多样和应用环境的电应力强,需要其保护器件TVS提供适应4.5/7/12/15/18/24/26 V电源电压。并且在配合OVP的保护方案时,不仅要求TVS击穿方向具有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的特点,对正向导通方向也提出了耐大电流冲击和低钳位电压的要求。分析PN结单向二极管和NPN结双向二极管的静态I-V特性和动态浪涌残压特性,开发了结合两种结构优点的TVS器件,该器件在提供低漏电流的同时可降低击穿电压,其峰值电流IPP大幅度提升,钳位电压VC也下降到被保护器件的安全区内。

配电网一二次融合开关二次部分的可靠性测试 下载:64 浏览:376

马建伟1 毕猛强2 贺翔1 徐铭铭1 朱剑鹏3 赵海洋3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搭建高电压温度环境箱和雷电压冲击测试平台模拟一次设备工况环境,从温度和电磁干扰两个方面进行二次部分的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试验发现温度会导致二次部分功耗、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发生明显变化,雷电冲击造成高于1 kV的干扰电压会导致二次部分出现误动和死机等故障现象。测试结果可为配电网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的性能检测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附加阻抗法在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中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421

郭俞潞1 梁沛然2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系统,提出了一种在配电网电容电流实时测量应用中的方法—附加并联阻抗法,即在系统的任意一相投入附加阻抗。在保持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幅值低于最大允许值(低于相电压15%)的同时,对两次简单的电阻值和附加电感量进行变动。从而测量出不同的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幅值。为了精确地得到系统绝缘电阻和对地分布电容,可用相应的附加电感、电阻和测得的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幅值进行求解。最后对配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计算。并且给出了基于PSCAD软件对6 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计算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具有很高的测量精确度。因为对中性点电压与其他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具有测量范围广和测量简单、能够应用于电网绝缘参数的测量,以及附加阻抗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小的优点。

地铁车站施工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分析 下载:59 浏览:344

高瑜1 王娟2 孙思雅1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分析地铁车站施工临时用电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西安地铁4号线某站施工时,临时用电中存在供电方案选择、负荷末端电压损失、二级箱配置、漏电保护配置和开关箱接地等问题。在用电安全第一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并联电容器等措施,减少了用电元器件和电缆材料等投资。

低电压光电式烟感探测器芯片的设计 下载:74 浏览:434

宋清亮 阮颐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人们对火灾安全意识的增强,烟感探测芯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9V产品存在功耗大,电池不易更换的问题。低电压光电式烟感探测器芯片,已经逐步替代9V烟感芯片,成为安防系统中的主流。以BL5980为例,介绍了低压烟感芯片标定系统的原理与应用,以及自动标定系统的实现。

一种基于PD快充宽电压输出带过压保护的实现方案 下载:73 浏览:444

黄志生 阮颐 张兵兵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由于智能设备的电池容量小,电量消耗速度快,充电速度就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以苹果、华为、OPPO等国内外手机厂商提出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技术越来越普及,这是一种PD快充基于40 V工艺平台的宽电压(5~20V)输出的并带安全可靠的过压保护功能的实现方案。

恶劣工作环境中的开关和多路复用器设计 下载:83 浏览:464

杨佳一 刘天翔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描述了工程师在将模拟开关和多路复用器设计到恶劣环境下所用模块中时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一些一般解决方案建议,以供电路设计人员用来保护容易损坏的器件。另外,介绍了一些新款集成开关和多路复用器,这些器件在过压保护、防闩锁特性和故障保护上均有所改善,能够处理常见应力状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