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 下载:485 浏览:451

周耀 关圣锡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将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作为研究内容,对其工艺特点和制备基础作出分析,说明工艺与制备对设计进度和成果产生的影响。从环艺设计的角度,探讨艺术玻璃不同的工艺特点,对实际案例中不同工艺特点的艺术玻璃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构成形式进行说明,使艺术玻璃的工艺制备能满足视觉和功能的双重需要,改变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重装饰轻功能的现状,为艺术玻璃的工艺与制备提供参考。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湘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研究——以陆家新屋为例 下载:79 浏览:480

许媛媛 陈祖展 刘梓慧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白鸟衔花——论日本动画中的“幽玄”美 下载:38 浏览:410

万柳 《当代艺术》 2018年3期

摘要:
日本当代动画作品选择性地继承了日本文化中古老高雅的"幽玄"美。日本动画的幽玄之美主要从四个角度得到呈现:幽玄美学强调适度表达真诚充沛的感情,这形成了自然简约的艺术风貌;幽玄美学强调主体体物的深邃,这导致对角色心灵世界的精细刻画;幽玄是一种高度关注超越性、精神性的美学,所以向死而生的死亡描写成为日本动画一大特色;幽玄美学中的贵族崇拜也为当代动画所继承,但融入了时代的新变,产生了一种外表高贵而内心稚嫩的新形象。

文化线路视角下的乡村整体活化策略探讨——以陇南北茶马古道平洛镇三村为例 下载:21 浏览:229

孟祥武1,2 包涵2 叶明晖2 《中国城镇》 2019年1期

摘要:
快速城市化导致我国的乡村问题日趋多样而严重,如何让村落走出时下发展的困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线路保护为线索,通过选取甘肃省陇南域内北茶马古道沿线与周边的传统村落作为调研样本,从文化旅游圈与特色产业链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新的乡村活化模式策略的研究,并重点选取一处典型区域提出区域性整体活化模式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于"非典型"的村落形成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村落活化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乡土景观保护研究——以兰州市永丰村为例 下载:76 浏览:422

刘奔腾1,2 严海慧1 马珂1,2 张新红1,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乡土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物质和文化载体,在旅游商业开发的冲击下面临着乡土风貌破坏、乡土文化遗失的双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的价值构成要素,揭示了乡土景观保护对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建立文化旅游与乡土景观互促机制的基础上,从空间整合、文化传承、时令保护三方面提出面向文化旅游的乡土景观保护策略。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为实证研究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乡土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验证表明,乡土景观保护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进而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目的。

兰州城关区绿地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下载:55 浏览:457

毕晓莉 梁雪冬 《中国建筑》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气候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舒适度要求特别高的绿地空间愈加重视。该文从兰州的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兰州寒旱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城关区城区空间特征和人群需求为基础,合理地布局绿地空间和植物景观元素组合,以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根据其绿地空间现状,对兰州城关区绿地空间提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为寒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绿地空间设计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历史文脉视野下藏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初探——基于尼巴村实践 下载:95 浏览:505

李沁鞠 张小娟 刘奔腾 《中国建筑》 2019年3期

摘要:
该文选取中国传统村落——甘肃藏区尼巴村为研究对象,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交通区位条件和人文特色,相比洮河流域的其他藏区本身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较弱。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意识薄弱,尼巴村曾引以为豪的特色民居、传统街巷、生活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外界文化侵蚀,失去了其本身的韵味。借用人文地理和历史学的方法,重新界定历史文脉的内涵,即自然、社会、人文、技术,强调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空间环境与历史人文在尼巴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关系,从生态环境、用地功能结构、传统形态、历史风貌等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探讨对甘肃藏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探究 下载:103 浏览:2072

上官明洁 《当代艺术》 2024年11期

摘要:
现阶段部分高校将艺术教育作为了后续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主要目标,并推动教育体制逐渐走向了完善化的发展以及建设进程。然而,由于在转型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与不足,所以为了保障学生未来发展阶段的稳定性,需要制定健全的教育方针,并在文化创意产业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打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同时加强高校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新型的文化产业的支撑下,为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加强了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活动的适应性,发挥出了艺术教育在文化产业当中的实用价值。

消费社会视角下抖音直播现象分析——以董先生为例 下载:165 浏览:1771

郭万云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互技术使得人们能够便利的进行线上购物,而在淘宝、京东等一系列网络购物平台蓬勃发展时,抖音作为移动短视频的代表也成功转型为综合性电商型APP。随着技术发展,线上购物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厘清消费社会与抖音直播带货的内在逻辑,通过个案来探析当前电商直播的特点,从网红、平台、消费者三个方面来探讨抖音带货狂欢背后的因素,有助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对反转新闻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表现研究 下载:122 浏览:1264

吴卉聪 《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引起社会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反转新闻在当前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多元表现形式,文章采用了文本分析方法,以反转新闻的特征和原因作为切入点,概述了反转新闻从产生到反转再到舆论平息的发展过程。随后,基于不同新媒体平台独特的传播形式,借助“互动仪式链”与“网络社会理论”解构了反转新闻中受众参与反转新闻转发、讨论等行为的原因,探讨了现代新闻中发布者角色的转变。除此之外,本文选择了包括新浪微博、B站、今日头条等三个新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如今的现代新闻发布者借助Web 2.0技术,已经将新闻传播,从传统的由传统精英阶层掌握的社会资源,转变为了自下而上的普通民众都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新媒体平台中频繁出现的反转新闻,其实与媒体平台的利益导向,以及当前社会思潮都存在密切联系。基于这些,我们对反转新闻的政府、自媒体和网民等参与主体,都提出了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媒介素质培育以及网络信息分辨能力等的建议,旨在能够营造更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然而由于本文仅针对微博、B站、今日头条等特定新媒体平台进行分析,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新媒体平台的情况。且由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限制,研究结果也可能受到平台选择和数据来源的局限。

应用型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风景写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下载:468 浏览:3677

孙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应用型高校和教师在风景写生实践课程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开始注重户外写生实践,这为我国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元化的创新语言相继出现,给设计艺术领域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也逐渐被行业认可并发扬。高等院校的写生实践课程必须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摒弃陈旧观念,发扬创新性、多元化的写生实践教学,努力进行艺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让风景写生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其对艺术教学的作用。教师只有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本质,不断探索创新写生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新颖的知识,这对其之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建筑设计艺术中线条韵律与环境艺术研究 下载:328 浏览:3500

​李弘玉 《中国环境保护》 2021年7期

摘要: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要不断提升建筑设计的线条韵律,将环境艺术与线条韵律结合在一起,采用先进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建筑设计的效果,提高建筑的艺术性和美观性。本文就建筑设计艺术中线条韵律与环境艺术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人工智能设计与设计教育改革 下载:342 浏览:3617

姜艳 《人工智能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技术原理的分析,梳理人工智能对未来设计师的需求,从而推导设计教育在应对人工智能设计趋势时所应该做出的改革实践。设计教育在经济活动逐渐发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而人工智能技术介入设计领域,替代了部分的底层设计工作,对高层次的设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引导目前的设计教育回归商业属性,在艺术与应用中取得平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