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分层注水用柔性复合管系统设计及应用分析 下载:69 浏览:413

李召勇 崔晓轩 孟庆义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油田注水用钢制管线因腐蚀、结构等问题一直严重影响采油效率和采油成本,通过对原有井下用柔性复合管性能的进一步优化,研发出适应分层注水用的柔性复合管,并成为国内首例现场试验成功的针对分层注水用柔性复合管及封隔器等配套工具的试验,明显的降低了管线的腐蚀和结垢速率,有效的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的劳动强度,证明了井下用柔性复合管在分层注水领域的可实施性。

基于非线性频率上转换的红外成像技术研究 下载:24 浏览:214

赵令伟1,2 刘磊2 华卫红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泵浦条件下的红外上转换成像技术。介绍了基于非线性频率上转换的红外成像技术基本原理,使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相应模型,分析了频率上转换效率,并基于模拟结果,分别对不同泵浦条件下的红外上转换成像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脉冲泵浦光实现了红外上转换成像,得到了中红外信号图像的成像信息和分辨率,为进一步提高频率上转换效率,使用连续泵浦光进行实验,实现了低功率输入条件下中红外图像信息的上转换成像,并对不同泵浦功率条件下的非线性频率上转换成像信息进行了分析。

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状况评估方法设计研究 下载:54 浏览:336

何伟1 宋国君2 陈德良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数据,从满足排污许可证关于排放浓度限值和排污许可量管理要求的角度,提出了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状况评估方法设计框架,包括污染物连续达标排放判定依据和最优排放控制量核查技术,并基于案例城市火电、钢铁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放数据对上述大气固定源排放管理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落实《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的编制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化学切割技术在连续油管遇卡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5 浏览:39

单勇 张良 邓智源 王琦 李陪 佘鸿祥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5期

摘要:
化学切割技术是处理油气井中油管管柱遇卡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实际作业井—X井内连续油管遇卡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事故原因与技术难点,提出采用电缆输送化学切割器进行切割的解卡措施。介绍了化学切割器技术的结构特点与原理,设计了化学切割基本工艺流程与切割作业管串。通过在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化学切割工艺简单可靠,切割的鱼头规则,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为小直径油管遇卡处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连续热镀锌机组冷却风机振动异常诊断与处理 下载:65 浏览:422

杨晓敏 寥嘉豪 《中国设备》 2020年1期

摘要:
根据风机振动参数和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判断风机异常来源于转子不平衡和电机对中不良。通过对停机检修前后的全程跟踪,最终找到风机振动异常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身体姿势识别倒置效应量的连续性变化 下载:51 浏览:321

陶维东 陶晓丽 《心理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以生理机制上整体可能身体姿势、整体不可能身体姿势和碎片身体姿势作为材料,系统操纵两个角度差为零的身体姿势偏离其竖直状态的角度,对错误率和反应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发现:(1)整体可能身体姿势、整体不可能身体姿势的识别错误率和反应时与其偏离直立状态角度之间可以拟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碎片身体姿势的识别错误率和反应时与其偏离直立状态角度之间无法拟合显著的线性关系;(2)整体身体姿势(可能身体姿势和不可能的身体姿势)识别均出现了显著的倒置效应,而碎片身体姿势识别未出现倒置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身体姿势识别倒置效应量的延续性依赖于整体布局加工。

热轧板带在连续热镀锌机组中的张力控制 下载:50 浏览:462

赵卫红 李帅 冯国昌 《冶金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对热轧板带在连续热镀锌机组中的张力辊模式及张紧辊放大因子做出阐述,并对热轧板带在热镀锌机组的张力值参数进行计算,稳定了热轧连续热镀锌机组的张力控制。

岩溶复合地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下载:5 浏览:146

张新宏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对于深基坑的防水、防渗、做好基面处理、提高支护刚度具有很好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软卧地层深基坑工程。因岩溶的复杂性或工程处理措施不得当、不及时,其土建风险和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大,有时风险后果极为严重,甚至直接关系到基坑开挖成败。依托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实践,以项目难点为切入点,对岩溶地质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岩溶探测方案比选、岩溶处理、敏感地区施工技术进行介绍,提出安全保障措施,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载波相位连续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7

贾振国1 吴海洲1 洪锋2 刘岗风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宽带阵列信号波束合成过程中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问题,在建立阵列天线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易于实现的宽带阵列波束合成处理流程,同时根据信号处理流程对宽带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根据分析和推导过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

连续梁挂篮行走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下载:11 浏览:133

尹岽惟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原有连续梁悬臂浇筑挂篮设备没有推进装置,缺失限位措施,这是施工中造成挂篮卡机和主桁架扭曲的重要原因,易发生倾倒、脱落等安全事故。研发了桥梁悬臂浇筑挂篮行走装置,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装置能确保连续梁挂篮施工安全高效。

