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MOFs-多孔碳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42 浏览:439

张来苹 张文帅 罗鹏 孙梦 李丽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均苯三酸和二水合醋酸锌为原料,分别用咪唑和2-甲基苯并咪唑作为为第二配体,在50℃条件下合成了两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Im和MOFs-Me。氮气氛围中900℃煅烧得到多孔碳材料MOFs-Im-C和MOFs-Me-C。利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结构、发光性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后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脱除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生成的MOFs-Im-C多孔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在120 nim时几乎达到100%,说明该多孔碳材料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MMA-BA-AA共聚反应中单粒径产物影响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242

尚成新1 郭志成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选择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稳定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进行共聚合成了MMA-BA-AA共聚乳液。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MMA/BA配比对乳液的影响。结果显示,羧甲基纤维素效果显著,既是稳定剂又是接枝底物,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35%,丙烯酸AA用量为1%~2%,单体总量应低于45%,MMA/BA配比为1/1~9/7时,制备的乳液较好,且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态。

荧光猝灭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胰蛋白酶与蒙花苷相互作用 下载:14 浏览:163

韩忠保1 李天乐1 苗瑞丹1 刘丽艳1 陈庆阳1 于湛1,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摘要:
以荧光猝灭法与分子对接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蒙花苷对胰蛋白酶荧光发射的猝灭作用,并探究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与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H 8.4时在不同温度下蒙花苷均可有效地猝灭胰蛋白酶的荧光发射,并且猝灭类型均为静态猝灭,即蒙花苷与胰蛋白酶间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使用双对数方程计算可知复合物为1∶1型,根据Van’t Hoff方程对不同温度下蒙花苷猝灭胰蛋白酶的光谱数据分析可知复合物的生成是熵增放热的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蒙花苷对胰蛋白酶的发光猝灭主要是通过影响其Trp残基的荧光发射实现的。分子对接研究表明蒙花苷可结合在胰蛋白酶表面由His57、Thr98、Gln175、Trp215、Gln192、Ser195等残基所形成的疏水性口袋中,并通过氢键、芳环堆积、疏水、静电吸引等弱作用与胰蛋白酶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蒙花苷与Trp215残基间存在明显的疏水与氢键作用,这些作用可减弱这个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并最终导致其荧光发射的猝灭。3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胰蛋白酶与蒙花苷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验证了分子对接结果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两种苯磺酸镉(Ⅱ)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载:42 浏览:437

王敏1 张皜昊1 张顺1 宋志国2 曹春艳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摘要:
以碳酸镉为原料,分别与苯磺酸和对甲基苯磺酸反应生成[Cd(H2O)6](C6H5SO3)2(1)和[Cd(H2O)5](p-CH3C6H4SO3)2·H2O(2),产物均为无色结晶固体。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配合物1中Cd2+与6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Cd2+与5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和一个对甲苯磺酸基团中的氧原子配位,两种配合物均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以1-氨甲酸酯基烷基-2-萘酚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苯磺酸镉和对甲基苯磺酸镉的催化性能。

超声功率对石灰乳活性影响研究 下载:43 浏览:455

陆海勤1 骆文静1 杨华2 宫晓丽1 李冬梅1 郭丽云1 李文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为获得高活性度的石灰乳,在石灰乳化过程引入超声作用,分别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和表观形态观察、中和反应活性实验对超声作用后石灰乳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机械搅拌和不同超声功率作用下石灰乳的分散稳定性、中和反应活性及粒度分布情况,以考察超声作用对石灰乳化过程和石灰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机械搅拌相比,在一定功率范围内,超声作用可降低石灰乳的沉降速率,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减小石灰乳体系中未溶解Ca(OH)2乳颗粒的粒径,并缩小其粒径的分布范围,抑制石灰乳结块的产生;超声作用还增加了Ca(OH)2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溶解速度,进而提高石灰乳的中和反应活性。

在铜箔上电辅助制备纳米银及其SERS应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59

王娜1 刘琴1 曾婷2 吴永平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在电化学工作站上以铜箔为工作电极,以硝酸银和PVP混合液作为前驱溶液,利用循环伏安法电辅助制备了纳米银,得到在铜箔上紧密均匀分布的纳米银颗粒聚集体作为SERS基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铜箔上负载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和成分的表征,探讨了PVP及电辅助方法对纳米银形貌及基底SERS活性的影响。以4-巯基吡啶和罗丹明6G为探针溶液研究了制备基底的SERS活性,同时还对基底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性能。

