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柴胡疏肝散加减辅助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26例临床观察 下载:24 浏览:264

刘瑜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女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GnRHa达菲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2、LH和FSH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为9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其余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GnRHa能够显著改善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女童的激素水平,避免第二性征过早出现,效果优于单一GnRHa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miR-34a-5p通过靶向醛缩酶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下载:84 浏览:487

王君 陈苗 黄优 张慧敏 沈超 项园 李佳蓬 廖兴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证明醛缩酶A(ALDOA)在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并探索miR-34a-5p靶向调控ALDOA的分子机制,为肝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ALDOA表达质粒,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ALDOA的过表达和敲降效果,CCK-8验证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结果]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ALDOA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敲降ALDOA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受到抑制(P <0.05),miR-34a-5p是通过靶向结合ALDOA的3'UTR抑制其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ALDO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肝郁脾虚型102例临床观察 下载:13 浏览:144

曹敏红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就诊的TD肝郁脾虚型患儿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1剂/d,早晚分服。2组均1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为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41%,治疗组为1.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TD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肝囊肿及肝血管瘤在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纹理特征对比分析 下载:68 浏览:318

谢才琨 朱小坚 黄海锋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肝囊肿及肝血管瘤在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纹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肝囊肿患者设为A组,50例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肝囊肿患者设为B组,再选取同期100例肝血管瘤患者设为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5个纹理特征参数,并对纹理特征有差异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A、C两组患者纹理特征参数中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均有明显差异,且回归分析中当P>断点值=0.7754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血管瘤,相反如P<断点值=0.7754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囊肿;B、C两组患者纹理特征参数中能量、对比度、自相关、熵均有显著差异,且回归分析中当P>回归值0.6389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血管瘤,相反如P<回归值0.6389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囊肿。结论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文理特征有显著差异,是鉴别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有效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郭亚雄主任医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儿科疾病举隅 下载:16 浏览:172

李泽龙 郭亚雄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郭亚雄主任医师认为脾虚肝亢为儿科多种病证的基本病机,治疗重调和肝脾、疏理气机,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疗效显著。附小儿遗尿症、儿童多动症、小儿厌食症3则案例,以资验证。

两种不同免疫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80 浏览:438

林伟琦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门诊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共确诊50例乙肝,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分析,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测率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相较于胶体金法对乙肝病毒血清表面抗原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乙肝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及应用。

血清TNF-α、可溶性HVEM及可溶性B7-H4水平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6 浏览:416

孟玉娟 王琛琛 王静 赵瑞娟 亓民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TNF-α、可溶性HVEM及可溶性B7-H4水平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NF-α、HVEM、B7-H4和AFP水平,分析TNF-α、HVEM、B7-H4和AF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HVEM、B7-H4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HVEM、B7-H4与AF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TNF-α、HVEM和B7-H4在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在肝癌诊断中具有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下载:14 浏览:164

胡姚 俞蕙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直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和医源性操作的规范化,目前,HBV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围生期或儿童时期感染HBV易致慢性化,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来源。与成人相同,儿童CHB的根本治疗亦为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现尚无定论,且抗病毒药物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阿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86

潘伟英 《诊断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肝素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价值与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行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研究组行阿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bF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溶栓后1h和2h血管再通率、治疗后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STEMI,有助于改善患者碱性纤维生长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率,应用效果显著。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230

丁亚丽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肝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均治疗12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疗效及不良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4.89%低于对照组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可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血清K18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260

向保云 《诊断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角蛋白18(K18)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7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115例乙型肝炎非肝衰竭患者设为对照1组、120例健康对照组设为对照2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K18水平,包括M65、M30等。结果观察组血清M65、M30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血清M65、M30显著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M65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血清M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肝衰竭可以影响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M65、M30水平,且血清M65水平与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0例分析 下载:68 浏览:271

李一 李少昊 《诊断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选择同期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减轻非酒精脂肪肝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T2毒素的纯化及抗肝癌活性的研究 下载:84 浏览:508

