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32

陈晓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使页岩气田各气井能够连续稳定生产,通过借鉴各大气田应用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经验,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率先在其低产能、中高含水的Y区块进行了泡沫排水采气现场探索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块4口气井措施前后的生产变化情况,对泡排剂的用量不断调整优化,最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该区块乃至整个气田的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性提供了借鉴与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页岩气气井产量,降低水气比,有效减小气井的油套压差;②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辅助其他措施对积液严重的页岩气井进行复产;③需要开展消泡工艺研究及药剂优选实验,建立起适合涪陵页岩气田的消泡方式;④排水采气工艺的推广应用需结合相关公司的发展理念,建立"环节精准"的技术研究思路,制定出标准化流程。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Ⅲ-3层组剩余气定量描述 下载:80 浏览:389

张勇年 连运晓 顾端阳 马元琨 李雪琴 刘国良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剩余气富集规律和分布特征,为该气田开发后期的持续稳产提供保障,通过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开展剩余气定量描述研究,以期为今后该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挖潜方向及调整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水体大小为30倍水体;②运用渗吸相渗代替驱替相渗使得数值模拟模型更为准确可靠;③剩余气分布与原始储量丰度、构造位置、开发程度、水侵程度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④采用储量丰度和含水饱和度相结合的方式,对剩余气储量分四级进行评价;⑤依据剩余气评价结果,在剩余气富集区内设计不同调整方案,在优选方案的基础上,选取2口新井优先实施,现场投产效果较好。结论认为:涩北气田的持续稳产离不开对剩余气的挖潜,通过研究提出的剩余气定量描述方法,可以为后期剩余气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沉积特征 下载:72 浏览:451

曹桐生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以主力气藏盒1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心、粒度、测井、录井等资料,归纳出7种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总结出5种典型测井相和4种典型测井相组合,进行了沉积微相判别,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纵向沉积序列,刻画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并总结形成了研究区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锦72井区盒1段靠近物源区,沉积物以牵引流为主,发育大套厚层块状层理砂岩相和含砾粗砂岩相,判别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辫状河沉积;②可识别出心滩、辫流水道及河漫沉积3种沉积微相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形成于心滩微相中,该类沉积微相具有沉积物粒度粗、测井曲线显示为光滑箱型的特征,多套叠合的岩性圈闭砂砾岩构成的叠置心滩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确定研究区天然气有利靶区具有指导作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钻井平台裂隙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362

王安平 周昊 王强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有效探测钻井平台1 000 m以浅裂隙破碎带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为后期优化钻井设计、建设及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页岩气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实践,分析了钻井平台下方裂隙破碎带的电性特征,指出了在钻井过程中遇裂隙破碎带易发生钻井液漏失,对地下水及区域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对裂隙进行立体勘探,预测钻井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效果较好;②高密度电法对于地下埋深100 m以浅裂隙勘探效果较好,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度较大,对于地下埋深100~1 000 m裂隙勘探效果较好。结论认为:综合物探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钻井平台1 000 m以浅裂隙破碎带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可以为钻探工作规避风险提供依据,有助于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龙女寺—广安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下载:76 浏览:433

李菡韵 朱讯 谷一凡 杨东凡 何溥为 涂罗乐 夏吉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女寺—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指出了其储集岩类型以残余生屑云岩、中—细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中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溶洞类型以孔隙型溶洞为主、次为裂缝型溶洞。研究结果表明:①其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局部高孔—高渗,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多因素控制,古地貌控制下的台内生屑滩为后期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②生屑滩滩体的分布范围大致决定了储层分布范围;③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④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白云岩储层的储渗能力。研究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具有单套厚度薄、多套叠置的特点,横向则分布不连续,展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MX42、MX107、MX31-X1、GS16井区集中发育。

川南DTC地区茅口组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37 浏览:453

侯宇 雷开强 孙甫 裴雪梅游 李伟 彭业君 傅谢媛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四川盆地南部DTC地区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16口井,其中11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表明该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DTC地区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产生了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在后期岩溶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岩溶缝洞系统。但茅口组岩溶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部分井产量衰减较快,溶蚀缝洞间横向连通性较差。为了寻找规模较大的裂缝—岩溶系统,以DTC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茅口组缝洞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利用相面法、振幅属性、裂缝预测、时间厚度等多种方法对茅口组裂缝—岩溶系统进行刻画,指出了裂缝—岩溶发育有利区呈网状分布,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裂缝与振幅属性融合技术,对刻画茅口组裂缝和古岩溶共同作用的裂缝—岩溶系统,寻找较大规模的裂缝—岩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梨树断陷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 下载:45 浏览:436

