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述评 下载:67 浏览:414

李佳铭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举办的"中南六省(区)第十二届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于2017年12月4—9日在海南省陵水县雅居乐体育馆展开。13位参会教师进行了教学交流,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了日益提升的教师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传承的内涵。王国安教授对各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总结评价并提出问题。

泰兴花鼓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下载:65 浏览:403

夏禹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如何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为孩子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快乐的元素呢?让地方历史文化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使其教育元素与愉悦因子融合,则是有效方法之一。享誉省内外的泰兴花鼓,是极其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它于2009年被确定为省非物质遗产。它的存在和传播,是泰兴人的骄傲;它的保护和传承,是泰兴人的责任。而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学校,对它的保护和传承更是义不容辞。为此,我们从去年起以四年级为实验年级,进行了泰兴花鼓的保护和传承的尝试,从而让学生在泰兴花鼓的亲近和触摸中享受了成长的快乐。

海峡两岸初中音乐教材曲目比较——以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为例 下载:68 浏览:420

马李娜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1]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曲目[2]为比较文本,通过对两版教材所选曲目进行细致地分析,得出两版教材在选曲方面有以下差异:在曲目分配上,人音版侧重审美性,康轩版则更具有实践性;人音版教材的中国曲目多于外国曲目,选曲倾向"母语化",康轩版教材外国曲目多于中国曲目,选曲倾向"西方化";在两版教材选择的中国曲目中,人音版选取的传统音乐较多,康轩版选择的流行音乐较多;在两版教材选择的外国曲目中,康轩版教材曲目体裁比人音版教材丰富。

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 下载:89 浏览:461

卜元石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基于对中国留德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可以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的基本情况。四十年来,中国法科学生留德数量不断增加,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分布以及博士论文的选题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一定程度上存在就读学校集中以及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集中的现象。中国留德法学博士是中德法学学术交流的重要使者,其研究成果以德语发表,惠及德语区读者;其归国后若从事学术研究,亦有机会将其研究成果通过中文出版物传播,对于中国相关法学学科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留学生在德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以及归国后重新融入国内学术圈所面临的困难的反思表明,有必要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留学德国的契机,培养中国的法律人才,并使之归国后更好地发挥才能。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再造实践 下载:45 浏览:452

石慧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沿袭自本科美术学教育,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存在一定错位。文章通过梳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组织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际承载功能的不适应,并基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再造路径。

从学术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37 浏览:339

孙林 许边疆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自高考恢复以来,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学术论文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学术性论文教学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而报告书模式则是将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论文选题合二为一。实践表明,毕业设计报告书既有学术论文的诸多优势,又能将毕业设计实践与理论应用相统一,激发了学生写作潜能与热情,是一种更适宜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穆特修斯早期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下载:20 浏览:296

杜欣阳 许传宏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穆特修斯是二十世纪早期德国现代设计运动的组织者和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在商务部任职期间,他主导了普鲁士工艺美术教育改革,打破了德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二十世纪早期德国设计教育的社会背景,研究了穆特修斯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方法,以及对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的高校音乐教育探讨 下载:65 浏览:411

李凡凡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要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并且将教学关注焦点落实在素质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更多全能型人才。文章中结合素质教育理论对高校音乐教育作用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具体的音乐教育工作路径,仅供参考。

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3 浏览:406

姚小兰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因材施教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认可与青睐,并且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以因材施教理念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从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全面了解学生特点、优化声乐教学模式、完善声乐教材体系四方面重点探讨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实效性。

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成因与教学策略 下载:69 浏览:410

谭萌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民族声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声乐艺术元素融合成新的声乐形式。因此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多元化环境的营造,并了解不同民族声乐的理念,为声乐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多元化发展的途径进行阐述。

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下载:64 浏览:416

黎珍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水平,本文从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出发,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声乐艺术中技术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技术与个性相辅相成、满足民族文化需要等方面阐述技术的作用,从个性充分展示声乐魅力、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等方面阐述个性的作用,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声乐教学改革策略,以此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获得创新发展。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载:70 浏览:407

郭圣娇 郭民建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各领域之中,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程度推动了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实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而将慕课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之中,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与声乐教学实践相结合,对于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进行探究。

SPOC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下载:69 浏览:417

高天乐 郭民建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迅猛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MOOC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深度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将在线教育和线下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产生了SPOC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于SPOC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研究 下载:65 浏览:416

侯艺璇 郭民建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给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满足了新课标教学的实际要求,也充分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途径与策略。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载:66 浏览:410

单南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久远、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形成了大量以民族为单位的独特音乐风格。这些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音乐瑰宝,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塑造学生的精神道德。因此,对我国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就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同民族民间音乐有机融合的路径进行研究与梳理,从而构建出更为完善合理的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了解民间音乐文化、熟知中华历史、强化民族认同的目的。

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初探 下载:71 浏览:412

周怡杉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整体架构和活动程序,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作为高校小提琴专业来说,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成为了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将更多科学、高效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学生培养为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专业教学迈上新台阶。

中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 下载:21 浏览:191

张保生1 董帅2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中国的刑事专家辅助人具有既类似于律师又类似于鉴定人、证人的多重属性;围绕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也形成了质证方式说、鉴定意见说、证人证言说等多种观点。角色定位上的混乱,不仅造成了独具特色的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双轨制,而且常常使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法庭采信陷入困境。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专家辅助人的新近规定看,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呈现出向专家证人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的核心要求,一是实现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专家辅助人意见和鉴定意见在专家证言意义上的证据效力平等;二是使专家辅助人回归专家证人本色,将强加给专家辅助人的不合理的质证职责交还给律师、检察官;三是提高律师、检察官熟练运用交叉询问规则、对科学证据进行质证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官的科学证据"守门人"作用,以适应事实认定科学化的需要。

试论音乐审美教育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66 浏览:397

谢梅1,2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音乐审美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向前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现已经被认为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审美教育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尚的音乐家,而是想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让所有学生拥有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趣味,并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人格,扩展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而音乐审美的根源性特点也注定其会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独特的意义及作用。本文在分析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音乐审美教育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并对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了建议。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儿童安全教育游戏设计研究 下载:53 浏览:386

张文莉 胡越 《设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解决传统安全教育游戏内容枯燥,场景展示单一,交互性差等问题。文章根据儿童与传统安全教育游戏特征,简析两款较典型的传统安全教育游戏的优劣势,引出增强现实技术下的安全教育游戏的优势,结合增强现实技术沉浸感、交互性、情境式等特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提出了几点在安全教育游戏上的应用可能,并对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安全教育游戏整理了一般设计原则与开发流程。增强现实技术与安全教育游戏的结合,为以后的儿童安全教育形式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论音乐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 下载:65 浏览:405

覃鲜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掌控是影响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是否和谐更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以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掌控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就教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节奏的方法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3/1036]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