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蒙古栎韧皮部萃取液的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57 浏览:399

鹿永斌1 程彬2 陈思羽2 徐蕾3 郭春英4 朱春英5 徐晶6 张然7 《林业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应用GC-MS对蒙古栎韧皮部萃取液进行分析,确定其含有29种化学成分,包含醇、醛、酸、酚、酯、烷类等,以期发现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为防治蒙古栎的干部害虫打下基础。

信息化助力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闭环管理 下载:43 浏览:421

周佳 彭理谦 闫文生 陆楠 张一珂 李晶 隆仕军 朱旻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从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出发,基于"现状、科研、对策、执行、评估"五步业务闭环管理工作法,建设成都市数智环境系统—大气大数据应用。在对数据量化分析、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目标和量化措施,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市县乡三级调度和精细化网格监管全覆盖,变被动善后为主动预防,从而实现科技治霾和精准管控,切实决策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Landsat 8 OLT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其质量评价 下载:94 浏览:495

范军1 赵绒绒2 王婷婷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遥感数据融合可有效改善影像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是多源、多尺度、多元遥感数据信息集聚的重要途径。采用乘积变换(Brovey)、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CA)和光谱锐化(Gram-Schmidt)4种方法对Landsat8OLI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提取融合后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这4种融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主观、客观因素分别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通过研究,增进了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挖掘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潜力奠定基础,为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长白山区核桃楸果实性状优株选择、保存研究 下载:51 浏览:370

王君1 杨雨春1 张然2 杨斌3 于海洋4 张艳明4 梁宏宇5 李焱龙6 《林业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长白山区210株核桃楸果实性状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编制了选优标准,并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筛选出优良个体。结果表明:核桃楸单果重、果仁和出仁率三个果实性状在单株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核桃楸果实性状选优标准为单果重>11.7 g,果仁重>1.81 g,出仁率>16.16%;筛选出59个优株,并营建了多点子代林,为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中国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气候学特征 下载:53 浏览:254

薛晓颖1 任国玉2 孙秀宝3 任玉玉4.5 余予6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了解其气候学特征对于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5年的2332个高密度逐月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3种常见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暴、闪电、冰雹)在年、季、月尺度上发生日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雷暴、闪电和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为39.23 d/a、20.56 d/a和1.07 d/a;雷暴和闪电主要发生在夏季3个月,雷暴日数7月最多,闪电日数8月最多;冰雹主要发生每年5~9月,6月发生频率最高;雷暴和闪电的高发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青藏高原也是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冰雹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中西部山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则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雷暴和冰雹出现频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冰雹和海拔高度有更好的对应关系,二者增加速率分别为2.87 d/500 m和1.80 d/500 m,表明地势高度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位置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99 浏览:517

李旭 宋碧波 刘杰 李敏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传统旅游系统只能简单以图文展示景区风貌,不能为游客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针对目前的存在问题和现实需求,结合地理信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设计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方案。该技术方案以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发布空间和业务数据,接入视频、客流量等动态物联网数据,建立了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调用先进的空间功能接口服务,以B/S模式开发了该系统,实现了空间查询、位置分析、路线规划等功能服务,为游客出行提供位置、咨询、推荐等多方面的信息支持,避免了盲目跟风,促进了理性出行。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及其应用途径研究 下载:51 浏览:368

章林1 赵凤君2 周勇1 王晓娜1 刘慧娟3 程莹4 钟殿伟5 孙景花1 《林业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归纳总结了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级、图标及应用途径,提出运用公众媒体、系统内部及预警信号旗等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的应用途径,对更好地宣传、普及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提高林区广大干部群众防御森林火灾的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环保信息化市场研究 下载:65 浏览:9

王利强 曾铜炳 谢春源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环保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家环保投入快速增长,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深化改革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环保信息化市场将进入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的高峰期。

风暴潮多路径预报的集合预报模式研究综述 下载:65 浏览:448

肖梦睫 孙丽 潘崇伦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8期

摘要:
集合预报技术是当今解决由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引起的风暴潮预报误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先后介绍了集合预报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产品与研究方法。根据理论研究表明,建立符合台风风场特征的多路径集合预报风暴潮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风暴潮数值预报的精度。

