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评价及进展 下载:44 浏览:417

黄芸 高建鹏 王辉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肿瘤疫苗是近年来肿瘤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其种类繁多,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类别。2011~2017年间有15个肿瘤疫苗类新药获批上市,实现了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迈进,为肿瘤的治疗模式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革。全文就近几年肿瘤疫苗领域的新药从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远隔效应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 下载:40 浏览:223

徐唐鹏 胡梦雪 许斌 宋启斌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远隔效应概念的提出及放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关于如何促进远隔效应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投入研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促进原发及转移部位肿瘤消退。同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纳米颗粒技术、SRBs及肿瘤内输送技术,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减轻肿瘤免疫抑制及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

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评价及进展 下载:20 浏览:285

黄芸 高建鹏 王辉 《肿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肿瘤疫苗是近年来肿瘤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其种类繁多,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类别。2011~2017年间有15个肿瘤疫苗类新药获批上市,实现了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迈进,为肿瘤的治疗模式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革。全文就近几年肿瘤疫苗领域的新药从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远隔效应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 下载:27 浏览:249

徐唐鹏 胡梦雪 许斌 宋启斌 《肿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远隔效应概念的提出及放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关于如何促进远隔效应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投入研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促进原发及转移部位肿瘤消退。同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纳米颗粒技术、SRBs及肿瘤内输送技术,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减轻肿瘤免疫抑制及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 下载:58 浏览:354

钟志伟1 孙康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f Natural IOL,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观察组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UCVA≥0.8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研究时间点残余散光度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28只眼IOL轴位旋转度均<20°,平均(3.1±1.2)°。结论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旋转稳定性高。

TOPⅡ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39 浏览:345

陈巍1 田燕妮2 张毓1 《肿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A(TOPⅡA)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OPⅡ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OPⅡA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8.1%和62.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OPⅡA高表达与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WHO组织学分级、ER、Her-2、Ki-67表达水平有显著性相关(P<0.05)。截止至2018年1月31日,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75.0%,其中TOPⅡAm RNA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5.28%和90.91%(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模型分析,肿瘤体积(HR=2.040,95%CI:1.132~3.675)、淋巴结转移(HR=1.028,95%CI:1.005~1.051)、WHO分级(HR=1.520,95%CI:1.069~2.162)、TNM分期(HR=2.115,95%CI:1.385~3.231)和含蒽环类化疗药物方案(HR=1.985,95%CI:1.094~3.601)是影响TOPⅡAmRNA高表达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组织TOPⅡA表达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表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陡峭轴向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结果比较研究 下载:61 浏览:355

冯桂强1 曹珊2 万小波3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陡峭轴向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至2018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Toric IOL的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随机分为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陡峭轴向切口和非陡峭轴向切口,进行植入Toric IO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Toric IOL旋转度数、轴位差以及对比敏感度。结果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值低于术后,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显著高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值高于术后,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显著低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晶状体旋转度低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晶状体旋转度,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显著高于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轴位偏差显著小于非陡峭轴向组;非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值,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接近于正常值,陡峭轴向组患者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高于于非陡峭轴向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 IOL的临床效果优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对于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良好恢复意义重大。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家系RET基因突变筛查的临床意义 下载:18 浏览:193

丁燕1 冯俊2 应荣彪2 《肿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的临床诊治特点及RET原癌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个MEN2A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并提取外周血进行RET原癌基因测序和降钙素检测,并绘制家系图。[结果] 10名家族成员均存在RET原癌基因第11外显子第634位点TGC→TAC杂合错义突变,即p.C634Y突变,其中病理确诊MEN2A患者7例,另3名成员为该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分析显示Ⅲ、Ⅳ、Ⅴ代中均有基因突变者,并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经随访发现,接受手术4例患者术后降钙素及CEA升高,其中3例B超示甲状腺肿块,1例甲状腺残留。3名基因突变携带者中,2名降钙素升高,1名经B超示双侧甲状腺小结节,但降钙素水平正常。[结论]对MEN2A家系进行RET基因测序和降钙素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以改善预后;对无症状的RET基因突变携带者,应根据其降钙素水平,实施个体化的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除或严密随访观察。

HE4及CA125评估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下载:32 浏览:185

傅志勤1 鲁超2 殷珂欣3 陈雅卿1 《肿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A125和HE4对原发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127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血清CA125及HE4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组织分级、腹水量、术后残余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CA125仅与FIGO分期显著性相关(P=0.006)。浆液性卵巢癌、FIGO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的患者HE4表达阳性率更高(P<0.05)。CA125与HE4表达与手术残余病灶、腹水量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原发性卵巢癌术后1年生存率为94.7%,3年生存率为78.8%,5年生存率为61.9%。HE4低水平患者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显著性优于HE高水平患者;而CA125低水平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性优于CA125高水平患者。[结论]术前血清CA125及HE4均可评估卵巢癌FIGO分期,但HE4更能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且术前HE4水平可预测卵巢癌1年及3年生存率,而术前CA125水平可协助预测其5年生存率。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58 浏览:349

