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附着物对冬季菹草叶绿素荧光活性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515

周彦锋1,2 王晨赫2 赵凯3 徐东坡1,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为探究附着物去除对低温环境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胁迫作用及其变化,选择全球分布最广且冬季生长的菹草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14—19日通过原位测量的方法,对比某静水池塘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物去除前后菹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去除附着物的对照组菹草叶片相比,去除附着物的处理组菹草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仅在第一天随光合辐射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试验第2天开始就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P>0.05)。研究表明,菹草本身对于附着物去除的适应能力可能非常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下,附着物的遮光作用对低温条件下菹草易发的光抑制现象是一种保护。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海两种常见枪乌贼 下载:80 浏览:483

马迪1 金岳1 陈芃1 陈新军1,2,3,4 陈峰5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南海海域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渔业生物学比较 下载:85 浏览:518

江艳娥1,2 陈作志1 林昭进1 邱永松1 张鹏1 方展强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的初步研究 下载:55 浏览:466

张虎1 黄昕2 胡海生1 贲成恺1 吉红九1 于雯雯1 袁健美1 汤晓鸿1 高继先1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尾共75种,隶属64属45科18目,其中鱼类51种,隶属29科,甲壳类21种,隶属13科,头足类3种,隶属3科;优势种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兼捕渔获物中经济种有34种,占全部种类的45.33%;各月和各区域之间,种类数差异不大,平均密度差异较大,月平均密度以5月份最多(146.27尾/网),2月份最少(46.38尾/网),各区域的平均密度以东台最高(205.85尾/网),海门最少(31.33尾/网);各地区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台的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如东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启东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海门的为凤鲚Coilia mystus;计算鳗苗捕捞兼捕渔业资源损伤率为158.10,各月份中3月和5月的损伤率尤其高,各区域中如东和东台海域损伤率尤其高,根据鳗苗定置网兼捕幼体的经济损失额计算得到每捕获一条鳗苗损失幼体经济价值40.60元。研究表明,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江苏近岸海域的早期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秀丽白虾3个地理种群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分化 下载:39 浏览:422

张敏莹 徐东坡 方弟安 周彦锋 刘凯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为探究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太湖、鄱阳湖和兴凯湖3个种群共计129个秀丽白虾样品的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486bp序列中,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占所测序列的2.06%;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太湖种群5种,鄱阳湖种群4种,兴凯湖种群1种;单倍型Ⅰ为太湖和鄱阳湖种群共有,单倍型Ⅳ为鄱阳湖和兴凯湖种群共有,3个种群未有共享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91 00和0.002 46,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显示,3个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29.58%,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70.42%,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5 8,基因流(Nm)为0.595 2,3个种群间遗传分化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秀利白虾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南澳白沙湾海藻养殖区内外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下载:87 浏览:478

郭禹1,2 李纯厚1 陈国宝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5、0.63/1.45×105、3.67/2.98×105尾/n mile2。藻区内春季鱼类资源量显著高于冬季,资源丰度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藻区外资源丰度密度变化较小且均匀;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最高值出现于2~6 m水层,6~8 m次之,表、底层最小,资源丰度密度受深度影响显著。在海藻养殖期间,藻区内鱼类资源丰度密度较藻区外大且年变化明显,表明海藻生物量对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变化具有一定影响。本次调查通过声学评估技术对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其具有改善水质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下载:66 浏览:465

汪雷1 徐东坡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主要栖息地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长江下游的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放置定制网具,对两沙洲渔获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沙洲捕获物种共37种,隶属于8目16科,各物种以底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等;有水生植物站点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有水生植物站点的Mc Naughton指数高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根据聚类和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MDS)可将渔业资源群落分为3类,Ⅰ类渔业生物种类少、物种丰富度指数低,Ⅱ类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捕捞数量及质量占绝对优势,Ⅲ类渔业生物种类多、物种丰富度指数高。研究表明,狼山沙和新开沙渔业生物种类较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稳定,有必要加强对两沙洲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修复。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建立 下载:63 浏览:431