铁基低共熔剂在柴油氧化脱硫中的研究 下载:34 浏览:351

孙璐璐 苏婷 吕宏缨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低共熔剂在柴油脱硫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首次采用己内酰胺(CPL)和氯化铁为原料合成了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并将其应用于氧化脱硫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分子氧为氧化剂,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作为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氧化脱硫活性。首先,CPL/FeCl3 低共熔剂(DES)的组成及配比均与氧化脱硫活性有关。其次,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逐渐增大,当温度在60℃时,氧化脱硫率达到100%。另外,探究了不同溶剂对脱硫反应的影响。经过系统的研究影响脱硫效率的反应参数,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60℃,氧气流量是60 mL·min-1,VDES/model oil =1/10,n(CPL:FeCl3·6H2O)=1∶1,此时铁基低共熔剂(CPL/FeCl3)作为催化剂可以达到100%的脱硫率。

玫瑰精B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曲南 下载:36 浏览:373

吴小燕 江虹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在pH 5.48的Tris-盐酸介质中,玫瑰精B与氨曲南反应生成红色二元离子缔合物,出现褪色现象,光谱曲线上出现2个明显的负吸收峰,最大负吸收峰位于512 nm,另一负吸收峰位于574 nm,在此两波长处,氨曲南在0~10.9 mg·L-1范围内与缔合物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它们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A512 =-0.00016-0.03447 ρ、r=0.9998和A574=0.00042-0.02006 ρ、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1.51×10~4 L/(mol·cm)和8.70×10~3 L/(mol·cm),当用双波长叠加负吸收法测定时,线性方程方程为A512+574=0.00027-0.05453ρ,相关系数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可达2.38×10~4 L/(mol·cm)。该法用于市售氨曲南药物中氨曲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玫瑰精B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曲南 下载:42 浏览:435

吴小燕 江虹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在pH 5.48的Tris-盐酸介质中,玫瑰精B与氨曲南反应生成红色二元离子缔合物,出现褪色现象,光谱曲线上出现2个明显的负吸收峰,最大负吸收峰位于512 nm,另一负吸收峰位于574 nm,在此两波长处,氨曲南在0~10.9 mg·L-1范围内与缔合物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它们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A512 =-0.00016-0.03447 ρ、r=0.9998和A574=0.00042-0.02006 ρ、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1.51×10~4 L/(mol·cm)和8.70×10~3 L/(mol·cm),当用双波长叠加负吸收法测定时,线性方程方程为A512+574=0.00027-0.05453ρ,相关系数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可达2.38×10~4 L/(mol·cm)。该法用于市售氨曲南药物中氨曲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EDTA改性制备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去除土壤中铅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32

童德彬 陈志 王艺凡 张勇 许俊强 唐聪明 王耀琼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EDTA改性制备季铵盐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CS)并用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b。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03g·mL-1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对Pb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去除率达到55.1%;相同实验条件下,超声强化表面活性剂去除Pb作用明显,去除率提高7.2倍;Pb形态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5种形态的Pb都具有去除效果,但对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效果最明显。

一种强力霉素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下载:36 浏览:373

徐桂清1 高原1 吴斗灿2 毛龙飞1 姜玉钦1 李伟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11α-氯代甲烯土霉素是合成强力霉素的关键中间体。本文以N-氯代乙酰苯胺和土霉素为起始原料,经氯代、脱水、成盐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确认,总收率达82.2%。本合成方法中所用新脱水剂的环境污染小、对设备腐蚀小、产品收率高,更适于工业化推广。

两性离子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35

谷贝1 陈志娟1 张亚楠1 陈强1,2,3 沈健1,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酶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维持或提高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α-淀粉酶为模型,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α-淀粉酶活性,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两性离子化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磺酸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SBMA)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α-淀粉酶的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PC、CBMA、SBMA均可有效维持α-淀粉酶的活性,MPC效果最好;并且在30℃、60℃和90℃条件下,添加MPC的体系经过8 h后,α-淀粉酶活性分别是未添加MPC体系α-淀粉酶活性的944%、851%和884%。

含1,8-萘啶环和噻吩环的1,3,4-噁二唑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24 浏览:255

雷英杰1 丁玫1 张国春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以2-氨基吡啶-3-甲醛和取代乙酰乙酸乙酯Friedlander缩合反应生成1,8-萘啶-3-基甲酸乙酯,经肼解反应得到1,8-萘啶-3-基甲酰肼为原料,对甲苯磺酸催化芳酰肼与噻吩-2-基甲醛缩合反应形成N-酰基腙中间体;该中间体不需要分离,二氯二氰基苯醌氧化条件下环合反应制备得到新型1,3,4-噁二唑衍生物,合成收率为83~91%,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加以确证;初步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环己烷并卟啉的合成及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下载:36 浏览:381

