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科技强国视域下合肥市创新能力评估与提升路径比较研究 下载:52 浏览:393

陈套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对科技强国下城市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6个维度25项解释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VIKOR法测度2016年合肥市创新能力,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创新能力提升较快,与天津、重庆处于同一层次且略微领先,与北京、上海尚有较大差距。基于6个维度及与四大直辖市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路径建议。

诗艺、时代与自我形象的演进——编年汇校视域下的穆旦前期诗歌研究 下载:67 浏览:405

易彬 《中国文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穆旦是一位对写作反复进行修改的诗人——或可归入现代中国最勤于修改的作者之列。对于穆旦诗歌所展开的编年汇校工作,应和了日益兴盛的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知识理念和作家作品校勘,特别是汇校层面的工作实践。通过审定穆旦前期诗歌的编年问题,对其中繁复的异文进行细致校读,穆旦的个人写作史、文本演变史以及个人写作与时代语境的复杂关联均能得到充分的呈现。藉此,也可以见出作品编年与汇校所具有的效应远非仅仅止于一般层面的文献校勘,它能全面触及文献整理层面的一系列内容,也完全可能容纳更广泛的研究内涵,现代文学文献学本身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以文献学的视野观照现代文学研究,不仅能带动文本整理的精确化,亦将带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更新。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技术转移人才教育研究 下载:54 浏览:402

朱雪忠1 胡锴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聚焦于专业化教育。借助教育领域中人是如何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学习环境设计原理,阐述技术转移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基础的原因,提出技术转移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分析说明其具体内涵,并以欧美国家技术转移培训项目例示课程实践方法。研究结论对于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定者、输出技术转移培训项目的职业教育服务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风险容忍视域下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创新支持路径研究 下载:53 浏览:402

张岭1 郭英远2 张胜2 潘颖雯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探析了分阶段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具有项目筛选和公司监管优势,通过分阶段投资策略能够容忍并承担技术试错的风险,提升企业风险偏好,进而有效激励了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最后,提出了完善风险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社会可接受视域下金融科技(Fintech)功能定位与策略重构研究 下载:60 浏览:424

唐潜宁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金融科技(Fintech)在以极富创造力的形式推进现代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进入3.0时代,但"无序"、"过热"、"单边化"是我国各金融组织Fintech创新的突出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担忧,应迫切从社会可接受视角,对当代中国国情下Fintech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与发展路径重构,从而实现"科技-金融"的协调发展、发挥Fintech助力实体经济和服务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

健康中国视域下民族舞与排舞运动的融合研究 下载:52 浏览:258

陈雅琴 《体育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民族舞与排舞的相关性和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并深入探讨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民族舞与排舞运动在音乐风格、舞蹈动作、情感表达和服装道具四个方面的融合运用,以期可以创编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舞码元素的排舞,吸引更多的大众参与到大众健身运动中来。

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 下载:72 浏览:472

张前成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瑰宝。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收入在不断上涨,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体育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人们享受需求的重要手段,也开始备受人们的青睐。如今,在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在文化自觉视域下,为了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必须要合理地调整发展方向。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个人写作、时代语境与编者意愿——汇校视域下的穆旦晚年诗歌研究 下载:56 浏览:360

易彬 《中国文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前所见的穆旦晚年诗歌是个人写作、时代语境和编者意愿共同融合的一种奇妙混合物。本文运用文献学的汇校视域细察这种复杂的状况,既可见在"1976年"这一时间节点上,作家写作与时代语境、个人境况之间的特殊关联;也能凸显当代作家文献整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之清理,如写作时间和异文的厘定以及作品整理者的相关意图的辨析。

版本视域下的“十七年”长篇小说 下载:45 浏览:400

罗先海 金宏宇 《中国文学》 2018年6期

摘要:
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研究应沿着"版本—文本—变本"的视域推进。首先应识察长篇小说版本本性、版本内容构成和物质形态变化导致作品版本演变,呈现版本密度频、版本源流杂、衍生版本多等特征。其次应把版本构成置换为文本构成,着重考察副文本与正文本的关联,副文本的在场史料信息在参与正文本阐释过程中,也使历史化叙述路径走向更深的学理层次。最后还应落脚到变本视域,突出文本"纵"的维度,重点关注小说文本修改,这种修改常常导致作品艺术质量的损耗。这是一种不同学科角度的整合型叙述。通过关注版本本性、文本构成、变本蜕化及呈现出来的文学与历史关系,可为"十七年"长篇小说乃至当代文学历史化叙述寻觅新的路径。

跨圈层视域下方内方外两个世界的直接对话——《山游唱和诗》解读系列之二 下载:47 浏览:290

吕肖奂 《国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儒释之"道"因为有"异",而分为方内、方外两个世界,尊奉其"道"的人也因此而分为官员与僧人两个社会圈层;也正因为"道"有"异"而互相补充互相吸引,两个圈层之间才经常发生各种交集。当时方内与方外两个世界有着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礼仪法则:"山林"中"论道不论势","人世"间则"论势不论道",两个圈层中的官员和僧人在交往时常常根据个人的理解及性情在"道与势"之间调节以取得平衡。即便是在两个圈层共享的"诗与山水"——似乎可以超越"道与势"的审美世界,也因为无法完全剥离其身份教养及社会属性,而流露出鲜明的圈层意识与气息。

