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水解南珠液抑制细胞自噬减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67 浏览:502

刘鹏1 林江1 贾微1 兰太进1 岑妍慧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1,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2O2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探讨南珠水解液对HMEC-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生化检验法检测南珠水解液作用后,HMEC-1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含量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Ⅰ/Ⅱ,LC3Ⅰ/Ⅱ)表达变化。[结果]与氧化损伤组相比,不同浓度南珠水解处理组SOD活性显著增加,分别提高8.68%、24.99%和49.43%; 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 MDA显著降低,分别降低36.99%、35.82%和60.25%;且给药组细胞内ROS含量相比氧化损伤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5.18%、15.55%和32%;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无明显自噬小体,氧化损伤组可见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用不同浓度南珠水解液处理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自噬小体含量显著减少;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氧化损伤组相比,南珠水解液组LC3-Ⅰ/LC3-Ⅱ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9.21%、29.76%和33.71%。[结论]南珠水解液对氧化损伤的HMEC-1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并促进SOD活性水平提升,降低MDA和ROS含量,从而减轻H2O2诱导的HMEC-1细胞氧化损伤。

龙眼膏熬制过程中糖含量及抗氧化性变化 下载:62 浏览:419

卜智斌 李俊 唐道邦 吴继军 安可婧 傅曼琴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8期

摘要:
以龙眼原浆添加不同比例水后熬制龙眼膏,并对其熬制过程中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熬制过程中总糖、蔗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葡萄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果糖则总体呈下降趋势,总抗氧化能力先升高后降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一直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熬制条件下得到的龙眼膏产品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小。初步表明在龙眼膏熬制过程中果糖要先于葡萄糖参与美拉德反应,添加水量、微波功率对龙眼膏的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小;龙眼原浆与添加水量比为1:1时能有效延长龙眼膏的熬制时间,有利于龙眼膏的熬制,且400 W加热效果要优于800 W。

发酵条件对杜仲茶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30

刘梦培1,2 铁珊珊1 王璐3 纵伟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以杜仲叶为原料,研究发酵时长对杜仲茶中总黄酮、总酚、绿原酸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这些物质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在发酵4 d时,这几种物质的含量最高,且抗氧化性能较强,说明总黄酮、总酚等物质的含量与杜仲叶茶的抗氧化性能显著相关,同时也表明发酵可以提高杜仲叶茶的品质性能。

复合酶解牦牛乳酪蛋白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下载:73 浏览:437

马宇骥 李键 王洪志 陈炼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优化牦牛乳酪蛋白酶解工艺,研究其产物抗氧化活性,选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在其最适条件下酶解牦牛乳酪蛋白,以水解度(DH)、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2种效果最优的单酶进行复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酶解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比例为1:2效果最佳,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w/v),温度42.5℃,p H值7.5,复合酶添加量3%,作用时间150 min,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64.26%±0.18%,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达到40.34%±0.92%。

凝固型薄荷酸乳发酵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453

贺东亮1,2 李静舒3 张恒慧2 刘青业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以薄荷提取物、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制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薄荷酸乳,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6%,薄荷汁添加量6%,发酵剂用量0.2%,发酵时间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薄荷酸乳品质最佳,口感细腻,具有薄荷特有的清凉风味,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4.5%和53.6%,其抗氧化性明显优于同浓度的Vc和普通酸乳。

水果红茶菌饮料抗氧化活性分析 下载:74 浏览:464

高妍妍 朱显峰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对添加苹果、香橙、猕猴桃原汁的红茶菌饮料进行总酚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水果红茶菌饮料的总酚与还原力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猕猴桃红茶菌饮料的总酚最高,可达319 mg/m L,其次香橙红茶菌饮料的总酚达308 mg/m L,苹果红茶菌饮料的总酚达305 mg/m L。3种水果红茶菌饮料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O2—·)清除能力达到90%,对(·OH)清除能力猕猴桃红茶菌饮料最强,香橙红茶菌饮料次之,苹果红茶菌饮料最弱,但也在30%以上。

