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熟悉性对被试操作效应的作用:来自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证据 下载:38 浏览:355

刘贵雄 贾永萍 买合甫来提·坎吉 王新洋 刘欣欣 《心理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基于边界识别与组合的裁判文书证据抽取方法研究 下载:30 浏览:337

杨健1 黄瑞章1 丁志远2 陈艳平1 秦永彬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6期

摘要:
裁判文书中的证据是法官量刑的基础。通过证据抽取可以对案件审判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支撑"智慧法院"建设。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大多数都比较长且存在嵌套现象,例如,"张X的身份证复印件"中的"身份证复印件",而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iLSTM-CRF对较长实体和嵌套实体的识别性能较低。为了解决因裁判文书中的证据长度较长和嵌套现象而导致证据抽取性能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识别与组合的证据抽取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BiLSTM-CRF模型识别证据的开始边界和结束边界;然后组合开始边界和结束边界,形成携带大量丰富细粒度边界信息的候选证据;最后使用基于三通道的多核CNN模型,融合细粒度的边界信息特征,对候选证据进行筛选,识别候选证据中正确的证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抽取裁判文书中的证据。

双特征空间客体捆绑关系的存储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下载:44 浏览:229

傅亚强 《心理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完成位置客体、方向客体和位置—方向捆绑客体的工作记忆诱发的皮层慢电位。实验发现:在第1个客体呈现后的300ms到600ms之间,在顶叶皮层(CP5、P7、P3),位置客体、方向客体比捆绑客体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成分;在右额(F4、FC6、FC2、F8)、右后颞(TP10)、左颞(T7)、左后颞(TP9)等脑区,捆绑客体比单一特征客体诱发出了一个更正的成分;在800至1400ms的慢波成分上,位置和方向捆绑客体在F4、FC6和F8三个记录点诱发的波形比单一特征客体的波形波幅更正。右侧前额叶参与了客体整合表征的存储,该结果支持了情景缓冲器的假设。

汉语谐音与语义双关语的认知神经加工差异——ERP证据 下载:45 浏览:333

杨思琴1 徐文玉1 江铭虎1 张骁晨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3期

摘要:
该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观测汉语谐音双关语与语义双关语两者是否存在认知神经加工上的差异。结果发现,语义双关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谐音双关语以及不符合逻辑语篇的正确率。谐音双关语组、语义双关语组和不合逻辑语篇引发的脑电波数据在300~900m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语义双关语和不合逻辑语篇都引发了N400效应。脑电波形图和脑电波地形图显示,前者引发的N400效应略微晚于后者引发的N400效应,但数据统计的结果不显著。在600~900ms,谐音双关语引发了P600效应。研究由此推论:汉语谐音双关语与语义双关语认知层面的加工差异与双关语的呈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密切相关。

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来自IAT和BIAT的证据 下载:47 浏览:336

吴睿1 郭庆科1 李芳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书房一角”:周作人阅读史初探 下载:43 浏览:359

袁一丹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9期

摘要:
要摆脱种种主义的标签或立场之争,空手进入周作人的思想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是从他读过的书入手,清理这些书在他精神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哪些构成他应对危机的思想资源。本文并非目录学意义上的文献整理,意在通过揭露苦雨斋的书房一角,探究周作人所谓"杂学"的来源,重点考察其不合时宜的思想立场背后的知识谱系。基于苦雨斋藏书的保存现状,理想的研究路径是采取文本内证与实物搜讨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以竭泽而渔的版本目录学整理为基础,最终导向个人思想史及精神生活史的探究。之所以从阅读史的角度进入,是为了让自己"大于"研究对象,与其保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对话关系。

内隐多效性选择的ERP证据 下载:42 浏览:230

蔡荣华1 钟毅平1 范伟1,2 张文洁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内隐多效性选择及其神经机制。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配对的纯色图片刺激,并进行分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发现,在P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2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N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小的N2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小的N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P3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3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外显目标与内隐目标同时被呈现时,被试趋向于做多效性选择,这可能表明无意识信息加工具有相当大的权重。且右后部脑区可能是加工多效性刺激的核心和关键区域,P3成分可能反应了内隐多效性选择的精细加工过程,能够作为内隐多效性选择的有效的ERPs指标。

道德判断的整合和分离效应:ERP的证据 下载:43 浏览:317

谢清1,2 杨群1 田学红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该研究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探索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事件的时程加工特点。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道德违反事件在P2成分上未出现明显差异。在N2成分上,所有道德违反事件和中性事件差异显著,且涉及性的道德违反的波幅大于涉及身体伤害和诚信的道德违反事件。在P300和晚期正成分上,只有涉及性的道德违反事件和中性事件出现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领域的道德违反事件在早期阶段可能存有共同的加工机制,而在后期的加工阶段中开始出现分离趋势。