廊坊光明道立交上跨高铁桥梁方案研究与设计 下载:7 浏览:142

庞元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因地制宜选取桥梁设计技术和做好跨越高铁防护是保障市政道路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关键。针对传统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中多考虑桥梁设计、对施工及运营等环节的一体化统筹尚需改进问题,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提出了市政道路上跨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大跨桥梁设计关键技术,从结构选型、转体施工和临近高铁深巷坑设计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其次,从防异物入侵、防抛网设置和桥梁防撞三个角度给出了跨越高铁桥梁防护措施;最后,从主桥施工及运营阶段对高铁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设计、施工和运营要求。

连续荷载作用下单排桩隔振效果研究 下载:96 浏览:482

刘杰1,2 刘晶磊1,2 温孟瑶1,2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研究连续型荷载作用下的单排桩隔振效果,分别研究了桩长,桩径,桩间距与振源距等因素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室外试验,以连续型荷载作为振源,对单排桩在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作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果表明:增加桩长和增大桩径对增加隔振效果有益。减小桩间距和振源距离对隔振效果较好。

某单箱双室道岔连续梁偏载效应研究 下载:13 浏览:159

陈留剑 李运生 张彦玲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道岔连续梁设计中,一般采用土木工程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类似的软件有Midas Civil、BSAS和桥梁博士等)进行计算分析,而这类软件的梁单元模型需要利用偏载系数来考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偏载效应。利用Midas FEA软件建立单箱双室道岔连续梁的全梁实体单元模型,在偏心ZK荷载作用下,获取准确的偏载系数,用以指导设计。通过分析认为:在挠度验算和支座吨位选取时,需要考虑活载的偏载效应;在实际设计中,如果之前没有可以借鉴的类似桥梁设计例子,建议采用板壳或实体单元模型获取准确的偏载系数。

E2地震作用下某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12 浏览:165

时小梅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研究强震作用下连续桥的抗震性能,以某(3×25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输入E2水平的3条地震动,通过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该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并对本桥抗震性能做出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恒载和E2地震共同作用下,本桥边墩墩底弯矩和中墩墩底弯矩均小于其屈服弯矩,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从强度角度分析,本桥抗震性能良好。

连续梁桥整体横向旋转复位技术 下载:63 浏览:358

田学志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基于摩擦阻荷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平移复位装置,适用于空间狭小的柱墩支撑桥梁结构整体复位,复位过程中桥墩几乎无附加水平力。某曲线连续梁的横向复位实践表明:该复位装置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施工便捷,周期短、成本低;梁体旋转复位水平力随位移量逐渐增加,最大旋转复位等效摩阻系数应按照6%进行预估。

横移法在高铁连续梁转体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173

王振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横移法施工在临近既有线桥梁建设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对既有线路干扰小、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日兰高铁高上1号特大桥采用转体法上跨京沪高铁,两段35 m连续梁紧临既有线路。采用在距离京沪高铁30 m以外的位置进行浇筑前准备,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千斤顶横移,将支撑体系连同梁体钢筋模板一起横移至主墩区域后分段浇筑混凝土后进行转体。结果表明: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通行的同时,转体连续梁采用横移法施工能有效的确保施工进度,极大地降低了既有线施工风险,对临近既有铁路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异步施工法研究 下载:46 浏览:520

刘丹1 陈亮1 吴文清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异步施工法也称自承重悬臂浇筑法,是基于变截面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这种桥型结构自身的特点,形成的一种新型施工方法。将箱型结构的顶板、底板、波形钢腹板划分为3个独立施工面同时施工,优势是节省工期、安全高效。

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新型异步施工工艺简算方法研究 下载:86 浏览:265

刘同根1 梅俊伟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降低异步悬浇施工工艺在计算过程中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设计计算的效率,以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桥梁精细化计算模型,对新型异步悬浇施工工艺简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调整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异步悬浇施工的桥梁按照传统悬浇施工方法进行结构计算具有可行性,并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非全截面状态的验算方法。

环境温度对单薄壁墩连续刚构0#块水化热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41

唐杨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以重庆市某单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FEA建立0#块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平均环境温度和温度变化幅值下单薄壁墩连续刚构0#块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了此条件下0#块水化热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0#块的拉应力区域主要出现在通人孔附近、横隔板与箱梁腹板和顶板交界的位置、横隔板内部中心区域以及横隔板位置对应的翼缘板,横隔板内部中心区域拉应力范围最大,通人孔附近通常出现拉应力峰值;横隔板内部的主应力大致表现为先压后拉;平均环境温度的改变对横隔板内部的主应力影响不大,温度变化幅值越大横隔板内部的主拉应力越大;平均环境温度和温度变化幅值越大通人孔倒角位置的主拉应力峰值越大。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设计优化研究 下载:64 浏览:390

姜竹昌1 赵昊2 曹洪亮1 吴文清2 尹永胜1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虽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在支座处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处施加了预应力,但仍然存在桥面板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山东省广饶县小清河特大桥2号主桥为例,在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难点及其相关技术措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基于部分组合技术及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支座处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重点对该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抗裂性、支点反力及全桥刚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始终受压;仅采用部分组合技术或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到拉应力作用,且拉应力较大。由此可知,综合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桥面板开裂,改善桥梁耐久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