金属氧化物催化生物质衍生羧酸酮基化研究进展 下载:59 浏览:396

丁爽 葛庆峰 祝新利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从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机羧酸是生物质解聚生物油的重要成分,使得生物油具有酸性、腐蚀性和不稳定性.因而,羧酸的去除十分关键.酮基化反应将两分子羧酸转化为酮、二氧化碳和水,不使用氢气的情况下高效脱氧且增加碳链长度.此外,生成的酮为重要化学品.目前酮基化反应的机理和活性位的研究还存在争论.因酮基化反应过程生成的中间产物不同(如β-酮酸、酮烯、羧化物、酰基碳正离子等),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反应机理,如β-酮酸机理和酮烯机理.酮基化反应属于结构敏感性反应,因此金属氧化物表面结构的不同会导致酮基化反应活性不同.酸碱位协同作用在酮基化反应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氧空位可以提高酮基化反应的活性.本综述重点从酮基化反应机理、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结构、酸碱性及氧化还原性方面对酮基化反应进行了评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二氧化钛光解水过程中乙醇选择性光催化氧化反应研究 下载:62 浏览:412

孟超 王华 吴煜斌 付贤智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光催化分解水的产氢体系往往采用小分子醇作为电子供体,本工作以纯金红石相与混晶结构P25(80%锐钛矿与20%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研究光解水过程中牺牲剂乙醇的氧化路径与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金红石相还是锐钛矿相为主的P25二氧化钛,其无氧条件下光催化氧化乙醇的主要终端产物均为乙醛,而不是2,3-丁二醇,2,3-丁二醇产物主要由醇醛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有机光化学反应偶联产生.另外,不同晶相二氧化钛氧化乙醇至2,3-丁二醇的选择性差异可能主要由非均相固-液界面所产生羟基自由基迁移至溶液体系的距离不同所致,进而与有机光化学反应产生的·CH(OH)CH3自由基发生不同路径与频率的猝灭反应.本研究对乙醇无氧光催化反应步骤的探索与解析可为小分子醇参与的醇类重整反应提供机理借鉴与设计思路.

烹饪方法对叶菜中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81

李艺 丁莹 刘贤金 梁颖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研究水煮、清炒不同烹饪方法对生菜和紫甘蓝中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蓝具有较高的总酚及Vc含量,抗氧化活性亦优于生菜;生菜经水煮后总酚含量、Vc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下降显著,经清炒后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保持较好,Vc含量下降显著;紫甘蓝经水煮以及清炒后总酚含量、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下降显著。生菜、紫甘蓝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抗氧化活性与Vc含量非显著相关。基于生菜和紫甘蓝生食脆嫩鲜香及营养成分保持考虑,建议生菜与紫甘蓝清洗切分后生食,生菜清炒次之,紫甘蓝水煮次之。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下载:65 浏览:398

赵睿南1 胡满成1,2 李淑妮1,2 翟全国1,2 蒋育澄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30℃水相体系中"一锅法"快速制备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CPO@ZIF-8),在构筑金属有机沸石咪唑骨架结构(ZIF-8)的同时将氯过氧化物酶(CPO)固定在其三维纳米孔道中.温和的条件为固定化酶制备过程中酶活性的保持提供了前提.结构和性能表征说明酶分子的引入并不改变ZIF-8材料的孔道结构,同时酶分子在CPO@ZIF-8中呈现出在整体骨架材料中的嵌入式均匀分布.与先构筑ZIF-8骨架材料,然后通过表面吸附来固定酶分子的方法相比,通过将酶分子引入整体骨架材料中不仅提高了酶的固载量,更主要的是利用ZIF-8材料的高比表面积提高了固定化CPO的催化效率,同时基于三维孔道提供的刚性屏蔽环境有效改善了CPO在极端反应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

体外模拟消化对萌发红小豆的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下载:86 浏览:492

唐琦 胡广林 刘金芳 余赛西 李凯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不同萌发时间的红小豆测定其萌发前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讨萌发对红小豆活性物质生物有效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体外模拟消化的萌发红小豆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FRAP)也降低。体外模拟消化后,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比有机溶剂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降低,比未经消化提取物中偏高,生物有效性增加。模拟胃消化后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模拟肠消化后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总黄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较大。萌发能增加红小豆中总多酚、总黄酮的生物有效性,增大抗氧化活性,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促进萌发的红小豆中活性物质的释放。