刘祝楠1 陈新军1,2,3,4,5 《海洋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对海洋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不同气候模态可能对秋刀鱼资源丰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1990-2014年西北太平洋日本的秋刀鱼渔业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此作为资源丰度),以及相应产卵场、索饵场的海表温(SST)遥感数据,探讨太平洋年际震荡(PDO)指数冷、暖年下,秋刀鱼资源丰度CPUE变化与产卵场、索饵场SST的关系,并分别建立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PDO冷年索饵场4月SST与年CPUE显著相关(P<0.05),PDO暖年索饵场11月的SST与年标准化CPUE显著相关(P<0.05)。PDO冷、暖年的秋刀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中,CPUE均与索饵场11月的SST、索饵场4月SST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统计学上为显著相关(P<0.05)。PDO冷年(2012年)和PDO暖年(2014年)的CPUE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4.03%、-16.26%,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认为,不同气候模态下,可用于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的环境因子不同,上述建立资源丰度模型可用于业务化运行。

2012年三沙湾米氏凯伦藻赤潮的生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73 浏览:432

丁光茂1 张树峰2 《海洋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理清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2012年春末夏初三沙湾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期间的气象、水文和营养盐情况,并结合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赤潮通常发生在温度为20.5~25.0℃和盐度为24.3~32.3的海域,其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和最适盐度分别为:22.0~25.0℃和26.0~3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无机磷、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氨氮呈显著负相关;另外,米氏凯伦藻对磷酸盐的需求较低,其赤潮的形成可能主要受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基于现场调查和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发生前期降雨输入的无机氮,以及由于持续阴雨导致的较低光照条件是此次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拉尼娜期间中西太平洋鲣栖息地分布特征 下载:70 浏览:468

晏然1 陈新军1,2,3,4,5 陈作志6 《海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鲣是大洋中重要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渔场和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因子影响。根据1995—2014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主要作业海域(15°S10°N,120°E155°W)的生产数据,结合弱、中、强拉尼娜条件下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数据,运用算术平均法(AM)建立基于SST和SSH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栖息地综合指数(HIS)大于0.6的海域,各拉尼娜时期作业比重均在60%以上。利用弱拉尼娜(2005年12月-2006年3月)、中拉尼娜(2011年10月-2012年3月)和强拉尼娜(2010年6月-2011年4月)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的海域,作业次数所占比重分别为53.9%、66.5%、63.6%。在中西太平洋区域,随着拉尼娜强度的增加,资源丰度上升,其渔场分布向东北和东南方向扩散。研究表明,基于SST和SSH各强度拉尼娜时期的栖息地模型均可较好预测中西太平洋鲣渔场,并为以后拉尼娜期间中心渔场的分析提供参考。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阿根廷滑柔鱼CPUE标准化研究 下载:62 浏览:394

李娜1 陈新军1,2,3,4,5 王冉1 《海洋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CPUE的观测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空间相关性的。但是,大多数的CPUE标准化方法通常都假设名义CPUE在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为此,本研究以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为例,采用2000-2014年1-5月中国大陆鱿钓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对应的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数据,选择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为基础模型,将空间自相关加入到GLM中,比较标准GLM和4种加入空间自相关的空间GLM的CPUE标准化。根据最小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空间自相关的GLM的CPUE标准化结果优于标准GLM,其中指数模型的CPUE标准化结果最佳。同时,标准GLM与空间自相关的GLM相比,存在精确度过高估计的问题。因此,在CPUE标准化中,应充分考虑空间自相关这一因素。

浅析山东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下载:266 浏览:2539

费文辉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2年7期

摘要:
山东省作为渔业大省,渔业物种具有着多样性,渔业资源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发展渔业经济也有利于缓解陆地资源开发压力。然而,现阶段,山东省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近海污染、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致使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因此,为了实现海洋经济不断发展,探究山东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本文立足山东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采取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式,提出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期望对山东省渔业发展提供助益。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