曾快相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油气勘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之后,要求及时评价探井试油获得的油气发现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我国原有探井工业油气流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经济条件下油气勘探评价工作需要,应根据本地区的勘探开发特点建立相应的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为此,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例,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利用现金流法,结合影响商业价值的开发规律及钻井投资、操作成本、油气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建立单井开发初期经济极限产量计算模型,并分析转开发井的探井试油资料数据建立试油产量与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地区不同类型油气藏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梨树断陷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要比《计算规范》中规定的油气流标准要高得多,说明《计算规范》在梨树断陷的不适应性;②商业油气流与油(气)藏类型、地质特征、市场价格等关系密切,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商业油气标准相差较大,只有在系统分析各探区勘探开发实际资料基础上,才能更加合理地确定探井试油(气)成果的商业价值;③在求取单井初期平均日产量与测试产量关系过程中,油藏一般能求取比较可靠的对应计算关系式,气藏需要采用试气稳定产量折算压差下的产量或者无阻流量折算代替来计算。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境管理成熟度研究 下载:56 浏览:369

罗霞 杨林 余晓钟 张男楠 《天然气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究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复杂环境因素间相互影响反馈的关系,衡量项目环境管理能力的高低,通过分析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特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5个方面,借鉴OPM3模型,建立起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5个等级的环境管理成熟度模型,并采用专家投票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评价指标值及各指标的权重,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反馈关系,其中技术和自然环境管理能力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项目实例的环境管理成熟处于规范级,要实现向精益级提升,还需加强环境的重视及管理,运用信息化、量化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成功率。

杭锦旗地区北部复合型圈闭识别与分类评价 下载:54 浏览:416

孙涵静 《天然气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北部上古生界地层构造复杂,砂体横向变化较快,圈闭难以识别的问题,以杭锦旗地区呼吉太三维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3段砂体厚度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圈闭受微幅构造和微断裂共同影响等问题,通过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结合构造精细解释成果,对区内盒2+3段的圈闭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属性分析与构造精细解释相结合,可有效识别盒2+3段岩性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并根据圈闭的储层有效性和封堵性,将其分为3类,其中Ⅰ类圈闭是下一步首选勘探目标。

东胜气田锦58井区盒3段沉积特征 下载:65 浏览:347

荀小全 《天然气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58井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3段沉积特征、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指导该区后续的天然气开发,以锦58井区测井、录井、岩心观察以及岩石薄片、粒度分析等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盒3段泥岩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测井相类型等,建立了单井沉积相综合柱状图,并刻画了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盒3段沉积时期泥岩为红褐色、棕褐色;②岩性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③砂岩颗粒磨圆度较差、分选中等;④发育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冲刷面等典型沉积构造;⑤C-M图划分为PQ、QR、RS三段,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典型的两段式或三段式;⑥测井相以光滑箱形、齿化箱形、钟形、线形为主。结论认为,该区为近物源的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辫状水道、河漫沉积微相,其中心滩砂体厚度大,以粗—中砂岩为主。结合沉积微相纵横向展布特征,盒3段以辫状水道和心滩沉积为主,砂体较发育,纵向上呈"砂包泥"的特点,平面上盒3-1沉积期辫状河发育规模明显大于盒3-2沉积期。

霍尔果斯背斜井壁稳定性技术 下载:65 浏览:430

杨晓儒 朱雪华 吴双 辛小亮 朱斌 曹光福 严康 《天然气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霍尔果斯背斜山前构造带古近系井壁失稳、钻具阻卡、轨迹偏离等难题,进行了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Power-V垂钻系统及NDS井底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能有效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井壁稳定性;②采用Power-V垂钻系统和NDS系统可对井底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有效控制钻井斜角;③H003井通过采用Power-V垂钻系统、NDS系统以及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系列配套技术将井斜角控制在2.0°范围内,机械钻速较同井段邻井提高90%,而H11井全井段使用Power-V系统控制井斜的同时选用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抑制了泥页岩水化膨胀,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结论认为,霍尔果斯背斜运用相关配套工艺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山前构造带高效、优质、快速的钻井目标,值得在类似地层区块加以推广应用。