董媛 李玉杰 王虹霞 潘娅楠 梁兰馨 刘月宁 文静 辛本凯 王会岩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纯化T2毒素并探讨其抗肝癌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污染的玉米粒中分离T2毒素,采用MTT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染色法考察其对两种肝癌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划痕实验考察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纯化后,T2毒素纯度达到98%;当T2毒素浓度为8μg/mL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5±1.34)%(Hep G2)和(97±2.59)%(SMMC-7721),IC50分别为0.003 77μg/mL和0.003 25μg/mL,且有剂量依赖性。给药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贴壁细胞减少,细胞体积缩小,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结论]T2毒素能够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肝癌药物。

携带荧光素酶基因肝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在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应用 下载:87 浏览:501

翟向明 雷川 梁芷冰 李红卫 杜红延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建立可实时观察的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构建含有萤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利用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磷酸钙共转染HEK 293T细胞,收集纯化病毒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嘌呤霉素(puromycin)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转导细胞株,将细胞原位注射裸鼠肝组织,建立原位肝癌动物模型。[结果]包装纯化的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8.4×106TU/m L,感染肝癌细胞后成功筛选到稳定表达的肝癌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成功建立原位注射肝癌裸鼠模型,经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到肝癌细胞在活体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结论]荧光素酶肝癌细胞株的成功构建及利用该细胞株建立的原位移植瘤肝癌动物模型为肝癌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3例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下载:52 浏览:475

牛维维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总结3例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癌根治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病情观察、心理评估以及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病情观察,出院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专案管理在慢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474

金欣 任海燕 李爽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护理专案管理在慢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5例慢性肝病患者,将2018年1至9月实施护理专案管理之前收治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实施护理专案管理之后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护理专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分级、饮食依从性评分以及饮食依从性分级、复诊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管理能够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

脂肪酸合成酶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67 浏览:390

孙东雷 赵田禾 赵曼羽 张遵真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癌症中的作用,为将FASN作为肿瘤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防控靶点提供线索。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10 967份样本资料,采用cBioPortal和GEPIA肿瘤基因分析工具,探究FASN基因在癌症病人中的序列变化和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FASN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从GEO数据库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样本数据,分析FASN在NAFLD诱发肝细胞癌疾病进程中的作用;采用String数据库检索FASN相关蛋白并进行富集功能注释。结果 FASN基因在10 967份癌组织样本中的改变率为4.60%,在肝细胞癌、膀胱癌等多种实体瘤中表达上升;FASN在NAFLD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值为9.78±0.74和8.99±1.21(P<0.05),在重度脂肪变性和轻度脂肪变性患者的表达值为791.89±420.59和562.85±432.87(P<0.05);FASN相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为介导蛋白间结合、调节催化酶活性以及调控能量代谢。结论 FASN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抑制FASN有希望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

SBAR模式转科交接单的构建与实施 下载:56 浏览:496

许丽辉 林秀如 周海云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自制SBAR模式转科交接单在院内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家小组,编制SBAR模式转科交接单,并比较应用前后院内转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转科交接时间、交接单填写完整性和病情交接主动性。结果:应用后转科交接时间下降;病情交接主动性提高,交接单填写完整性提高;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BAR模式转科交接单的应用,缩短转科交接时间,提高交接单填写完整性和病情交接主动性,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2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下载:58 浏览:484

牛维维 段颖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总结2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做好病情观察、心理状态评估、安全防护、介入治疗期间护理、并发症观察以及出院随访的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达到良好的的治疗效果,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痊愈出院。

螺杆菌感染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Meta分析 下载:74 浏览:456

吴晓聪 郑洁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螺杆菌感染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探讨螺杆菌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研究,提取数据计算合并比值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共有19项,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肝癌组785例,螺杆菌的感染率为66.50%(522/785),对照组1 298例,螺杆菌的感染率为37.75%(490/1 298)。各项研究之间具有明显异质性,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OR值为9.55(95%CI:5.78~15.77,P<0.05)。结论螺杆菌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但结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