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257

林国彬1 黄又新1 林秋甘1 朱锦善2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妈咪爱和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治疗,治疗组采用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2组均治疗5 d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锌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IL-6、N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锌值、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运脾厚肠鱼胶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降低血清IL-6、NO,提高锌和SOD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高级氧化工艺选型分析 下载:68 浏览:443

陈伟楠 杨清 刘天顺 郭淑琴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天津市地方标准《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发布,天津市内各污水处理厂均面临提标改造问题。由于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混有一定比例的工业废水,因此原水组成较为复杂、难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这对污水厂提标改造中CODCr达标造成了较大困难。文章以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对芬顿法、臭氧氧化法等CODCr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臭氧电磁催化氧化工艺在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上均具有一定优势。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Cr(Ⅵ)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67 浏览:471

王敏 陈爱侠 陈贝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Cs/GO)复合材料,并用于含Cr(Ⅵ)废水的吸附研究。探讨了吸附剂组成、pH、吸附时间、Cr(Ⅵ)初始浓度对吸附剂去除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Cs含量为GO质量的10%、溶液p H为2.00、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50 min。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拟合该吸附过程;该材料经过4次吸附-解吸循环吸附试验后,仍保持一定的吸附能力。因此,Cs/GO复合材料可用于含Cr(Ⅵ)废水的处理。

羟自由基氧化系统对草鱼肌肉蛋白理化特性及其保水性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502

王汉玲 刘彩华 秦军委 张建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氧化,研究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及其肌肉保水性影响。结果显示:在-4℃下贮藏10 d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pH值都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肌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值也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与肌肉保水性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也发现氧化的肌肉形态结构较对照结构疏松。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氧化能使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其肌肉保水性能下降。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碘量法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341

蔡黎1,2 秦吉1,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期

摘要:
通过理论计算,确认了使用碘量法进行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物质定值的可能性。通过吸收液吸收效率和滴定反应前酸添加量的分析,完成对碘量法分析使用试剂和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实现了碘量法在分析准确度要求较高的二氧化硫标准气体定值上的使用,最终分析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k=2),适用于百分含量级的国家二级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物质的定值。

典型涉汞行业含汞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53 浏览:452

李宝磊 陈刚 张正洁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我国典型涉汞行业含汞废气治理技术进行梳理和剖析,分析了现有各类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明确了大气汞污染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烟气净化设施,结合烟气组分特征,提出了系统化的含汞废气综合治理技术,为推进我国汞履约提供支撑。

石化行业有机及恶臭废气治理中试实验研究 下载:65 浏览:451

马军军1 周灼铭2 申屠灵女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石化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及恶臭废气采用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治理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研究。通过该法处理的石化工业中产生的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的去除效果,中试装置运行成本分析,得出结论:高效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可实现石化行业产生废气的稳定达标排放,其中对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臭气浓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成本(包括氧化剂、催化剂、蒸汽、电费)合计0.056 96元/m3·h,综合苯、甲苯、二甲苯排污费减少及混苯回收的收益,可得净收益0.059 75元/m3·h。

自养微生物CO2固定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83 浏览:487

韩亚西1,2 张彦龙1,2 张多英3 曾伟民1,2 赵丹丹1,2 雷虹1,4 白也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具有自养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将无机碳同化为有机碳,使其他生物无法获得的碳成为全球碳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存生物圈中,卡尔文-本森循环是许多原核生物和所有植物将CO2固定到生物量中的主要代谢机制,然而却忽视了原核生物中的其它5种自养代谢途径。对其他自养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这5种途径均以乙酰-Co A为中心将CO2同化为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该文从分子水平上系统阐述了六种自养代谢途径的CO2固定机理并对CO2的固定对自然界的作用进行展望。

汽车刹车片钢背用QSTE420TM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70 浏览:478

吴汉科 贾志雷 吕苗苗 李博 《冶金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针对下游客户使用汽车刹车片钢背时,反馈QSTE420TM产品氧化铁皮存在脱落的现象。组织、分析了QSTE420TM氧化铁皮的形貌、厚度及掉粉情况;在保证力学性能的条件下,从成分设计、加热、轧制等关键工序入手,采用优化成分设计加入Cr成分、调整精轧入口温度、终轧温度、提高轧制速度,使氧化铁皮以Fe3O4+FeO结构为主,平均厚度控制在11μm以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