油价波动背景下石油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 下载:55 浏览:417

何茜 郭艳妮 张凡勇 朱明治 《天然气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为有效规避油价风险、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绩效、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采用2008-2017十年间国际油价以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利润数据,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企业整体利润,以及其勘探与生产和炼化板块的利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企业整体利润看,石油企业的利润与原有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相对平稳且合理的国际油价有助于石油企业的利润表现;②从上下游板块来看,低油价容易导致勘探与生产板块的利润风险,高油价容易导致炼化板块的利润风险,80~9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是国内炼化板块的一个大致的盈亏平衡区间。结论认为:国内石油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勘探与生产板块的成本费用管控降低油气操作成本,通过集约发展炼化产业提高炼化产业竞争力,加大国际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合作保障原油供给以及通过加强销售能力降低销售成本从而提升销售盈利能力。

煤田地震勘探中多井组合爆炸法浅析 下载:57 浏览:374

秦飞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地震勘探中炸药作为激发震源的激发条件多样,采用有效的震源激发方式,才能取得高信噪比的地震原始数据。本文依据有关爆破原理,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厚黄土区采用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能有效压制噪声,增强性噪比,提高数据质量。

井下陷落柱勘探与判读实践 下载:59 浏览:374

刘海勤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准确实现井下陷落柱的勘测与判读,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勘探判读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射波在陷落柱边界出现波终断或能量跌宕变弱以及同相轴扭曲、产状突变、分叉合并和圈闭现象,实测永聚煤业XL1陷落柱为反漏斗型,在10号煤底板中的长轴、短轴长度为79m和37m,与地震波判读结果基本一致。

新型探测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372

王晓彪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煤矿地质勘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结合当前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区北西曲井田为例,将瞬变电磁和γ射线找水等新型勘探技术应用于该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研究表明:对西曲井田利用的新型水文地质勘探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状况,而且为未来煤矿的开采提供了科学保障。

基于供需形势分析的中国天然气产业“一带一路”发展策略 下载:68 浏览:334

佘源琦 张福东 李君 杨慎 邵丽艳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在全球能源变革与国内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形势下,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必将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认为,低碳发展目标情景下天然气需求将达到最大,新建评价模型预测该情景下2030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 300×10~8m3;未来制造业、生活消费、电力、交通是重要增长领域。对中国天然气可获得性分析认为,未来对外依存度仍将快攀升。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谋划天然气产业布局,是未来平衡国内供需、保障能源结构调整顺利实施的可靠举措。对沿线国家天然气资源与产业现状、国际天然气贸易形势分析认为,沿线国家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产业格局与中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战略给中国天然气产业带来拓展良机,建议树立天然气能源安全意识、主导区域天然气产业格局、建立多元化获取渠道、完善基础管网与储备体系、加强交易中心建设、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推行国内资源效益序列开发等措施是发展壮大中国天然气产业。

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构造、断裂特征及演化分析 下载:76 浏览:449

胡元 操延辉 郑元财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川西坳陷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经历了多轮次构造运动,构造叠加关系复杂,明确关键构造形成时期及特征是油气勘探面临的难点问题。利用地震、地质手段刻画了聚源—金马—鸭子河内部的褶皱、断裂形变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几何特征差异性,解析其内部构造所处力学环境的差异性及形变机制,分析其内部形变关系,指出聚源、金马、鸭子河各构造段的主要形变期和古形变特征,为恢复古构造及演化、正确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测井定量预测及分布——以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下载:75 浏览:489

李强 袁东山 杨映涛 朱丽 李定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根据岩心粒度实验分析资料,采用测井交会分析方法建立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表征烃源岩有机碳特征的测井敏感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成果,建立了岩性约束下高精度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为优质烃源岩的定量预测及分布评价奠定了基础。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建立了优质烃源岩测井评价标准并对单井优质烃源岩进行划分统计,完成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各亚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定量预测与评价工作。

山地地震勘探中野外静校正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下载:57 浏览:373

喻兵良 刘玉红 解建建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山西沁水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为例,对比分析三种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认为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山地地震勘探中解决静校正问题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由于两种方法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在资料处理时需针对不同勘探区的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和初至波复杂程度对这两种静校正方法进行选择或组合使用。

优快钻井技术在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的应用 下载:56 浏览:480

李君 辛小亮 付超胜 翟亚杰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是新疆油田的重点勘探区域之一,该区地层软硬变化比较复杂,地层具有较强的研磨性,下部地层可钻性差,石炭系裂缝发育,地层易漏失,导致钻井速度慢、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综合分析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地层的岩性以及压力系统等钻井工程因素,优选个性化PDC钻头,采用新型的防漏堵漏技术,并结合特殊辅助提速工具多维扭力冲击器进行钻进。现场研究表明,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全井平均机械钻速达9.05m/h,较2015年提速72%,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15 d,提速效果明显。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