论中比例尺政区图和专题图更新服务 下载:67 浏览:431

张秋月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7期

摘要:
目前中比例尺地图在社会应用和领导工作中应用广泛,专业的制图更新就显得尤为主要。更新地图主要是数据修改,补充,完善,并在色彩和表现上有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中比例尺地图和专题图的设计方法、更新编辑和主要制作流程。

大数据环境下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下载:96 浏览:508

曾旭 陈豪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大数据技术是实现环境信息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其在区域环境治理、环境质量预报、环境风险评估等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总结目前四川省环保大数据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决策、服务、创新等4个方面对四川省环保大数据建设提出了建议。

浅议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 下载:91 浏览:504

陈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作用,结合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发展现状,开发了"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J2EE以及XML相关技术开发实现,采用Arc GIS进行相关专题地图的开发。本系统的开发,强化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建设,切实提高了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对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澳大利亚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下载:47 浏览:528

黄惠冰1 胡业翠1 张宇龙2 王威1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陆海统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国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我国"陆海统筹"具有相似性,在实施"陆海统筹"战略时,澳大利亚海岸带综合管理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文章系统梳理了澳大利亚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特征与趋势,继而结合我国海岸带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开展基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规划;健全和完善海岸带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委员会和海岸带管理非政府组织;加强海岸带保护区建设,发展海岸带生态产业;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引导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推进海岸带管理建设。希望对中国政府部门进行海岸带管理决策有所参考。

大数据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下载:34 浏览:360

王艳秋 《数据与科学》 2025年4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对档案工作的细致化管理,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并进行大数据内容科学应用,将大数据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本文主要对大数据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望可以提高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遥感制图与分析 下载:63 浏览:271

董迪1 魏征1 王刚1 刘胜文2 《海洋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滨海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掌握滨海湿地的分布状况对于我国滨海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8—2019年"哨兵2号"卫星10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完成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的遥感制图;对岩石海岸、砂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浅海水域共10个亚类建立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对滨海湿地进行分类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面积共计1 377 140hm2,各地滨海湿地面积与岸线长度基本呈正相关,海岸线越长,滨海湿地面积越大,各地典型滨海湿地的类型也不相同。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广西南流江口海岛变迁研究 下载:57 浏览:464

杨帆1 高奕康2 边启明3 王增军3 王娜4 温玉波5 《海洋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海洋经济调查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下载:51 浏览:437

耿立佳1 田为民1 李欣泽2 王俊3 王栋1 《海洋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为保证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数据质量,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涉海单位清查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即质量抽查的流程、方法和结果,并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对8个样区的抽查,质量抽查有利于掌握各地区在推动调查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清查操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有利于其他地区参照经验和规避错误;合理的质量抽查节点、具有代表性的样区和完善的详细抽查方法等可有效提高质量抽查的可行性;进一步集中质控时段和加强人员质量控制,可确保质量抽查效应更为深入和全面。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下载:57 浏览:464

李磊1 邢军2 许高明1 谢晋雄3 刘太君1 《天线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方法。模拟器前端采用Vue3实现,后端利用Python开发,网络通信基于WebSocket完成,同时结合GNU Radio平台和Lime-SDR硬件完成了短波电台模拟器的软硬件实现。文中提出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方法具有极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适用于各种型号短波电台模拟器的快速开发,可以大大降低短波电台模拟器的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下载:89 浏览:516

赵丽君1 郑强2 王道勇2 马文斌3 《农业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减轻梨小食心虫危害,乌海市首次引进了迷向技术,试验采用迷向丝在桃园进行梨小食心虫防治。结果表明,成虫迷向率可达94.8%,蛀果防效达85.3%,折梢防效达87.5%,减少农药使用次数3次,可增收10 35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迷向丝对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下载:71 浏览:298

赵丽君1 郑强2 王道勇2 杨春霞3 《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减轻苹果蠹蛾的危害,采用迷向技术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悬挂1次迷向丝防效达86.71%,增加收入11 353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悬挂2次迷向丝蛀果率仅为0.60%,迷向率高达94.86%,防效达95.83%。因此,悬挂2次迷向丝可以较好地控制苹果蠹蛾的危害,提高防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