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及应用探究 下载:32 浏览:1332

蒋才平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重防蚀涂料体加速试验方法研究 下载:44 浏览:1440

周国伟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在海洋中有很多因素会腐蚀海洋石油平台,比如海洋中的盐类、化学污染物质等等都会加重海洋石油平台的腐蚀程度。为了能够维护海洋石油平台的正常运转,须要采取高效率的防腐技术来保护海洋石油平台。而涂料涂装工艺目前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防腐技术。

我国高品质船舶、海洋工程用钢研究进展 下载:45 浏览:1339

何剑鸣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加速推进,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海洋工程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装备制造和海洋军事工程等不同的内容,其中海洋平台、船舶舰艇、海底管路等重要的装备设施均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在海洋环境下,耐腐蚀性是保证金属材料服役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借鉴海洋工程设计理念 创新船舶设计思维 下载:38 浏览:1342

张明海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船舶设计中借鉴海洋工程这些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标准,虽然它们通常要高于船舶设计相关规范规则的一般要求,但是这样做对于提高船舶设计标准和设计水平,更好地为船舶企业和船东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借鉴海洋工程发展,全面创新与优化船舶设计 下载:32 浏览:1441

何剑鸣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众所周知,船舶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对而言,海洋工程的发展历史则非常短。它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才随着海洋能源开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且势头十分的强劲。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在技术和建造领域的日益融合,互相借鉴两个领域的各自特长,不断创新设计思维,对于提高我国船舶工业整体研发能力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船舶海洋工程管线一体化建造工艺 下载:39 浏览:1445

孙伟 《海洋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一体化建造工艺,即是在各类产品的基本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建造、完工产品的安装过程中,对整个产品的结构在不影响功能使用、可以分割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分割,然后以此为单位所开展的施工。这种方法把产品的每个施工过程进行分解,让某一特定的车间或者人员反复进行同样的产品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并且减少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结构在渤海海冰环境下的抗冰性能研究 下载:57 浏览:256

李静晖 陈果 马晟翔 《海洋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文章以大连庄河临近的渤海海域为例,基于SACS模型研究大直径单桩基础结构在渤海海冰环境下的抗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静冰力方面,根据不同规范推荐公式设计的大直径单桩基础材料的用量可相差约10%;在动冰力方面,在不同冰速和冰厚的组合工况下,低冰速和大冰厚作用下的大直径单桩基础结构更易产生持续振动。

抛锚贯入深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下载:48 浏览:161

冯士伦1,2,3 朱晓宇1,2,3 李焱1,2,3 唐友刚1,2,3 赵志娟1,2,3 《海洋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文中分析了两种计算船舶抛锚贯入深度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对于不同土参数的敏感性。以海洋20 m水深和25 m水深为例,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计算不同海底土参数状况下抛锚的贯入深度。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分别分析了能量法与微分方程法计算抛锚贯入深度时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方法计算得到的贯入深度大于微分法计算得到的贯入深度,且能量法对于内摩擦角最敏感,而微分法对于土的有效重度最敏感。

适用于潮流能电站的新型模块式嵌岩灌注桩基础结构的应用 下载:88 浏览:490

何晓宇 应永良 谢宇 石进 《海洋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近年来,潮流能能量转换技术发展迅速,但大型潮流发电机组基础结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并不多见。针对潮流能电站基础结构在抗弯抗剪强度、桩径尺寸方面的特殊要求,结合我国潮流能富集区海底多为浅覆盖层或裸露基岩、且地形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式嵌岩灌注桩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的嵌岩灌注桩通过在桩内布置环形钢板箍和钢筋束来增强抗剪抗弯能力,使其在常规桩径即可满足潮流能电站的支撑要求,减少了对发电水流断面的阻挡;各主体灌注桩可通过横撑、纵撑和斜撑连接构成模块式基础,以适应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机组数量和安装方式的要求。新型模块式嵌岩灌注桩基础结构在LHD联合动能公司3.4 MV潮流发电项目中进行了首次应用,获得了良好的使用反馈。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分析 下载:87 浏览:487

路栋 《海洋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船舶是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自有人类活动开始,便有原始的船。基于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船舶数量随之不断增多,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研究力度不够,其中极限强度作为制约船舶海洋工程进步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船舶开发研制过程中,操作员应对其结构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使用强度较高的建设材料,从而保证海洋工程的安全性。

海洋工程应用中UPS电源系统设计及选型分析 下载:67 浏览:487

丁培新 《海洋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UPS电源是一种能够保证关键设备持续供电的装置,在海洋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使用UPS电源也存在一定挑战。因此,在设计和选型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功率、容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海洋工程中UPS电源系统的设计及选型,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系统。针对过去三年国外供应链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脱节现状,我国船厂积极推进设备本土化发展之路。因此,如何精准选型海洋工程用UPS电源将直接影响该设备的本土化配套水平。

海洋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对策 下载:88 浏览:431

胡金波 《海洋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海洋工程自动化技术是在海洋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且不断发展的技术,然而,海洋工程自动化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复杂环境、安全可靠性、环境保护和法规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无人系统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开发高性能可靠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网络,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并建立合适的法规框架和伦理准则。

海底不平整度分析及预处理流程 下载:56 浏览:491

马晓琳 谌明 刘彬杰 《海洋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海底管道的铺设是海底油气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一般海底不平整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铺设残余张力、外部均布荷载、埋设土壤称重以及局部压块称重。为了确定海底不平整度评定结果与残余层张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残余层张力的敏感度分析,以选择合理的残余层张力进行海底不平整度评定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土壤参数的敏感性。最后以孟加拉单点系泊项目海底铺管作业预处理施工流程为例,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和技术与现场施工工作的管理进行了总结。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3 浏览:513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0 浏览:490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海洋强国视角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创新 下载:95 浏览:487

王蒙云 王玲 《海洋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本研究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此提出了基于人才培训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及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创新思路,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全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助力支持,也为我国的海洋科学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管道漏磁内检测设备存在的机械性能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下载:136 浏览:984

周渝婷1 梁永雪2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不破坏被检测对象、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管道的缺陷检测。然而,目前漏磁内检测设备普遍存在机械性能不过关、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在油气管道上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漏磁内检测设备中的机械部件进行优化改进,从探头结构、信号采集方式、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漏磁内检测设备的机械性能。

N715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分段制作精度控制 下载:87 浏览:534

刘玉恒 《海洋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海洋自升式平台是目前比较成熟、比较实用的一种平台,升降系统是海洋自式式平台的核心系统,齿轮箱结构和系统承担着整个平台的升降工作,所以桩腿分段的制作,齿条板的精度控制是分段制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N715自升式平台桩腿分段建造精度控制的相关内容,对桩腿分段建造过程的精度控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

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与细节控制方法探讨 下载:67 浏览:437

黄晗溟 张明 杨云 《海洋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对于海洋工程而言,其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重要方法,对提升经济有着诸多益处。而海洋工程本身的规模较大,往往需要多个部门一同参与,从而对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为了保证实际效果,当前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型技术,以此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开展,提升细节处理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于管理优化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参加海洋航行器D1类名船名舰仿真制作——辽宁舰制作的总结 下载:75 浏览:500

谢一凡 张大朋 严谨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1期

摘要: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著名竞赛,在国内各个涉海高校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的经历,简单介绍了在D1类名船名舰仿真制作中辽宁舰的制作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并简要介绍了辽宁舰船模的制作流程。对于今后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续页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船模制作组参与类似船模竞赛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