李凤媚 宋艳萍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连续3个月每个月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视网膜层间或层下积液完全吸收,至少随访24个月以上。根据起始治疗3个月后复查病灶是否再活动的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44例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50±7.4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9±0.2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为(372.82±84.70)μm,平均不伴异常分支血管网(BVN)面积为(3.35±1.06)mm2,平均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GLD)为(3.05±1.20)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视网膜层间积液(IRF)或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MH)≥1 PD者分别为18、18、10、15只眼。未复发组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19±13.2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7±0.23),平均CRT为(361.94±66.21)μm,平均BVN面积为(2.91±0.93)mm2,平均GLD为(2.06±0.62)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RPED、IRF或SRF、SMH≥1 PD者分别为7、11、9、10只眼。单因素分析及多元Cox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基线时各参数。结果 2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组起始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间隔为(2.92±2.42)个月,平均注射次数为(6.61±2.12)次。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logMAR BCVA、平均CRT、息肉位置、BVN面积、R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存在SMH≥1 PD(P=0.031)、GLD大者(P=0.011)与病灶再活动性相关。结论基线时存在SMH≥1 PD、GLD小的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不易复发。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浆miR-146a和miR-155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49 浏览:371

朱祥祥 陈震 饶卓群 王琼 杨扬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浆miR-146a和miR-155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AMD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眼部检查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浆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一步分析miR-146a和miR-155表达水平变化对AMD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miR-146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D患者miR-146a表达水平与IL-1β、IL-2、IL-6、IL-8、TNF-α呈负相关性(P<0.05);miR-155表达水平与IL-1β、IL-2、IL-6、IL-8、TNF-α呈正相关性(P<0.05);分别以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miR-146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诊断敏感性为78.35%,特异性为89.16%,P<0.05;miR-155的AUC为0.758,诊断敏感性为73.29%,特异性为91.50%,P<0.05。结论 AMD患者存在血浆miR-146a表达水平下调,miR-155表达水平上调现象,并与炎症反应相关,同时可作为AMD的潜在诊断指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下载:36 浏览:33

叶丹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为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其相关性皮疹,严重者可能影响EGFR-TKI的使用。现代医学主要从对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作用、炎性反应及皮肤损伤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医将其归为"药毒"范畴并进行辨证论治。全文结合相关文献对EGFR-TKI相关皮疹的发生及中西医治疗作一综述。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临床观察 下载:62 浏览:383

黄静 项道满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门诊患者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儿童眼科门诊治疗的66例眼部血管瘤患儿服药后瘤体大小、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83.3%患儿1周内瘤体颜色变浅或充盈度较前下降,疗效Ⅰ级4例(6.1%),Ⅱ级7例(10.6%),Ⅲ级9例(13.6%),Ⅳ级46例(69.7%)。平均治疗6.9个月,长疗程组疗效优于短疗程组,且用药4~12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疗程组。治疗过程中1例腹泻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停药后瘤体反弹1例,再次用药后Ⅳ级疗效。结论口服普萘洛尔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在门诊同样安全有效。

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18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下载:40 浏览:359

李霄1 刘元水2 宋春慧3 张学德2 路春晖1 赵广宇1 孙玉露1 《肿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给予依托泊苷+顺铂联合化疗4~6个周期。[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满3年,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3例,总有效率为83.33%,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83.33%,中位PFS为23.5个月,中位OS为36个月。[结论]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早期干预研究 下载:54 浏览:346

董胜华 江晓春 吴彬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对3种不同治疗方法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9例(92只眼)明确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患者分3组:A组25只眼采用传统周边虹膜切除术;B组47只眼采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C组20只眼采用单纯1%毛果云香碱滴眼液缩瞳治疗。术后1周、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眼压控制情况比较A、B、C 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房角开放变化情况比较A、B、C 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比较A、B、C 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比较A、B、C 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视野、C/D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发作;单纯1%毛果云香碱滴眼液缩瞳治疗有瞳孔后粘连及青光眼急性大发作风险;传统的周边虹膜切除术与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剂量学及对唾液腺保护的分析 下载:20 浏览:426