公路运输通道动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68 浏览:476

王鹏1 郑贵省1 王元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现有的公路运输通道能力评估方法并未考虑随机因素影响。采用路段动态通行能力作为路段的容量限制,并以两种路段动态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折算系数法和基于证据理论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公路运输通道动态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算例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分析师期望落差会促进战略变革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5 浏览:244

钟熙1,2 宋铁波1,2 陈伟宏1,2 唐元佑1,2 《当代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分析师期望落差会促进战略变革吗?为回答该问题,在考虑CEO预期任期调节效应,以及CEO预期任期与CEO持股联合效应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未达成分析师的业绩期望时,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后发现:随着CEO预期任期的延长,分析师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正向促进作用将增强;随着CEO持股比例的提高,CEO预期任期对分析师期望落差与战略变革之间关系的增强效应将被强化。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推进文献从外部视角来理解战略变革。

高管从军经历影响公司治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6 浏览:222

王元芳1 徐业坤2 《当代管理》 2020年3期

摘要:
从军经历影响高管行为选择和管理风格,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以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反映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从军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过从军经历的高管所在民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及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更低,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制度环境影响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越弱时,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越大;高管从军经历与MBA教育在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替代效应,且从军经历具有更为重要的稳定影响;管制行业民营企业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理解我国企业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拓展高管异质性影响公司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基于中国EPU指数的经验证据 下载:12 浏览:148

徐光伟1 孙铮2 刘星3 《当代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32 浏览:377

颜恩点 李上智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针对产能过剩这一重大课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构造产能过剩变量,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非产能过剩公司相比,产能过剩公司的创新能力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加强、转型升级困难和政府救济增加等渠道,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创新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用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3 浏览:335

宋曼 卓建伟 《管理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用当前机器学习领域最为前沿的LightGBM算法研究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股东以往累计质押比例是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大股东股权质押更多受到融资约束和资金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资产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增长速度快的成长性企业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发生股权质押。与国有企业相比,资产规模对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更大。加强对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强制性披露,增强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自身良好发展,有助于缓解大股东股权质押问题、稳定资本市场。

企业碳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S&P500强的证据 下载:22 浏览:227

周志方1,2 董子琦3 曾辉祥1 肖艺璇1 《当代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效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环境效益的直接工具,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企业优化低碳管理体系,提升低碳运营水平,实现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本文以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为平台,以2011-2014年S&P500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企业碳效率及其与企业价值、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压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碳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碳效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与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与筹资数量、资产负债比率相关性不大;企业碳效率同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经济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碳效率在企业低碳化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渐健全完善,中国企业应当树立低碳运营意识,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有步骤、有重点地提升碳效率。

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 下载:88 浏览:329

赵汝为1 熊熊2 沈德华2 《当代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投资者情绪研究日益受到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主流文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并探究了其对中国市场中以中证100、中证2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超大盘、大盘、中盘以及小盘股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仅对超大盘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大盘、中盘和小盘股均不存在稳健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层的风险预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雾霾的溢出水平测定与治污资金分配研究——来自京津冀的证据 下载:58 浏览:422

贾尚晖 石丽红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雾霾溢出效应的测定有助于优化治污资金的分配和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本文通过雾霾污染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省级地区PM2. 5转移矩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京津冀雾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PM2. 5污染相互溢出关系中,河北为PM2. 5净输出地区,而北京和天津为PM2. 5净输入地区。结合2017年数据,区域间治污资金分配如若考量溢出效应,则京津冀三地进行的治污资金初次分配比例应从18. 23%、5. 53%、76. 24%变为29. 33%、10. 36%、60. 30%。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治污资金的纵向分配中应适当考虑外部性而重点关注对于雾霾输出地的投入;在雾霾的协同治理中依据污染物当量减少和溢出规模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中,剔除溢出效应干扰,识别真实绩效,提高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

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并购——基于创业板市场的证据 下载:34 浏览:275

王磊 刘海邻 贺学会 《当代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以创业板公司2009年至2014年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并购行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企业并购在支付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偏好,具体为混合支付﹥现金支付﹥股票支付;虽然私募股权投资积极介入企业并购,但并没有使收购方企业在并购后显著提高经营绩效,而且,有私募参与的并购在公告日期间的股东财富显著低于无私募介入的并购,反映出市场对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并购事件反应消极。上述结果表明,在创业板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能影响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但未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直接证据。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下载:58 浏览:419

刘慧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9期

摘要: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我国2002-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人口结构划分为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婚姻结构三个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少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和未婚人口比例对经常项目收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经常项目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对经常项目的负向影响不显著。文章所得结论为如何实现人口结构变化下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会减少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下载:88 浏览:495

李莉梁 恒通 王明智 张心睿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回归,考察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通过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总体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地减少污染,缓解产业聚集地的环境压力。地区差异上,东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该影响在西部多数地区尚未显现。最后,针对分析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