侯月平1 许炜杰2 王丽萍2 房媛媛2 欧忠平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合成了三种在中位上具有不同取代苯基的环己烷并卟啉:5,10,15,20-四(4-甲苯基)环己烷并卟啉,5,10,15,20-四苯基环己烷并卟啉和5,10,15,20-四(4-氯苯基)环己烷并卟啉。利用核磁共振及质谱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在二氯甲烷和吡啶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性质,探讨了卟啉大环周边的取代基和溶剂对化合物的光谱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发现β-位上的环己烷取代基对化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BPO@Ppy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31

周培1 王元有1 陈锁金1 金党琴1 周国强2 刘天晴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悬浮-分散聚合法可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在600~800 nm,包裹率高达83%,能在5~17 h之间可控制缓慢释放的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芯材,聚吡咯(Ppy)为壳材的微胶囊。所制备出的微胶囊储藏稳定性能较好,通过对微胶囊的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其研究结果表明,60°C时微胶囊的缓慢释放过程接近于Higuchi动力学模型。

类米氏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在ATRP中的应用 下载:24 浏览:264

胡仲禹 杨超增 杨方红 李宇鹏 黄庆华 程传杰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以4,4’-二甲基二苯甲酮为原料,经过溴化、选择性胺化、O-烷基化等反应,依次合成了4-(溴甲基)-4’-[双(羟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与4-(腰果酚基甲基)-4’-[双(羟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两个功能性的类米氏酮光引发剂,收率分别为58%和46%。在4-(溴甲基)-4’-[双(羟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中含有苄溴基团,因此该化合物还可作为ATRP或SET-LRP引发剂。同时,利用4-(溴甲基)-4’-[双(羟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作引发剂进行了腰果酚单体的AGET ATRP聚合反应,得到相应的腰果酚均聚物(Mn=20.2 k Da,PDI=1.11)。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用1H-NMR进行了表征。

两种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英文) 下载:31 浏览:331

张玉才1 邓人攀2 木合塔尔·吐尔洪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光、全息防伪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在固态下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然而大多数吡唑啉酮类变色化合物只表现出单向变色或热致褪色的性能。本文通过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引入含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两种新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变色机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除在可见光下具有褪色性能外,还具有热增幅现象。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他们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表现出较高的荧光对比度和良好的荧光开关性能。

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测定及在溶胀剂选择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486

潘薪羽1,2 赵丽1,2 马空军2 王强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反气相色谱(IGC)技术,在160~200℃的温度区间范围,测定了原煤与44种有机溶剂间相互作用参数。通过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进一步判定煤在丙酮、戊酮、乙醚、异丙醇、仲丁醇、异丁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4-二氧六环、环氧丙烷、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腈、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丙酸甲酯中溶胀显著;在丁酮、噻吩、四氢呋喃溶剂中溶胀效果一般;煤在正构烷烃、芳烃、丁醚、叔丁醇、丙酸乙酯、环己酮、己烯、辛烯中溶胀不显著。采用体积法研究了煤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胀行为,总体呈现煤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度较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胀度较小规律。结果表明,煤在有机溶剂中的实际溶胀效果与煤-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判据得出结论基本一致。

ICP-AES测定华蟾素和细胞银两种抗癌药物中的元素 下载:31 浏览:336

吕勇1 李文翠1 辛士刚2 赵震3 王莹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帮助人们对两种抗癌药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两种抗癌药品华蟾素胶囊和细胞银进行消解。以ICP-AES方法测定其中Na、Mg、Fe、Al、Sr、Ni、Cr、Au、Mo、Hg、Pb、Ag、Si、Ca、Zn、Se等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能够多元素同时测定。回收率在95.2%-106.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99%。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品都含有丰富的多种人体所需元素,但是两种药品中也检测出了几种对人体不益的元素,且含量也较高。两种药物具有不同的成分和作用,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要慎重。

高电导率低热膨胀系数针状焦的制备 下载:64 浏览:431

秦斌 王群 王富 孟靳利 娥解小 玲曹青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将不同量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引入煤沥青后经过二次生长、融并和中间相重排,制备出层状结构良好和性能优异的针状焦(NCs)。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所得中间相和半焦组织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NCs的微观结构;用高精度电阻率测试仪测试了电阻率;用热机械分析仪测定了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MCMB有利于提高焦的有序性,促进针状焦石墨片层结构的形成,显著降低针状焦的电阻率和热膨胀系数值;MCMB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低于50%时,NCs结构有序性随着添加量的提高而提高;MCMB的添加量超过50%,则焦的质量下降。MCMB的添加量为50%时电阻率和热膨胀系数值(0°~100℃)分别降低27.9%和45.7%,石墨化度提高46.2%。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