王孔成 李双双 刘娟 高山宝 闫婧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比较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治疗计划中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唾液腺的剂量。[方法 ]收集2015~2016年行放疗的31例鼻咽癌患者,将定位数据及靶区勾画信息分别传输至Tomotherapy TPS工作站及Elekta Pinnacle TPS工作站进行调强计划设计,比较两个治疗计划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唾液腺平均剂量、腮腺D50等指标。[结果]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与常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适形度指数(P<0.001)与均匀性指数(P<0.001)均有明显优势。腮腺的受照射剂量在常规调强放疗计划中更有优势(右侧P=0.01,左侧P=0.001)。腮腺D50在两组放疗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P=0.671,左侧P=0.156)。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中颌下腺的平均剂量明显降低(右侧P=0.007,左侧P=0.007)。[结论]两组放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相较于传统调强放疗计划,螺旋断层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有更好的靶区剂量覆盖,剂量均匀性,在颌下腺保护优势明显。

口唇粘膜移植治疗SJS/TEN睑球粘连和睑缘角化的临床疗效 下载:58 浏览:364

陈俊曌 姚钦科 邵春益 傅瑶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口唇黏膜移植重建眼表和睑缘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引起的睑球粘连、睑缘角化和眼表瘢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存在晚期眼部并发症11例(12只眼)患者,应用口唇黏膜移植进行眼表重建和睑缘重建矫正睑球粘连、睑缘角化和眼表瘢痕。手术方案采取切除眼表及睑缘的角化瘢痕组织,彻底松解睑球粘连,应用羊膜移植覆盖角膜和球结膜的缺损,取自体口唇黏膜移植替代缺损的穹隆结膜、睑结膜和睑缘。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症状、角膜病变、睑球粘连和睑缘病变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1±16. 6)个月,全部12只眼对比术前视力稳定或有提高,异物感、烧灼感和干涩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术前12只眼都存在着睑缘角化瘢痕、倒睫或乱睫,7只眼引起角膜上皮病变,口唇黏膜移植眼表重建后上皮愈合,1只眼残留少许倒睫但不对角膜产生摩擦;术前9只眼存在着睑球粘连,术后8只眼睑球粘连完全改善,1只眼部分粘连复发。结论口唇黏膜移植进行眼表重建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晚期并发症,不仅可以矫正睑球粘连,同时可以矫正睑缘角化瘢痕和倒睫,改善眼表环境,稳定视功能。 线性皮脂腺痣综合征及其眼部表现

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短期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5

费孝庆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36例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回访,观察患者术后内眦角形态、瘢痕及效果等情况。结果 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可见内眦部瘢痕,术后3个月消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内眦角部分回退,术后3个月无加重。其余34例患者在回访的3个时间点,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均无内眦部瘢痕,内眦赘皮改善明显,内眦形态佳,内眦间距明显缩短,睑裂长度增加,重睑美观、自然。结论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术后效果美观、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纳米炭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50 浏览:288

史曼曼 陈创 李娟娟 宋俊龙 孙圣荣 《肿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纳米炭因在前哨淋巴结示踪方面展现了特异性淋巴结染色、显影迅速、检出率高等独特优势而在乳腺癌临床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纳米炭可吸附化疗药物进行靶向化疗,提高化疗疗效同时减少全身副反应,展现了其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全文就纳米炭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眼表肿物50例临床分析 下载:59 浏览:373

刘梦妮1 李素霞2 王欣2 杜满2 史伟云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眼表肿物的临床特征、性质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连续2年经我院治疗的50例(53只眼)眼表肿物进行分析。记录肿物临床体征。根据形态、大小、位置确定手术方法,手术方法根据肿物大小及位置分为4种:①单纯肿物切除,②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③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联合羊膜移植术,④肿物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肿物切除常规病理检查确定性质、分析病理结果,术后观察发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角结膜鳞状细胞癌形态呈菜花状且见松针样毛细血管扩张。角膜原位癌呈半透明或胶冻状白色,表面凹凸不平。色素痣扁平、黑色弥漫浸润,界限较清楚。结膜乳头状瘤呈桑葚或乳头状隆于表面。单纯肿物切除21例,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17例,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术联合羊膜移植术10例,肿物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根据病理结果,恶性肿物共23例(46%),良性肿物27例(54%)。恶性肿瘤可见异型性明显,角结膜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增生活跃,呈浸润性生长,突破基底膜。角膜原位癌、角结膜上皮内瘤变基底膜完整。良性肿物结膜乳头状瘤呈乳头状,可见纤维血管轴心。色素痣见痣细胞呈巢团状分布。随访时间1~10年(平均4. 8年),恶性肿物随访19例,其中4例复发。良性肿物随访20例,20例中均未复发。共失访11例,4例为恶性眼表肿物患者,7例为良性。结论眼表肿物中恶性发病比例较高,发现眼表肿物应尽早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物性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