在哲学视域下领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73 浏览:279

李银 《物理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实践上的应用,培育核心素养就是建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站在哲学的高度,从不同角度研究的教学论完全相通,"ETA物理认知模型"是"学习进阶理论"的细化,用于指导物理教学实践更易操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法治社会新秩序的责任思维及其体系建构 下载:42 浏览:431

宋云博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社会都存在"零和博弈"与"互害现象"。这与本国优先主义、民粹主义和社会组织或个体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思维不强、责任定位不准及责任功能错位等问题紧密关联,因而应系统强化责任思维及其体系建构,明确法学教研的引领责任、立法规则的衡平责任、行政执法的管控服务责任、司法公正裁判责任、企业组织的社会发展责任和公民的社会主体责任等,才能协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法治社会新秩序的建构及其善治。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具体化和实践叙事问题 下载:92 浏览:435

刘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研究要符合实践的现实性,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都是通过整合诸多异质性因素来完成一件事情,就此而言,它不同于通过运用普遍概念而构成的抽象理论。因此这种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具体性为起点。实践的具体化是事情的完成过程,是一个叙事过程,即为"实践叙事"。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叙事将行动与事件等异质性因素整合为一个叙事统一体。它为实践赋予确定的特殊意义,提供范导作用。实践叙事既是实践筹划的起点,也是实践反思的对象。

新型业态视域下的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下载:12 浏览:402

刘永春1 付启元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新型文化业态是跨界融合下文化产业裂变扩张的结果,建立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力、价值引领力、质效提升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近年来,江苏省新型文化业态的总体发展保持向好态势,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主体持续壮大,本土海外双线需求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效的压力,存在科技、金融、旅游资源向新型文化业态转化不够充分、融合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型文化业态视域下,江苏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应精准把握突破点、着力构建话语权、全面激活动力源、有效提升保障力,以此催生一批优质新型文化业态,高端介入全球文化价值网链。

符号学视域下《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电影诗学建构 下载:63 浏览:381

金明 《当代艺术》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毕赣将故乡凯里凝滞成了爱情的最后幻域,并且以电影镜像重新开启自己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电影是杂糅了现实记忆与虚构梦境的开放性文本,通过对罗纮武破碎生命经验的书写,对梦境乌托邦的呈现,揭示"真实域"的内在匮乏。《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一种女性主义镜像之思,逃逸出传统男性叙事的权威,对女性的身份、主体性、身体进行了想象性的建构,使其变奏出独特的美学特质,进而建构出充满性别愉悦的身体诗学。

身份转换·修辞策略·影像机制——论女性主义视域下电影《刺客聂隐娘》的改编 下载:87 浏览:384

孙力珍 《当代艺术》 2019年11期

摘要:
相比于唐传奇中的《聂隐娘》,电影《刺客聂隐娘》摒弃"奇侠"形象,转而以刺客/女性角色为叙事核心,着力展现刺客/聂隐娘刺杀过程中的等待与观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刺客/聂隐娘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视域下,检视《刺客聂隐娘》的改编,首先通过表层文本比较,探寻侯孝贤以何种方式关照女性意识;其次从影像修辞策略挖掘侯孝贤迥异于唐传奇之处;此外从导演深层的影像机制中,窥探侯孝贤对女性主体建构与男女平权的现代化意识的呈现。

身份转换·修辞策略·影像机制——论女性主义视域下电影《刺客聂隐娘》的改编 下载:0 浏览:383

孙力珍 年期

摘要:
相比于唐传奇中的《聂隐娘》,电影《刺客聂隐娘》摒弃"奇侠"形象,转而以刺客/女性角色为叙事核心,着力展现刺客/聂隐娘刺杀过程中的等待与观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刺客/聂隐娘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视域下,检视《刺客聂隐娘》的改编,首先通过表层文本比较,探寻侯孝贤以何种方式关照女性意识;其次从影像修辞策略挖掘侯孝贤迥异于唐传奇之处;此外从导演深层的影像机制中,窥探侯孝贤对女性主体建构与男女平权的现代化意识的呈现。

“结构与行动”视域下的科学哲学 下载:45 浏览:426

刘鹏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只要承认科学是人类的一项事业,那么"结构与行动"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逻辑实证主义、库恩、社会建构主义是结构阵营的主要代表,他们分别采用逻辑、范式、社会等结构性概念消解了科学家行动的认识论自由;而拉图尔、皮克林、哈金等则通过强调个体行动者的作用,在对地方性与普遍性之关系进行辩证理解的基础上,塑造了一种新的科学实践哲学。基于科学观的转变,哲学家们呼吁一种"反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重塑一种全新的行动哲学。

哲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假设探析 下载:59 浏览:403

闫坤如 2019年10期

摘要:
人工智能与哲学紧密联系,人工智能中的算法与逻辑学密切相关,智能机器的意向性问题与心灵哲学相关等等。但人工智能发展之初学者关心的是技术问题,对哲学思考略显薄弱,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澄清其哲学基础,扫清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障碍都需要深入思考其哲学问题,才能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同时推动哲学研究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先锋小说审美批判 下载:52 浏览:341

徐立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重要理论。这个理论用于先锋小说的审美研究是具备有效性的。先锋小说重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表现,但因为自然感官的扩大化、社会属性的倾斜化、精神意识中主体消失导致了审美的异化。先锋小说表现了人的"人化自然和人化世界"的实践本质,却因为对自然性的过度铺陈和对外部存在的拒斥而走向了异端。先锋小说重视人的发现及个性创作,形成过文学声势,却因为人物的扁平化、文本的过度形式化、创作方法的外源化而逐渐式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